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貸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月報·2018年5月刊

央行公佈4月金融統計數據,社融、人民幣貸款表現如何?表外業務有何變化?對實體融資情況有怎樣的影響?好貸信貸月報5月刊為你帶來解讀。

一、社融環比同比均多增 表外業務壓縮力度放緩

央行發佈的《2018年4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統計數據報告》顯示,據初步統計,4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5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725億元。其中,當月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1萬億元,同比多增181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摺合人民幣減少26億元,同比少減257億元;委託貸款減少1481億元,同比多減1433億元;信託貸款減少94億元,同比多減1567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增加1454億元,同比多增1109億元;企業債券淨融資3776億元,同比多3275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533億元,同比少236億元。

中國信貸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月報·2018年5月刊

數據顯示,4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56萬億,環比及同比分別多增2277億和1725億,好貸認為,不管是環比還是同比均有所增多,這是與往年4月最大的不同之處。從歷史數據可以看出,社融通常在季末較高,而在季初有所回落,此次逆季節性增長,顯示出一定的內在動力。

那麼,4月社融逆季節性增長是如何形成的呢?

從結構來看,表內信貸增長有限,表外融資收縮減緩。4月銀行對實體經濟發放的本外幣貸款環比回落近600億。表內信貸佔央行口徑社融增量的比例降至了71%左右,較一季度的87%有所下降。

轉向債券市場,自今年以來利率持續回落,而貸款利率不斷上升,因此企業通過發債獲得融資的意願原來越明顯,數據也反映出來這一特徵。企業債券融資自3月猛增以來,4月繼續大增,創近年同期最高水平,對社融增量貢獻明顯。

另一方面,4月表外融資中,未貼現票據融資環比多增近1800億;信託貸款和委託貸款雖然同比繼續遞減,但環比少減了632億。儘管當月絕對額仍然較低,但是環比均有所增加,這也成為了社融逆季節性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結構上反映出表外融資降幅趨緩,既說明了市場融資需求依然旺盛,也說明了政策壓縮力度有所緩和。最終,依靠信貸支撐,企業債猛增,表外萎縮壓力放緩,帶動4月社融總量超出預期。

二、人民幣貸款總量平穩

4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18萬億元,略高於去年同期的1.1萬億元,同比多增接近800億元。前4月人民幣貸款累計新增6.0 萬億,同比多增7193 億元。總體來看,進入2018年以來,新增人民幣貸款總量平穩,那麼,進入4月,企業貸款和居民部門貸款分別有哪些變化呢?

三、住戶放貸增量繼續放緩

分部門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5284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741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3543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5726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737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668億元,票據融資增加23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685億元。

好貸分析認為,企業部門合計佔比約49%,住戶部門合計佔比約45%,非銀金融機構貸款大約僅佔6%,企業和住戶部門大約各佔一半。一方面,住戶部門貸款增加近5300億,同比少增逾400億元,其中住戶短期貸款同比多增400多億元,而住戶中長貸同比少增近900億元,說明住戶部門中長期舉債進一步放緩。加之房貸利率仍在上行,也將繼續壓制住戶房貸和地產銷售的增長。

另一方面,企業短期貸款同比少增800多億,僅票據融資同比多增2000億元。整體來看,非金融企業部門貸款同比僅多增600億元。

由此可見,在政策調控下,代表房貸的住戶中長期貸款繼續保持著增速下降的趨勢,符合政策預期;而企業貸款4月的變化則受多重影響,最為引人關注的是“定向降準”新政。

四、小微企業貸款迎來普惠階段

中國信貸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月報·2018年5月刊

在剛剛過去的4月裡,央行備受關注的事件莫過於17日晚間發佈的“定向降準”公告,央行決定從2018年4月2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同日,上述銀行將各自按照“先借先還”的順序,使用降準釋放的資金償還其所借央行的MLF。這是今年3月份易綱正式接替周小川出任央行行長履職後第一次實施降準等大型貨幣調節動作,也是一次降準置換中期借貸便利(MLF)的“新玩法”。

1.置換MLF 傳導惠及實體經濟

此次降準主要涉及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這幾類銀行此前存款準備金率的基準檔次為相對較高的17%或15%,借用MLF的機構也都在這幾類銀行之中。其他存款準備金率已經處在較低水平的金融機構不在此次操作範圍。在4月25日降準1個百分點之後,持有未到期MLF的銀行,各自按照“先借先還”的順序,用降準釋放的資金償還其所借央行的MLF。

因此,此次定向降準,主要是為了置換MLF,從而有針對性地降低部分類型銀行的付息成本,將有利於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2.增量資金向小微企業傾斜 納入MPA考核

事實上,此次降準除了釋放9000億元用於償還MLF,同時還釋放增量資金約4000億元,大部分釋放給了城商行和非縣域農商行。

而且央行明確要求,相關金融機構把新增資金主要用於小微企業貸款投放,並適當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改善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上述要求將納入宏觀審慎評估(MPA)考核。由此可以看出,央行通過釋放增量資金欲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

好貸認為,此次降準能夠降低部分銀行負債成本,進而將惠及實體經濟,尤其是小微企業,改善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這一利好政策,不但有利於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而且釋放4000億元增量資金,還增加了小微企業相對低成本貸款的資金來源。對於企業融資而言,特別是中長期融資出現轉好跡象。

五、好貸總結

總體來看,4月份金融數據變化值得關注,好貸分析及預測以下幾點:

第一,4月數據較往年同期更顯強勁,經濟表現超出預期,表明國內信貸需求旺盛。

第二,順應經濟和產業結構調整的趨勢,融資結構得到一定優化,今年前3月尤為明顯。進入4月,信託、委託貸款壓縮趨勢稍有緩和。

第三,前4 月企業債累計淨髮行9147 億,同比多增10152 億,說明今年金融市場流動性有所改善,債券發行持續回暖。

第四,居民部門尤其是居民中長期貸款仍停留低位,接下來這一趨勢還將繼續。

第五,政策調控超過預期,有專家指出這似乎是在釋放2018年流動性較2017年整體有所改善的積極信號。

第六,央行推出採用差別化準備金和差異化的信貸新政已開始執行,定向降準對貸款增量的變化將在未來數月顯現,預計向小微企業融資傾斜後,企業部門新增貸款環比將出現小幅增長,政策有效性還有待驗證。

第七,政策引導在由量到質轉化,考慮到縮表、信貸結構優化、穩定社融增量等發展需求,未來央行可能採取更加差異化、精細化的管理政策,預計年內信貸市場流動性向好。

分析師:黃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