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天闪电上会的小米突然不玩CDR了,背后原因是?

近期,小米将成为CDR第一股几乎人尽皆知,出乎意料的是,小米官方微博6月19日早上贴出了给证监会的申请文件,文件显示“公司经过反复慎重研究,决定分步实施在香港和境内的上市计划,即先在香港上市之后,再择机通过发行CDR的方式在境内上市。为此,公司将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起申请,推迟召开发审委会议审核公司的CDR发行申请。特此公告”

12天闪电上会的小米突然不玩CDR了,背后原因是?

当天,证监会也发布第88次工作会议的补充公告,证实小米申请推迟发审会时间,并表示尊重小米集团的选择,决定取消此次审核。

12天闪电上会的小米突然不玩CDR了,背后原因是?

证监会发行部表示,小米集团经慎重研究,决定分步实施港股和中国存托凭证上市计划,先发行港股,然后择机在境内发行中国存托凭证,为此向证监会申请推迟发审会时间。证监会尊重小米集团的选择,决定取消第十七届发审委2018年第88次发审委会议对该公司发行申报文件的审核。

1

小米曾为CDR,推迟上市

小米在发审会当天突然宣布取消此次审核,是我们都没有料到的,在此之前,媒体多次报道小米有望成为首家在A股发行CDR的公司,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小米12天就闪电上会

6月15日晚间,证监会发布消息称,小米发行中国存托凭证(CDR)将于6月19日召开的2018年第88次发行审核委员会工作会议中审核。

在6月7日,小米首次递交了CDR发行申请,这就意味着,从首次递交CDR发行申请到正式上会,小米总共只经历了12天,而之前被市场认为是闪电上会的工业富联从首次递交IPO申请到上会总共花了35天。

证监会上周五发布公告称,小米公开发行CDR事项原定于6月19日(今日)审核,外界一度认为小米将在当日成功过会,不料只看到取消审核公告。受推迟CDR影响,小米CDR概念股开盘大跌。

为了配合CDR的发行进度,小米曾将上市时间推迟了1-2周,计划在2018年7月9日进行CDR和香港IPO的定价,并于2018年7月1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CDR,然后2018年7月17日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发行IPO。

此前,小米集团在证监会官网更新了CDR招股书。更新后的招股书显示,小米拟以发行的B类股票作为拟转换为CDR的基础股票,占CDR和港股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7%,且本次发行CDR所对应的基础股份占本次CDR和港股发行总规模(含老股发行规模)的比例不低于50%。小米表示,发行CDR将采用询价方式确定价格,CDR发行按与港股孰低的原则定价。这意味着小米CDR发行价格肯定不会高于港股定价。小米的CDR融资规模仍未披露,不过业内人士预计,如果按各大机构分析师给出超800亿美元市值来算,CDR融资额度可能超过56亿美元。此外,高盛认为,小米的市值在700亿-860亿美元之间。摩根士丹利则表示,小米当前的公允价值最高可达到848亿美元。小米估值很高,CDR过会成功率也很高,那么,小米突然取消审核是何原因?

2

小米CDR发行为何推迟?

小米发布的公告表示,决定分步实施港股和中国存托凭证上市计划,先发行港股,然后择机在境内发行中国存托凭证。据接近小米IPO的中介人士透露,考虑到境内资本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同时CDR作为一项创新的举措,为了更有质量的CDR发行切实保障各方权益,小米和证监会达成共识小米CDR暂缓审核,后续择机重新启动。

根据证监会的文件要求,CDR的申请的条件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值不低于2000亿元,或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0亿元且估值不低于200亿;设立持续经营3年以上,最近3年内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更等。根据已公布格式内容要求,企业向证监会递交申请文件,报请证监会核准。公开发行CDR,需要向沪深交易所提出上市申请,交易所审核同意后,双方签订上市协议。

曾经,为了配合CDR的发行进度,小米将在港上市时间推迟,先在上交所发行CDR,后在港交所IPO。这样一来,小米将对应“未上市红筹企业和境内创新企业上市估值不低于200亿元人民币、同时最近一年的营收不低于30亿元”的CDR试点标准。

如今先发行港股,后期再申请CDR时,小米将要满足“已经上市红筹企业要求估值不低于2000亿元人民币”的标准,难度增大了。

在小米宣布暂缓发行CDR之后,一名负责小米IPO的投行人士表示,现在外界过度解读小米暂缓发行CDR的事情。小米并非取消发行CDR,而是暂缓。原因是国内资本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太多,CDR也是相对比较创新的产品,小米为了各方的利益考虑,决定采取先在H股上市再择机发行CDR的稳妥办法。如果推迟CDR,是因为小米选择优先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那么并无问题。

小米此次推迟CDR也有可能与估值有关。近期监管部门先后召集机构召开了两次有关创新企业该如何定价的会议,目的其实也是希望通过合理定价,努力引导市场各方理性投资,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另外,证监会相关人士称,“传统的市盈率等估值方法不完全适用(发行CDR)试点企业,新的成熟的估值模式尚未建立或未经有效检验,估值和定价难度较大,需要通过充分的市场询价来发现价格。”要求询价机构在发行定价中,报价前进行独立、深入、客观的研究,保持足够的审慎,报价要经得起时间检验和市场各方推敲,切实起到对发行人的价格约束作用,促进发行人审慎定价。

3

其他公司CDR发行也会受到影响吗?

此前在被问到是否愿意回归A股发行CDR的时候,许多“独角兽”企业都表示愿意回归,但是看政策而定,总体来说企业对CDR还是持乐观态度。CDR简单来看就是把在香港或境外上市的股票拿出一部分,通过一系列的转换,拿到境内A股来“上市”。企业积极筹备CDR,与上市类似,能帮助企业筹集资金,也表达了对于市场政策和改革的支持,但无论是众多企业的观望态度,还是小米突然推迟CDR,背后也透露出了也是对于政策和市场不稳定性的担忧。哪家企业将作为“吃螃蟹”的第一人,获得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风险。

4

发行CDR对A股流动性构成压力 

发行CDR势必会对A股造成一定影响,有利有弊。一些观点认为,发行CDR会对A股流动性构成压力。高盛分析师刘劲津分析称,预计包括小米在内的潜在CDR发行将总计“吸金”高达600亿美元。他提醒,高价的“新中国”公司可能会面临压力,因投资者可以选择买其他大型的知名度更高、更赚钱的股票。瑞银证券高挺也表示,高品质的成长股在推出CDR后受到投资者热捧,为创业板高估值但增长偏缓的个股带来抛售压力。

从第一批CDR名单可以看出,拟回归的企业都是行业龙头,市值标准在2000亿。那么其回归必然会导致一定资金的分流,短期会对股市资金面造成一定压力。但也不是说A股市场不能承受,这取决于回归A股的CDR流通数量以及各公司回归的频率,如果集中回归必然对资金面造成较大影响,但如果循序渐进则相对可控。

CDR对A股当然也有好处,例如,CDR企业都是国内优质企业,中国也是各公司最主要的市场,回归A股有利于更多用户能在境内资本市场上更便捷地分享上市公司快速发展的收益。另外,有利于A股和国际市场接轨,众所周知境外股和A股市盈率一般差异比较大,如果美中概股回归A股,则可以直接进行市盈率等估值的比较,有利于衡量两个市场同一公司的估值水平,反应两个市场投资者的偏好,但是如果估值偏差太大,则可能会向中间值回归,有利于投资者更全面的了解国际市场信息,做出更专业的投资决策。

此次小米推迟CDR也无需做过分解读,毕竟只是推迟不是取消,港股上市后将继续CDR进程,另外,其他名单内的企业也将在不久的将来通过发行CDR的方式在境内上市,可以预料中国企业CDR之旅还有更多看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