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焦虑的家长:你很富有了,但还在用“穷人的思维”教育孩子吗?

我们的很多家长,在学识上和收入上,已经很富有了;但是,他们在教育上,很可能还是“穷人的思维”。

穷人的六条思维

1、太过于实用主义;

2、不相信简单而美好的东西;‍‍‍

3、只注重眼前看得见的东西;

4、多余的钱和时间用在娱乐上;‍‍‍

5、相信优胜劣汰的教育,是公平的;‍‍‍‍

6、想让孩子受教育后当公务员。‍‍‍‍‍‍‍

致焦虑的家长:你很富有了,但还在用“穷人的思维”教育孩子吗?

1

太过于实用主义

在穷人的思维里,教育只是为了让孩子拥有技能,从而获取大量财富。

当教育不能直接使孩子获得财富的时候,辍学就更为常见。这就使得我们看到,即便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提供免费的六年义务教育,但贫穷家庭孩子的辍学情况仍然非常严重。

致焦虑的家长:你很富有了,但还在用“穷人的思维”教育孩子吗?

在生活条件尚可的中国家庭中,虽然不至于因为短期教育不能赋予孩子财富而让孩子辍学,但绝大多数家长心里仍然抱着“孩子长大之后要回报给父母多少钱”的想法。本质上,家长仍把教育看作一种获取财富的方式。

而事实上,越是把教育当做人生的一部分,从而终身学习的人,会更加富有;反而把教育当做财富之路垫脚石的人,会越来越贫穷。

2

不相信简单而美好的东西

在穷人的思维里,只有高昂的代价才配得上美好的结果,而简单的实现方式只会在比较中被抛弃。

天价的学区房,家长们趋之若鹜;几百元一节的培训课,让孩子周周去上;一天速成的书法班,总能够吸引家长的目光……

致焦虑的家长:你很富有了,但还在用“穷人的思维”教育孩子吗?

事实上,只要给孩子足够的陪伴和引导,和孩子一起看书、聊天、探索世界,就可以取得比培训课程有效得多的教育效果,可是中国的家长们偏偏愿意相信那些“摸得见、看的着、花了钱、费了事”的教育方法来培养孩子。

吝啬你的陪伴,懒于家庭教育,就是穷人的教育思维。

3

只注重眼前看得见的东西

因为眼前的贫穷,穷人往往更关注触手可及的利益,而没有等待奇迹慢慢发生的耐心。

储蓄太漫长,放弃;教育太漫长,放弃;健康太漫长了,放弃;改变太漫长了,全部都放弃。

然而任何值得做出的改变,都要花很长的时间来完成。但是穷人只关注眼前,得过且过并不关心未来会发生什么,哪怕是美好的事情。

中国教育上的急功近利,最为类似。

致焦虑的家长:你很富有了,但还在用“穷人的思维”教育孩子吗?

所有孩子的成长阶段都被统一的划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这一切难道不恐怖吗?

家长心目中所谓的目光长远,也不过是“考入一所好大学”,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考试的每一次成绩都在家长心里至关重要,但是如果你脱离孩子升学的焦虑,将孩子一生的快乐视为重要目标,考试成绩还是那么重要吗?

致焦虑的家长:你很富有了,但还在用“穷人的思维”教育孩子吗?

当你的孩子对绘画有了一点兴趣,不要着急用枯燥的素描课程消耗他的热情,请等他慢慢长大,在更多的艺术灵感中主动学习绘画技艺,自己把握精彩人生。

4

多余的钱和时间用在娱乐上

如果你关注贫穷救助的后续工作,你就会很遗憾的发现,大部分穷人往往会将救助的钱用来娱乐消费。

一旦钱被花光,他们就心安理得地回到贫穷状态,认为这是“命”。

当我们自己努力奋斗脱离了定义的“贫穷”,尤其是有了家庭之后,更应该早早改变之前“贫穷”的生活状态,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用陪伴孩子代替娱乐消费,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巨大作用。

致焦虑的家长:你很富有了,但还在用“穷人的思维”教育孩子吗?

事实上,富人的时间安排是比穷人更加繁忙的,看电视这种娱乐更不会成为他每日必做的事;

穷人才会把多余的宝贵时间用来浪费生命

5

相信优胜劣汰的教育,是公平的

穷人往往把教育看作一次彩票,相信“教育带来知识,知识或许会带来财富,不一定能改变命运”。

所以穷人往往会把教育资源的投入放在“最有可能中彩票”的那个孩子上,在贫困家庭中,如果孩子看似无才能,很可能被要求退学以全力供那个“最有前途的孩子”进行学习。

致焦虑的家长:你很富有了,但还在用“穷人的思维”教育孩子吗?

富人家庭因为物质条件优渥,反而更愿意给孩子展示自我长处的机会,即便在孩子的短期表现不理想,也会给他更多的机会去尝试。

教育本就不应该“优胜劣汰”,而是应该是坚持让每个孩子都“不掉队”,这样才能避免巨大的人才浪费。

不只是家长,在中国教育中,教师队伍也致力于为艰难的考试培养最优秀的学生。

真是一种悲哀。

6

想让孩子受教育后当公务员

典型的求安稳型穷人思维,白滔滔将这一条单独列出来。

穷人最常见的梦想是孩子能够成为政府职员,而非可以实现自己各种梦想的企业家。

致焦虑的家长:你很富有了,但还在用“穷人的思维”教育孩子吗?

但在中国,这种思维模式似乎适用于各阶级。即便是物质充裕的富人家庭,也认为编制内的工作更加体面光荣,而不是鼓励孩子“闯一闯”。

所以,即便你不是穷人,你有没有在用“穷人思维”践行你对孩子的教育?

希望在孩子的陪伴上

你是个大方给予的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