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公正客观评价吴三桂?

苍澜鸿烈

其实,吴三桂首先是个倒霉蛋。

摊上这么个事,吴三桂最恨的应该是大明王朝了。



有时候,不能不怀疑,“天意”这个东西确实是真实存在的。

上天似乎安排好了事件的整个步骤,滴水不漏又似乎合情合理地引导着历史的走向。

回忆一下整个事件的过程,其设计之精准,环环相扣,毫无瑕疵,简直令人震惊。

一、首先说说清朝这边

其实,清朝当时并没有做好接盘的思想准备。事实上,多尔衮带着顺治进京的时候,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们提心吊胆,还想着万一情况不妙,就劫掠些财物,迅速跑回家去。

其实,前些时候,清朝也好不到哪里去。皇太极死了,豪格没有继承大统,通过争斗和妥协,幼年的顺治上位了。这时清朝内部仍然处于乱局,矛盾纷纷,彼此争斗不断。假如此时的大明朝廷趁机与清朝讲和,双方暂时罢兵,那清朝就坏事了。

清朝暂时没有了对外的战争,各方势力就肯定集中精力进行内斗,豪格和多尔衮之间当时还算势均力敌,相互争斗起来,可有的折腾劲儿。等决出雌雄来,也元气大伤。

神奇的是,明朝居然拒绝了和平,清朝方面外强在侧,想不团结都不行,没有了内斗,再通过内部调整,多尔衮的实力一下就壮大起来了。



二、再看看李自成那边

只要孙传庭不死,哪怕就是带着三两万残军,固守在潼关。李自成是绝对不敢向京城进发的,把后背留给孙传庭这个大魔鬼,李自成想都不敢想。

神奇的是,崇祯居然把孙传庭逼到战场上去了,不死都不行。第一次没有搞死,第二次再搞,终于给干掉了。

李自成都应该感觉是在做梦。

本来李自成也没有做好接盘的准备,包括向京城进军,几乎像是被强行架到北京的。

孙传庭死了,李自成为了巩固一下自己的地盘,向外伸了伸触角,有点亮肌肉的意思,主要是威吓一下明朝,让明朝不要来收拾自己,没想到,明朝守将居然开关投降了。

后面几仗,双方都伤亡很小,李自成的主要事情就是收降。

当降军数量超过了本身,李自成就被架到火上了。再想抽身就难了,一个内乱,就足以让他万劫不复。

李自成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大明王朝身上,想要点钱,给个身份。

如果双方搞价还价,谈判起来,互相给个面子,也就没有后面的事了。

神奇的是,崇祯居然拒绝了谈判。李自成就向北京来了,一路上不断与崇祯联系,苦苦哀求。



三、看看大明朝廷这边

如果崇祯见势不妙,撒腿跑了。跑到南京去,重新搞个政府,那就又是另外一个形势。清朝仍然是“辽贼”,李自成仍然是“流寇”。即没有大顺,也没有大清。

哪怕,崇祯放出去一个儿子,跑到南京了,事情也有转机。至少,南宋那种形势就形成了。而且,情况比南宋要好得多。

神奇的是,崇祯一家居然就这么死等着,结果一窝子被端了,一个也没有跑掉。



四、看看吴三桂这边

崇祯让他勤王护驾,他是拖拖拉拉,不肯即刻回去。

也难怪,当初袁崇焕就勤王,去得挺快,被用筐筐吊进城去,剐了。

孙传庭勤王也不慢,下了三年大狱,出来后,耳朵都折磨聋了。

卢象升也勤过王。

这种功绩好象不能立,一立就要倒大霉。

如果崇祯跑了,吴三桂就好办了,即可以留在京城组织防御,也可以向南进发,在敌人“搜山检海捉崇祯”的时候挽救他一把。

如果崇祯放走一个儿子去了南京,吴三桂也好办了,他要随了去,完全能把那群大臣和军阀们镇得服服贴贴。

神奇的是,一窝子都没有跑掉。

假如李自成进京,没有劫掠。改个国号,登基坐殿,大家照常上班,也没有后来的事了。

但李自成没有,他选择了发财。

从肥猫个人情感出发,我是非常赞成李自成这么干的,我认为,无论后面如何发展,这一刻是最快乐的,大明朝堂上的这群混账东西,只配拥有这种待遇,全部都是活该!

统统都该打死抢光。



吴三桂也难。老爹下了大狱,家产被抢光,老婆也被人霸占了。

第一条路

如果这时候,吴三桂从民族大义出发,仍然跪倒在李自成脚下,俯首称臣,然后被剥夺兵权,封个官,就此忍气吞声过一辈子,行不行?

谁能做到这一点?

第二条路

回山海关,内抗李自成,外抗清军。迎接两面夹攻。

除了全军战死之外,改变不了任何局势。气节保住了,明朝照样完蛋,清军照样进关。

第三条路

去南明,扶持那个阿斗。

这个基本上不太可能,路途实在太遥远了,给养和补充都是大问题。我估计,就像沙漠中的小河,流着流着就不见了。

综上所述,按当时所处的情况,吴三桂的选择确实比较艰难,相对来说,投靠清朝,当汉奸,是最容易做出的选择。

曾经有人提出,可以假意降清,到了南方以后,找到永历,再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是个办法。

或者,和明朝的水军取得联系,去琉球?

确实不好说,大家来出个主意。给吴三桂指条比较可行的道路。


馋嘴肥猫1

国人对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这段历史应该说是比较熟知的,结果是大开山海关城门,引狼入室满清八旗入关,直接干掉20万大顺军,造成李闯仓促登基落荒而逃,满清铁骑占领北京,崇祯帝自缢,大明王朝灭亡,满清在北京建朝立都。

现在我们是五十六个民族,满族是其中的一枝花,民族大团结了。那么在当时,满人是异族,世人都知道吴三桂投靠满人就应该是汉奸,吴三桂成了汉奸的代名词,应该没错。但知道这段历史的有没有想过,洪承畴以兵部尚书衔接替被满人离间计千刀万剐怨杀的袁崇焕时,在关外统领着25万大明将士,由于朝廷压力和洪承畴的失误,25万大军兵败,洪承畴被俘,不久,洪承畴叛变。从洪承畴的身份地位到个人号召力影响力明显大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兵败产生的严重后果使大明在山海关外已无兵可用,山海关一线成了抵御满人的最后屏障。两人投靠异族出卖国人,既然都是汉奸,都是满清走狗,但历史对吴三桂和洪承畴的评价和说法却截然不同。洪承畴在满清入关初期,协同范文程对中原地区的汉人安抚政策和笼络起用旧官员及善待文人学子科举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等到了一些赞誉和口碑。而吴三桂不一样,先诛杀后明皇帝及皇族,后又反叛满清自立为王。在满清朝廷看来就是反复无常的乱臣贼子;在百姓眼里既然不是反清复明,那你就是犯上作乱。所以清史以来,朝廷百姓都认吴三桂就是汉奸,而不认可洪承畴的汉奸本质。

吴三桂是开了山海关城门,引狼入室造成满清八旗入关。你真以为山海关能挡住满清铁骑吗?大明崇祯时期,满清铁骑一年几次进入中原腹地烧杀抢掠,南下山东、河北、山西一带,甚至在北京城下示威,空虚缺兵少粮的大明军队基本不敢迎敌。即使满清后来从山海关一线进军北京,崇祯皇帝下旨各地军队北上勤王,又有几人带兵驰援。吴三桂降清后的第一批清军并不是通过山海关城门进入关内的,而是在翻过山海关西面的大山迂回过来的。

吴三桂的冲冠一怒为红颜,把一个小妾推到历史前沿。陈圆圆应了红颜祸水这句话,你说陈圆圆怨不怨。历史上只有几人才道出吴三桂为了报父仇家仇。

李闯,李自成攻占北京,逼死崇祯,把多年的怨气发泄在京城百姓和官员士绅的身上,烧杀掠夺,私设公堂搜刮民财,强抢民女,任意杀戮,比满清"扬州十日""嘉兴三屠"毫不逊色。吴三桂满门家人被杀,吴三桂要报仇雪恨,但凭一己之力很难做到。靠被李闯击败的大明军队不可能,靠手下一万多人马也打不过由李闯亲率的20万大军,要报仇的出路只能借兵满清铁骑。

但后来的事情发展是吴三桂控制不了的。皇太极一开始也只是想捞一把就行,没曾想李闯和大明军队如此不堪一击,甚至望风而降(不知汉奸的定义对此如何解释),满清后来都说江山来的如此容易。

几百年来,吴三桂被汉人定位第一汉奸,那么当大清朝庭的官儿,替满清跑腿办事的是不是汉奸。如果是,我们现在满银幕的历史清宫剧里面的汉人官员可都是汉奸喽!政府可不会放任歌颂汉奸的。如果不是,放进日本鬼子占领东三省的都不是汉奸,吴三桂能是吗?


一个支点看看

作为明末清初绕不开的一个历史人物,吴三桂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站在民族的立场上,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导致满清统治中华大地,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导致中华民族由巅峰跌至深渊。吴三桂罪大恶极,自然是汉奸无疑。


站在明朝的立场上,吴三桂掌握者集明朝全国之力供养的精锐关宁铁骑。但是,吴三桂既未救援北京城的崇祯帝,也没有对尚存在的南明政权效忠,却未做任何抵抗就投靠满清,自然是不忠之臣。

站在满清的立场上,吴三桂虽然为满清占领天下立下赫赫战功,但由于其晚年的三藩之乱,给清朝统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在乾隆年间所编的汉奸名单《贰臣传》中,吴三桂甚至都没有资格列入,吴三桂被列入了最令满清痛恨的《逆臣传》,可见在满清看来,吴三桂也是一个“逆臣”,是个大逆不道之人。


这样看来,吴三桂无论在哪方势力,都被视为逆臣汉奸,简直就是个彻彻底底的悲剧。但这一切,都是吴三桂自己“作”出来的。完全是吴三桂咎由自取。

吴三桂一生曾面临的两次关键抉择:

第一次是李自成攻入北京城灭亡明朝时。此时吴三桂统率着最精锐的5万关宁铁骑。他所面临的选择就是:投靠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还是投靠满清八旗。而显然,吴三桂选择了满清八旗,助纣为虐,最终导致的中华大地300年的沉沦。


而第二次抉择则是在三藩之乱时。由于年轻的康熙皇帝急功近利,贸然取缔三藩,导致以吴三桂为首的三个汉人出身的藩王举兵作乱。此时满清所仰仗的八旗已基本堕落,不堪使用,国内兵力空虚,吴三桂起兵之时势如破竹,很快打到长江流域。

如果吴三桂此时能够乘胜一举北伐,攻灭清朝,不失为亡羊补牢之举。但是,此时的吴三桂再次展现出了他的鼠目寸光,一直妄图苟安的吴三桂居然想与清廷划江而治,满足于已占领的地盘儿,这给了清廷以喘息之机。最终使清廷能够从容调集全国兵力、物力、财力,以全国敌一隅,最终将吴三桂势力攻灭,吴三桂也最终病死。



能在明朝之时,以20多岁之身,成为统兵一方的大将;投靠满清八旗后,为满清入主中原,立下汗马功劳,因功被封为平西王;而在三藩之乱时,给清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更是一度兵临长江。吴三桂自然是有才华的,但是吴三桂却有才无德,面对民族大义,吴三桂只考虑集团和个人私利,最终被钉在汉奸的耻辱柱上,完全咎由自取。


鸢飞九天2018

吴三桂明末辽东总兵,驻防山海关,1644年崇祯自缢后引清军入关,授平西王,镇守云南,清初三藩之一,1678年在湖南衡阳称帝,国号大周,同年病死衡州城!

吴三桂是明末清初最具争议性的人物,其作为明朝边关守将,担负社稷安危的重任,于民族为难之际转投满清;作为清朝藩王祸乱一方,于国家一统河山之时自立为帝;于明廷而言引狼入室,于清廷而言逆臣贼子,总之吴三桂是两头不讨好,天下罪人!

当农民起义席卷全国,当满清崛起于东北,当灾害连连肆意蔓延,腐朽的朱明王朝无力运转,终于在内忧外患之际土崩瓦解!1644年大顺军进攻北京,吴三桂奉命回师勤王,但仅仅授召两日,崇祯煤山殉国的消息使吴三桂进退两难,自己忠于得国家就这样亡了。大顺军很快占领北京,而身处关外的满清摄政王多尔衮洞悉实情后迅速向三海关挺近,此时横亘在满清与大顺之间的吴三桂成为两大政权争取的对象,此刻吴三桂的心情是复杂的,孤立无援的山海关在大顺与满清面前显得太过单薄,面对盛京,以传三帝的满清日渐壮大,如果降清,自然可以享受富贵,但代价是巨大的,世代背负民族的罪人!如果归顺李自成,纵使国破家亡,民族英雄吴三桂将彪炳史册,名垂青史!在李自成与多尔衮的招降诏书前,吴三桂的初衷有意归顺李自成,然而大顺政权的所作所为,使吴三桂还是选择了满清,在北京的吴氏惨遭大顺灭门,终于吴三桂与多尔衮合兵一处,满清入关,吴三桂封平西王!

公元1644年摄政王多尔衮迎远在盛京的幼帝顺治入主北京。而吴三桂奉王谕随同八旗继续对盘踞在四川、贵州、云南的残余势力进行围剿,最终在1661年出兵缅甸擒杀桂王,彻底铲除南明势力,为巩固大清西南,维护国家统一做出重大贡献,1662年康熙元年加封平西王吴三桂为平西亲王,总理云贵军机要务,开府设藩!

康熙亲政后,羽翼丰满的吴三桂成为清廷隐患,撤藩成为当务之急,然不满清廷的吴三桂,毅然决定自立,吴三桂以驱除鞑虏为口号起誓,最终于1678年在湖南称帝,同年病死衡州城!结束了自己矛盾的一生!

站在历史的角度应该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所以评价吴三桂应该分为三部分,其一引清军入关,其二随清军征战坐镇云南,其三起事自立称帝。抛开民族大义,不可否认吴三桂确实为促进明末我国的再度统一做出了贡献!





天下神笔

我不知道谁这么情种得出吴三桂是因为陈圆圆而引清军入关的?你全家被杀了还会去给人当狗?是个人就得拼命吧?且不说陈圆圆就是一个歌妓,弄到现在撑死也就一线明星水准,吴三桂一标准官二代,就是玩玩而已,你见几个官二代娶个娱乐明星了?都是跟王思聪玩网红差不多。觉得不错当个妾就偷着乐吧,至于为了你不顾千古骂名,呵呵,别逗了。

吴三桂军事才能出众,为人心狠手辣,多谋善断,是当时极为少见的将才。降清为表忠心亲自杀了明朝最后的血统永历。看康熙年幼,朝政不稳毅然反叛,以一省之力对战全国,初期还大占上风。江南望风披靡,纷纷投降。但是他的精兵过少,不敢北伐,因为投降的人随时可能倒戈,只能拖延时间,要与康熙划江而治,康熙知道他的主意,坚决不允。吴三桂无奈分散兵力才慢慢被康熙所灭。比起那些江南只懂内斗的所谓爱国者强千百倍。大敌当前朝不保夕还纠结于正统皇命,结果两家大战死伤大半,清军在打的最热闹的时候加入,两家一起杀,真的可怜可笑。这种流芳百世的蠢材有个屁用,差吴三桂十万八千里。


岁亦莫止2

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来说,他有着让所有大明有识之士恨之入骨的背叛,如果说放清军入关是迫不得已,但后续的动作真的是彻彻底底成了清朝鹰犬,后来杀死永历皇帝,更是他永远抹不掉的污点,无论他后来反水清朝,也终洗不掉一生污名。

但从个人情感上,佩服他,是个男人,有多少男人能做到老婆被人动了还无动于衷,换了我,我也要放满清入关跟李自成决一死战,什么民族大义先别和我扯,快意恩仇,谁让自己不痛快就搞谁,无可厚非嘛。

吴三桂山海关的处境有多绝望和尴尬,前面是虎视眈眈的满清,后面是打垮了京师逼死崇祯的李自成大顺军,都是敌人,腹背受敌,想投降大顺,结果着了多尔衮的离间计,被李自成恨之入骨,老婆家人全倒霉。无奈投降清朝,就是一个在历史大趋势下卑微的求生者,自己又不能左右历史,一只腹背受敌的孤军,能做的杯水车薪。毕竟,能有多少个史可法和李定国。

虽然一生可以说是臭名远扬,但作为平西王,在为促进西南地区开发上还是有所建树的。

他后来反清,也是因为康熙削藩,而不是为了民族大义,身上背负着汉奸和杀永历帝的骂名,所以没有得到明朝旧民和有识之士的支持。

给他个评价,两分功,八分过,这两分功,一分是同情他,一分是他为西南开发的贡献。这八分过,从心里奠定了他在我心里的位置,毕竟,有损于民族的事,还是做了!


那年那兔这些事

一代枭雄。

没有政治理想,别看他最后自立皇帝,那是迫不得已。

一生为了利益在不停的抉择,这是枭雄豪杰的普遍行为,没有理想。


陈铁军12

此人是大历史条件下的一个另类人物.就算没有其打开山海关迎清.满州八旗同样会入关.吴本人和他统率的关宁铁骑投清.为清入主华夏多了一份力量而已.吴日后的反清.谈不上什么民族大义.不过自保而已.所以没有战略规划.更没得到明朝遗民的支持.失败也是必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