读懂《论语》107: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兵法法,这是真的吗?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评述】

道是什么?道德是什么?良知是什么?这都是同一个问题。

其实所谓的道,儒家认为道就是良知与行动的合二为一。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知行合一”。“知行合一”这四个字,看似很简单,很容易理解,但是其里面的涵义与力量却很很少人能真的明白。如果能明白,做大事不在话下。因为这道是可以一以贯之,是可以举一反三。正如王阳明说的:“千事万事只是良知这一事”。也由此可见,良知这一件事情,也是可以变成千事万事的。

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是的。

就说企业的制度吧!大家都知道企业制度有上下班时间,有绩效考核,有成本控制等等。但是这些制度是凭空出来的吗?

不是!这些制度坦白说只是为了考核勤奋。勤奋是什么?是品德。大家想想看,企业没有规定上下班时间,如何证明这个人勤奋。可见所谓的行已经有良知在,所谓的知也必须有行在。王阳明的:“知中已有行在,行中已有知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道是知行合一的。所以,看人做事,一定要以道,一定要以知行是否合一、心物是否一体来断定事物。只有如此,才能辨是非,才能做正确的决策,正确的事,不然就会错勘贤愚。就拿文中的宰予来说,如果只听其言,真的很难看清楚这个人。因为这个能说会道。但是如果以道来看,以知行合一来看,你就会看清楚这个人。孔子:“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说的就是道,说的就是“知行合一”。

了解了道,再来看看道德德的运用。现在社会充斥着道德无用论,坦白说不是道德没有用,而是我们不懂的把道德转化成行动。就如食品企业,安全健康绿色(良知),绝对是永恒的主题。但怎么做到?这是需要大家想的?谁能想的出来,谁就赢得市场?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良知为我们指明了行动的方向,而行动让我们实现心中的良知。按照这个做,也就是以道(道德、良知、战略)行之了。

读懂《论语》107: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兵法法,这是真的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