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磨玻璃樣結節是什麼?是否更容易惡變?

隨著胸部CT的普及和外科手術技術的進展,結合國際研究報道,我們發現,只有一小部分的肺部小結節是早期肺癌或者癌前病變。

肺本身是一個含氣的器官,而肺部實性結節是指結節裡面不含有氣體(不是氣泡)。至於結節密度是否越低越好?其實,如果結節密度很高,就像石頭一樣呈現鈣化狀態,這時是良性結節的可能性比較大。但如果結節密度非常低,最低時可能裡面完全是氣體,這時就可能是肺大泡或者肺結節空洞,當然也不能排除是腫瘤。一部分肺部實性結節的密度不是很高也不是很低,這時就需要排除各種可能,來診斷疾病。

肺部磨玻璃樣結節是什麼?是否更容易惡變?

肺部磨玻璃樣結節是什麼?是否更容易惡變?

肺部磨玻璃樣結節是指原發於肺部的均勻含氣結節。病灶會沿肺泡生長,並不破壞肺泡構架。但它的密度比正常的肺部組織高,CT影像上面表現為磨玻璃影。典型的磨玻璃樣結節多數是癌前病變或者早期肺癌,但這個需要臨床醫生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檢查報告中,肺部磨玻璃樣結節懷疑非典型性腺瘤樣增生,是什麼意思?非典型性腺瘤樣增生就是肺癌嗎?

腫瘤並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從正常細胞逐漸演變成為癌細胞,肺癌同樣如此。在這個過程中,有部分細胞沒有達到肺腺癌癌細胞的形態標準,但又不是正常的細胞,呈現出一種不正常的細胞反應和增生的狀態,這種就是非典型性腺瘤樣增生。

肺結節越大越可能是癌嗎?結節>8毫米,就是惡性的嗎?

肺部磨玻璃樣結節是什麼?是否更容易惡變?

鈣化的肺部小結節是怎麼回事?都是良性的嗎?

鈣化的肺部小結節意味著病變的部位已經纖維化了,失去了原有的細胞成分和肺部結構。一般而言,鈣化的肺部結節都是良性的,但極少數情況下,這種肺部小結節裡面含有散在的不規則鈣化,這時可能是肺腺癌。

隨著現在大家對疾病的重視,胸部CT發現肺部結節,尤其是多發性肺部結節是非常常見的。但多發性肺部結節並不意味著是癌症的先兆。國外肺癌篩查發現,多發性肺部結節在正常人的肺部也會出現,只有近5%的小結節可能是惡性的。因此,發現多發性肺部結節,大家不必過度緊張。

查出肺部小結節,出現關節痛就是肺癌嗎?

發現了肺部小結節,但是並沒有症狀,這種會有得肺癌的可能嗎?

肺部小結節的直徑是小於2釐米的,它的體積在整個肺部所佔的比例非常小,一般不會引起患者的症狀。另外,很多患者發現肺部小結節後,出現咳嗽、咳痰等症狀,認為是肺部小結節引起的。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因為只有支氣管受到影響才會引起咳嗽、咳痰等症狀,而肺部小結節的體積小,一般不會影響到支氣管。因此,出現咳嗽、咳痰等症狀一般與肺部小結節無關。

肺部磨玻璃樣結節是什麼?是否更容易惡變?

體檢發現肺部小結節,同時患者感覺關節痛,二者有關係嗎?

發現肺部小結節和感到關節痛,兩者之間沒有關係。有些肺癌的癌細胞具有神經內分泌功能,能夠分泌一些激素,引起關節腫痛。經過研究發現,這些腫瘤有兩大特點:第一,腫瘤體積較大,直徑一般超過5釐米,因此,不會是肺部小結節(肺部小結節的直徑小於2釐米);第二,這些腫瘤多數為肺鱗癌,而且引起的都是手指或者腳趾關節處的腫脹。

相較於正常人,吸菸者發現肺部小結節後得肺癌的幾率更高,但並不等於發現小結節後一定會得肺癌。只是這些人發現肺部小結節後,更要引起重視。建議找呼吸科或者胸外科的醫生查看結節的情況。

發現肺部小結節後,大家必須要引起重視,尤其是超過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另外,檢查肺部小結節時最好做胸部CT檢查,這種檢查要比常規的胸片精準得多。CT檢查的片子最好長期保留(是患者的“無價之寶”)—— 將作為對照,大大方便醫生以後診斷肺部病灶。

發現肺部小結節,該怎麼辦?

肺部磨玻璃樣結節是什麼?是否更容易惡變?

理論上,只有取到結節上的細胞做病理檢查(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形態),才能100%確定其良惡性。CT或者PET-CT檢查,都是掃描患者的身體後形成圖像,通過這些圖像來判斷疾病的良惡性,其準確率有限(縮小的影像的清晰度當然比不了顯微鏡下的細胞)。即便是高分率的CT加上高水平的醫生,判斷肺部小結節良惡性的準確率最高也只有80%,最高級別的專家,判斷準確率也不超過90%。

PET-CT能夠確診肺部小結節的良惡性嗎?

PET-CT其實是“PET + CT”。除了包括CT所顯示的病灶形態外,PET能顯示病灶的代謝水平。就腫瘤而言,腫瘤細胞生長活躍,代謝水平比正常細胞高,這時PET-CT測量出的SUV值就會升高。換言之,SUV值越高,代表越可能是癌症。因此,PET-CT在判斷肺部小結節的良惡性方面確實有一定優勢。當然,這並不是絕對的,例如,如果出現炎症,炎症細胞的代謝也會非常活躍,這時SUV值也會升高,但這種炎症屬於良性病變(可以用藥治癒)。在臨床工作中,不能僅簡單地憑這些數值就判斷良惡性——實際上CT較PET對診斷的貢獻更大。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典型的肺部磨玻璃樣結節,多數是非典型性腺瘤樣增生或者早期肺腺癌,但是它們的細胞代謝水平都比較低,即SUV值也不高,因此,PET-CT對判斷肺部磨玻璃樣結節的良惡性幫助不大。

什麼情況下,患者需要定期複查CT?一般多久複查一次?

當醫生考慮肺部小結節良性可能性比較大,但又不能完全排除肺癌時,會讓患者定期複查CT。因為良性的結節一般是沒有必要手術切除的,如果此時讓患者做手術,創傷比較大;但是如果不處理,又擔心結節實際是惡性的。

因此,在結節為良性的可能性比較大時,建議患者三個月複查一次CT。如果三個月後複查結果顯示結節沒有增大或者縮小,此時改為半年複查一次;再次複查後,結節仍然沒有變化,則可改成每年複查一次CT,直到觀察結節的時間達到五年。因為臨床實踐表明,現在很多肺癌的生長速度其實很慢(尤其是純磨玻璃結節),甚至可能出現幾年內體積都沒有增長。因此,只有至少觀察五年,才有比較大的把握排除肺癌。

肺部磨玻璃樣結節是什麼?是否更容易惡變?

複查CT後,對比前後兩次的檢查結果,如果結節緩慢長大,說明結節為惡性(有時結節雖然不變,但也可能是惡性的);如果結節縮小了,那麼良性的可能性就比較大。當然,這些也不是絕對的。極少數結節明明病灶縮小了,但最後發現卻是惡性的;有些結節長大了,但可能只是炎症加重,這種結節其實是良性的。因此,具體情況需要結合影像及觀察時間來進行具體判斷。

什麼情況下需要做穿刺活檢?為了求放心,發現結節就做活檢行嗎?

一般來說,胸外科醫生如果認為肺部小結節是肺癌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且符合手術的適應證時,會建議患者直接手術。

穿刺活檢的準確率大約為80%~90%,有部分患者由於病變的位置和形態等原因,並不能完全確診。另外,穿刺活檢有一定的風險,大家不能為了擔心肺部結節而隨意進行該檢查。

肺部磨玻璃樣結節是什麼?是否更容易惡變?

手術探查是什麼?什麼時候需要做?

由於穿刺活檢因取得的細胞比較少而難以明確診斷,或者因為要進行基因檢測需要足夠多的腫瘤細胞(細胞太少,基因檢測會不準確,進而影響選擇對應的靶向藥物),而有少數患者不得已選擇手術探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