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調查發現:農民對教育遊戲接受度高於公務員

6月20日,中國教育技術協會教育遊戲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專委會”)在北京召開“教育遊戲發展現狀研究”課題研討會。教育遊戲,泛指具有教育功能的遊戲,包括在線教育遊戲、基於軟件的教育遊戲等等。該課題組成員、紅河學院教師趙永樂通過覆蓋全國教師、學生和家長的問卷,對“國內教育遊戲需求及接受度”進行調研,獲得了近3.5萬條調查數據,並發現了一些有意思的情況。

高校教師調查發現:農民對教育遊戲接受度高於公務員

紅河學院教師趙永樂在介紹調查發現

趙永樂經過初步的數據分析發現,作為教育遊戲進入學校應用的主要控制者,教師如果心理認可教育遊戲的價值,就會不顧外在困難地在教學中使用教育遊戲,並會選擇合適的策略向家長和校方推薦教育遊戲,比如會以促進教學改革、提升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學生成績、規範學生行為和拓展學生知識等優勢,向學校推薦教育遊戲。但有意思的是,教師不會以提升學習成績向家長推介,而會以拓展知識面和提升學習興趣向家長推介。趙永樂分析,這可能是因為教師無法向家長保證教育遊戲的教學效果。如此一來,教師的推介就與家長對教育遊戲功能的主要預期(提升考試分數)有差距。

此外,趙永樂通過調研分析還發現,教師對於教育遊戲的認可程度,與其獲得該教育遊戲的渠道很有關係,其中學校統一購買和廣告宣傳的接受度明顯低,教師更容易接受自主獲取的教育遊戲;對於應用過教育遊戲來教學的老師來說,他們會越來越喜歡應用教育遊戲。

對家長的調研分析顯示,家長對教育遊戲的態度會明顯影響其對教育遊戲的接受程度。同時,家長對教育遊戲的好壞認識比較模糊,而教師的認識則比較清晰。另一個發現是,相比公務員、事業單位和企業人員等職業的家長而言,個體經營者、務農和自由職業者對教育遊戲的接受度比較高。在家長看來,教育遊戲軟件最大的缺點(風險點)是可能會讓“孩子沉迷其中”,更多的家長樂於接受學校和教師推薦的教育遊戲。

從對學生的調研分析來看,小學5年級至初中二年級的學生對教育遊戲的接受度較高,自評成績較好的學生對教育遊戲接受度則更高,平時每天玩1-2小時的學生對教育遊戲有更高的接受度。

對於這項調查,該課題組的專家們在討論後指出,教育遊戲的應用是一個系統任務,各方面的配合比較重要;同時,希望專委會和相關研究機構可以儘快制定教育遊戲的質量評價標準,有效解決學生個體差異。

對於教育遊戲開發商,趙永樂建議,不應該急功近利,不要依賴遊戲機制收費;應該多關注低學歷家庭及農村地區用戶,因為他們對教育遊戲的期待和接受傾向比較明顯。

當天,該課題組成員、西華師範大學教師賀寶勳老師分享了一些國外教育遊戲供給及典型案例,並指出國內教育遊戲與國外的設計研發差距較大,國外優秀教育遊戲設計更為系統、科學,體現出整體設計。他因此建議,國內教育遊戲研發中,為學生設計的教育遊戲應把有趣和娛樂作為首要目標;為教師設計的教育遊戲,應告訴教師能實現哪些教學目標;為學生在非正式情境下的學習設計教育遊戲,需要設計家長監督模塊。此外,不僅要設計教育遊戲,更要設計遊戲化學習管理系統。

高校教師調查發現:農民對教育遊戲接受度高於公務員

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丁新在作分析發言

當天,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丁新總結指出,當前由於遊戲的一些負面影響使得遊戲產業都發生了危機,而教育遊戲是引導遊戲研發者做教育、做民生工程的一個重要方向,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他希望各方能團結起來,開發一些合適的教育遊戲,能夠讓遊戲在培養學生未來生存技能和素養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充分發揮研究力量,探索教育遊戲進課堂的規律、方法和策略,引領遊戲化學習這一新領域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