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贷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月报·2018年5月刊

央行公布4月金融统计数据,社融、人民币贷款表现如何?表外业务有何变化?对实体融资情况有怎样的影响?好贷信贷月报5月刊为你带来解读。

一、社融环比同比均多增 表外业务压缩力度放缓

央行发布的《2018年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据初步统计,4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725亿元。其中,当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1万亿元,同比多增181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26亿元,同比少减257亿元;委托贷款减少1481亿元,同比多减1433亿元;信托贷款减少94亿元,同比多减1567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454亿元,同比多增1109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3776亿元,同比多3275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533亿元,同比少236亿元。

中国信贷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月报·2018年5月刊

数据显示,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6万亿,环比及同比分别多增2277亿和1725亿,好贷认为,不管是环比还是同比均有所增多,这是与往年4月最大的不同之处。从历史数据可以看出,社融通常在季末较高,而在季初有所回落,此次逆季节性增长,显示出一定的内在动力。

那么,4月社融逆季节性增长是如何形成的呢?

从结构来看,表内信贷增长有限,表外融资收缩减缓。4月银行对实体经济发放的本外币贷款环比回落近600亿。表内信贷占央行口径社融增量的比例降至了71%左右,较一季度的87%有所下降。

转向债券市场,自今年以来利率持续回落,而贷款利率不断上升,因此企业通过发债获得融资的意愿原来越明显,数据也反映出来这一特征。企业债券融资自3月猛增以来,4月继续大增,创近年同期最高水平,对社融增量贡献明显。

另一方面,4月表外融资中,未贴现票据融资环比多增近1800亿;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虽然同比继续递减,但环比少减了632亿。尽管当月绝对额仍然较低,但是环比均有所增加,这也成为了社融逆季节性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结构上反映出表外融资降幅趋缓,既说明了市场融资需求依然旺盛,也说明了政策压缩力度有所缓和。最终,依靠信贷支撑,企业债猛增,表外萎缩压力放缓,带动4月社融总量超出预期。

二、人民币贷款总量平稳

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8万亿元,略高于去年同期的1.1万亿元,同比多增接近800亿元。前4月人民币贷款累计新增6.0 万亿,同比多增7193 亿元。总体来看,进入2018年以来,新增人民币贷款总量平稳,那么,进入4月,企业贷款和居民部门贷款分别有哪些变化呢?

三、住户放贷增量继续放缓

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528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74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543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572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73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668亿元,票据融资增加23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685亿元。

好贷分析认为,企业部门合计占比约49%,住户部门合计占比约45%,非银金融机构贷款大约仅占6%,企业和住户部门大约各占一半。一方面,住户部门贷款增加近5300亿,同比少增逾400亿元,其中住户短期贷款同比多增400多亿元,而住户中长贷同比少增近900亿元,说明住户部门中长期举债进一步放缓。加之房贷利率仍在上行,也将继续压制住户房贷和地产销售的增长。

另一方面,企业短期贷款同比少增800多亿,仅票据融资同比多增2000亿元。整体来看,非金融企业部门贷款同比仅多增600亿元。

由此可见,在政策调控下,代表房贷的住户中长期贷款继续保持着增速下降的趋势,符合政策预期;而企业贷款4月的变化则受多重影响,最为引人关注的是“定向降准”新政。

四、小微企业贷款迎来普惠阶段

中国信贷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月报·2018年5月刊

在刚刚过去的4月里,央行备受关注的事件莫过于17日晚间发布的“定向降准”公告,央行决定从2018年4月2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同日,上述银行将各自按照“先借先还”的顺序,使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其所借央行的MLF。这是今年3月份易纲正式接替周小川出任央行行长履职后第一次实施降准等大型货币调节动作,也是一次降准置换中期借贷便利(MLF)的“新玩法”。

1.置换MLF 传导惠及实体经济

此次降准主要涉及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这几类银行此前存款准备金率的基准档次为相对较高的17%或15%,借用MLF的机构也都在这几类银行之中。其他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处在较低水平的金融机构不在此次操作范围。在4月25日降准1个百分点之后,持有未到期MLF的银行,各自按照“先借先还”的顺序,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其所借央行的MLF。

因此,此次定向降准,主要是为了置换MLF,从而有针对性地降低部分类型银行的付息成本,将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2.增量资金向小微企业倾斜 纳入MPA考核

事实上,此次降准除了释放9000亿元用于偿还MLF,同时还释放增量资金约4000亿元,大部分释放给了城商行和非县域农商行。

而且央行明确要求,相关金融机构把新增资金主要用于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并适当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改善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上述要求将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考核。由此可以看出,央行通过释放增量资金欲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好贷认为,此次降准能够降低部分银行负债成本,进而将惠及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改善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这一利好政策,不但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而且释放4000亿元增量资金,还增加了小微企业相对低成本贷款的资金来源。对于企业融资而言,特别是中长期融资出现转好迹象。

五、好贷总结

总体来看,4月份金融数据变化值得关注,好贷分析及预测以下几点:

第一,4月数据较往年同期更显强劲,经济表现超出预期,表明国内信贷需求旺盛。

第二,顺应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融资结构得到一定优化,今年前3月尤为明显。进入4月,信托、委托贷款压缩趋势稍有缓和。

第三,前4 月企业债累计净发行9147 亿,同比多增10152 亿,说明今年金融市场流动性有所改善,债券发行持续回暖。

第四,居民部门尤其是居民中长期贷款仍停留低位,接下来这一趋势还将继续。

第五,政策调控超过预期,有专家指出这似乎是在释放2018年流动性较2017年整体有所改善的积极信号。

第六,央行推出采用差别化准备金和差异化的信贷新政已开始执行,定向降准对贷款增量的变化将在未来数月显现,预计向小微企业融资倾斜后,企业部门新增贷款环比将出现小幅增长,政策有效性还有待验证。

第七,政策引导在由量到质转化,考虑到缩表、信贷结构优化、稳定社融增量等发展需求,未来央行可能采取更加差异化、精细化的管理政策,预计年内信贷市场流动性向好。

分析师:黄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