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資源實在太過缺乏,當年日本也可以狠狠地教訓下美國的

二戰時日本沒有像B-29那樣的長距離重型轟炸機,也沒有足夠的航空母艦來轟炸美國本土。所以日本人設計了一種攻擊敵人的新方式。

要不是資源實在太過缺乏,當年日本也可以狠狠地教訓下美國的

一位名叫Wasaburo Oishi的日本氣象學家發現了一股高空氣流,吹過整太平洋。日本軍方獲得這個信息後,他們意識到這種高空氣流可以用作傳送帶,將炸彈送入美國本土。

要不是資源實在太過缺乏,當年日本也可以狠狠地教訓下美國的

日本發射了9,000多枚氣球。每個充滿氫氣的氣球寬達10米,並載有幾百磅燃燒和高爆炸藥。氣球先上升到30,000英尺,進入高空氣流層。三天後,氣球飄過太平洋,到達美國。通過一個計時機制,氣球自毀,炸彈進入美國本土地面爆炸。

要不是資源實在太過缺乏,當年日本也可以狠狠地教訓下美國的

在首次發射的9,000多個氣球中,其中約300個到達了北美大陸的西部海岸,從阿拉斯加到墨西哥,以及遠至德克薩斯州,懷俄明州和密歇根州的內陸。大多數在無人居住的邊遠地區墜落,它確實引起了一些關注,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森林火災。戰鬥機開始攔截氣球,但它們飛得太高太快,只有20幾個被擊落。

要不是資源實在太過缺乏,當年日本也可以狠狠地教訓下美國的

起初沒有人相信這些氣球可能直接來自日本。當分析沙袋中的沙子的礦物組成,硅藻和其他微觀海洋生物的種類時後,地質學家最終將沙子追溯到本州島一宮市附近的海灘。很快,空中偵察機在海灘附近發現了兩個氫氣生產工廠,這些工廠立即被炸燬。

要不是資源實在太過缺乏,當年日本也可以狠狠地教訓下美國的

美國政府盡其所能地將媒體上關於氣球炸彈的言論控制住,他們不希望美國公眾恐慌。

與此同時,日本當局則大肆報道,氣球炸彈擊中關鍵目標,成千上萬人死傷,以幫助維持日本國內的士氣,但內心深處他們知道氣球炸彈是一場慘敗。由於兩個關鍵的氫氣工廠又已經報廢,軍方令停止轟炸。

要不是已經到了二戰末期,日本國內已經快彈盡糧絕,首次使用新的武器進行戰鬥造成這樣的成績還是很厲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