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德行兼备的君子,汉武帝却视他们为眼中钉,誓要除掉他们

“游侠”是德行皆备的君子,可汉武帝却使他们为眼中钉,将他们赶尽杀绝。

汉武帝时期的游侠已经成为民间的一种参与社会管理的势力。其实这种独立于政府行政体制之外的参与社会管理的层级,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一直都存在。最早我们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出现。

他们是德行兼备的君子,汉武帝却视他们为眼中钉,誓要除掉他们

这里的“士”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讲的读书人,而是一批拥有各种专业技能的人才。我们从小就听说过许多关于他们的故事,尤其以信陵君、孟尝君身边的“士”为人熟知,例如“鸡鸣狗盗”的故事。

可见,在士阶层刚刚出现的时期,这种身怀专业技能的人就可以不参加劳动而丰衣足食,因为有人愿意为他们的能力买单。

所以这个阶层从诞生以来,就和普

他们是德行兼备的君子,汉武帝却视他们为眼中钉,誓要除掉他们

通民众不同,和权力与金钱的关系暧昧却又不受其摆布。到了秦统一全国,虽然有一定的限制,但这种现象仍然很普遍。

比如我们熟悉的汉高祖刘邦,在其出任泗水亭长之前,不事生产,整天游荡于乡野,为乡里解决纠纷和争端;由秦汉以后,儒学进入政治生态并发挥重要作用以后,这个士阶层又发生了转变。

他们是德行兼备的君子,汉武帝却视他们为眼中钉,誓要除掉他们

由过去的以各种专业技能为主体转变为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新型“士阶层”。他们饱读诗书,以孔子为尊奉,口不离尧舜礼义。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可见儒家从政的理想,是一步一步、一点一滴做起。所谓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修身就是指儒者应锤炼自己,让自己成为君子。

他们是德行兼备的君子,汉武帝却视他们为眼中钉,誓要除掉他们

而齐家是讲,当你成为德行兼备的君子,就应该依靠自己的美德去影响他人——亲朋好友,甚至一个乡,一个城邑的人。这也是汉代游侠们所秉持的一种原则。

可是西汉武帝时期不再愿意游侠势力活跃在民间,为了加强集权,于是下令禁止像游侠等独立于地方政府之外的社会势力,加强地方政府对基层社会的控制,汉代以后这种官民合作管理社会的张力越来越小,官府越来越强硬集权,社会越来越羸弱散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