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我實在是個鄉下人”

沈從文一生以“鄉下人”自許,如他在《習題》一文寫道:我實在是個鄉下人。說鄉下人我毫無驕傲,也不自貶。鄉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遠是鄉巴佬的性情,愛憎和哀樂自有它獨特的式樣,與城市中人截然不同。他保守,頑固,愛土地,也不缺少機警,卻不懂詭詐。他對一切事照例十分認真,似乎太認真了,這認真處某一時就不免成為“傻頭傻腦”。

沈從文:“我實在是個鄉下人”

部分著作

沈從文的著作有四十多本,題材廣博,包括各種各類的人物:小科員、大學教授、年輕學生、潦倒文人、軍閥、官僚、政客、土豪、姨太太、妓女、私娼、野雞、軍官、老闆、獵人、走私犯、劊子手、土匪、大兵、小商人、農夫、船伕、工人。上中下九流人物都出現在他作品裡。而他寫得最好的還是鄉下人,土地上和水上的人。

他的文章中沒有任何來自前人的影響。好似一切源自天然,源自湘西邊地。方言野語的大量入文,只是自然,並不粗鄙。沈從文視自己亦為此地野漢村夫中的一 員,筆端飽孕感情與尊重,將藝術加工的痕跡降至最低,彷彿如實白描。

沈從文:“我實在是個鄉下人”

湘西

這種“鄉下人”的寫作路數在文學史上實屬罕見,在新舊社會交替之時,這種煥然一新的的寫作方式讓人眼前一亮,但也讓沈從文飽受責難,這是傳統文化與新式文學的交鋒,也是社會大環境變更的必然結果。無法說對錯,但對沈從文影響至深,甚至直接改變了他的創作軌跡。

1923年,21歲的沈從文孤身北上求學,飽嘗求學之艱辛與生活之窘迫,幸而得到郁達夫與徐志摩的賞識與提攜,憑藉積累的文學素養在文壇站穩腳跟。1929年沈從文成為大學講師,在這六年時間內,這個只有小學畢業文憑的湘西青年有了極大的進步。

沈從文:“我實在是個鄉下人”

年輕沈從文

不善於講課,卻善於“談天”的教授,處處透著與眾不同。他不希望自己的學生照本宣科,而是希望他們能夠將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恰當地表達出來。這樣的授課模式,受到了學生的歡迎,讓他成為西南聯大最受學生歡迎的教授之一。

可是大名鼎鼎的國學宗師劉文典,卻對這個後生頗為不屑,在這個打過蔣介石的狷狂名士眼中,真正的教授是陳寅恪這樣的天才學者,即使這時沈從文已經寫出了《邊城》。

在學校討論提升沈從文為正教授的時候,劉文典說:“他要當了教授,我豈不是要做‘太上教授’了嗎?”日本人的飛機轟炸昆明,大家有時會往林子裡跑。一次劉文典撞見了也往裡林子跑的沈從文,怒斥他:“我跑是為了保存國粹,給學生講《莊子》,你這個該死的,你幹嘛跑!”

沈從文:“我實在是個鄉下人”

邊城

這其中,國學大師錢鍾書也曾公開奚落這個鄉下人。1948年,郭沫若在香港發文,斥責沈從文為“反動作家”。被點名批評後,沈從文絕望得兩度自殺。他的家人卻不理解他這一做法,沈從文妻子張兆和回憶說:“那時,我們都覺得他落後,覺得他的苦悶沒有道理。”

他們不知道,至此以後,沈從文再也不敢寫小說了。一個天才的大師級的小說家,心裡還醞釀著幾部已經構思好且開了頭的鴻篇鉅著,卻不得不停筆,這對他的打擊可想而知。

沈從文:“我實在是個鄉下人”

年輕沈從文

但無論如何,沈從文對於“鄉下人”的身份給他帶來的偏見從來都是處之坦然,從來沒有說過任何人的一句壞話。

他人的眼中,“鄉下人”代表著出身低微,學術不正統。但在沈從文心中,這是一種文化符號,是他與他的家鄉最真摯的聯繫。真誠質樸,固執堅韌,是沈從文給人的最大印象。他真誠如赤子,真誠做人做事,獨立不倚,自強不息;他堅持寫人性,絕不歌功頌德,即使到後半生,他寧願放棄寫作,也不違心寫作;他堅持獨立思考,有明確的個人主張,從不隨波逐流。

沈從文:“我實在是個鄉下人”

老年沈從文

沈從文總自稱“鄉下人”,既是自嘲自己不會城裡人的善變,也是堅持自己鄉下人的固執和真誠。他不是不知靈活機變,只是不肯為之。受折辱寧願停筆,轉做中國古代文物史的研究同樣成為大家。

是時代壓制住了沈從文靈性。他最落魄的時候遇見了郁達夫、徐志摩,但兩人均英年早逝,他因為來自鄉下學歷低遭到劉文典跟錢鍾書的公然嘲笑,他無法創作忍受著常人無法想象的痛苦卻得不到愛人的理解,他晚年受盡屈辱……但至始至終,他都懷揣著一顆赤子之心,文如星辰,心如淨水。

沈從文:“我實在是個鄉下人”

老年沈從文

2000年10月,諾貝爾文學獎終身評委馬悅然寫下《中國的“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一文,並發表在香港《明報月刊》上,文章中寫道:“他的名字被選入了1987年的候選人終審名單,1988年他再度進入當年的終審名單。學院中有強大力量支持他的候選人資格。我個人確信,1988年如果他不離世,他將在10月獲得這項獎。”

可惜,沈從文沒有等到這天。1988年5月10日,沈從文因心臟病復發搶救無效去世。

現在我們再讀沈從文的作品,它們完全不落伍,其中的思想都是出自這個“鄉下人”的筆,“鄉下人”不是一個貶義詞,它應是對沈從文最親切的概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