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誼“兄弟”質押90%股權引質疑,A股影視公司質押股權已成常態

昨天中午,“華誼兄弟質押股權”登上熱搜榜首,累計在榜時長達252分鐘。已經記不清,這是繼崔永元踢爆娛樂圈“陰陽合同”之後,華誼第幾次被推上風口浪尖。但這一次,人們除了感嘆這位央視前主持巨大“能量”之外,也開始思考,華誼兄弟作為國內影視“第一股”,是否真的迎來了屬於它的“生死時刻”?

事情要追溯到一週以前,華誼兄弟發佈公告,宣佈股東股份質押情況。其中,“哥哥”王中軍向中信建投證券有限公司質押股份550,879,999股,佔公司總股本19.86%,手裡僅剩2.21%的公司股份;而“弟弟”王中磊則質押股份142,799,999股,佔據公司總股本5.15%,手裡僅剩1.04%。也就是說作為華誼的創始人,“兄弟二人”幾乎質押了手中的全部股權,這在“陰陽合同”引發的恐慌背景下,被一些媒體解讀為“瘋狂套現”,甚至預備“逃亡”。

華誼“兄弟”質押90%股權引質疑,A股影視公司質押股權已成常態

華誼“兄弟”質押90%股權引質疑,A股影視公司質押股權已成常態

對此,華誼方面不予認同,並當即給出回應稱,“股權質押不等於拋售股票,更不等同於套現,既不會影響華誼兄弟的股權結構,也不會影響上市公司的正常經營,是合法合規的常見籌資方式之一,融得資金主要用於項目投資及股權投資。”此外,王中軍還表示,“華誼的股權質押是有周期性可循,並無‘突然’一說。”儘管這樣的說法不無道理,但上市公司大股東將手中股權幾乎全部質押,對投資者而言又將意味著什麼?

A股近98%上市公司存在“股權質押”,影視公司質押股權已成“常態”?

所謂“股權質押”,就是指公司以其所擁有的股權作為質押標的物而設立的質押,是一種常見的融資手段。據統計,當前A股質押比例小於10%的上市公司有1623家,佔比47.14%;質押比例在10%-30%之間的上市公司有1068家,佔比31.02%;而質押比例超50%的上市公司則有129家,佔比3.75%;質押比例超過70%的上市公司,為個位數。這些公司集中分佈在醫藥、傳媒、地產和化工行業。

截至5月18日,A股共有3443家公司股權存在質押,佔A股上市公司總數的97.86%,可謂“無股不押”。而這種操作手段,在影視傳媒類公司當中更是堪稱“常態”。在民生銀行去年統計的股權質押瀕臨爆倉的上市公司中,傳媒類佔據了10席之多。包括,當代東方、暴風集團、印記傳媒,北京文化,奧飛娛樂,新文化集團,中南文化、漢鼎宇佑、幸福藍海等行業知名的影視傳媒類企業都是股權質押的“常客”。

華誼“兄弟”質押90%股權引質疑,A股影視公司質押股權已成常態

因此,華誼兄弟質押股權這件事並不新鮮,用王中軍的話來說,“甚至是有周期性可循的”。

據鳳凰財經報道,華誼兄弟於2009年上市。王中軍、王中磊二人2011年首次質押,後逐漸頻繁。2011年、2012年各發質押、解押通告1次,2013年發通告5次,2014年有8次,2015年有11起,2016年有7次,2017年有11次,2018年有6次。期間同樣存在高質押比例情況,2013年4月王忠軍質押比例高達82%。到了2013年4月24日,王忠軍則贖回了自己32.9%的股本,並在次日再次質押23.91%股本。

華誼“兄弟”質押90%股權引質疑,A股影視公司質押股權已成常態

此外,數據顯示華誼公司的每次質押,基本都能在2年內贖回。公司最近一次發佈的公告也表明,今年6月1日、6月4日,王忠磊將去年質押的兩筆股份解除質押,合計2198萬股,佔其所持股份比例的12.8%。與此同時,王中軍、王中磊二人所持的公司股份一直較為穩定,並未發生大規模減持的情況。2011年起,王忠軍持股約在23%—26%之間,王忠磊持股約在8%左右。

“質押股權”背後暗含爆倉危機,影視公司為何甘願以身犯險?

讓人好奇的是,廣大上市公司為何偏愛“股權質押”的方式進行融資,這當中影視傳媒類又為何尤其突出?眾所周知,上市公司一般可以通過增發、配股來融資,但需要證監會批准、中介機構推薦,資金成本和時間成本較高。相對而言,股權質押的方式更加便捷,不僅能省去中間的流程,更可以在不稀釋控制權的前提下,及時補充流動資金,因此近兩年備受上市公司追捧,A股股權質押規模也呈上升趨勢。

華誼“兄弟”質押90%股權引質疑,A股影視公司質押股權已成常態

而對於影視傳媒公司而言,他們屬於輕資產行業,估值泡沫相對較大,多數更願意保持賬面上的現金儲備,而選擇用質押套現來做項目。另外,也和電影行業自身特點有關,賬期長、成本高,且項目播出上映後很久才能收到票房和購片成本,因此資金回籠困難,很難連續產出作品。而股權質押的操作方法,恰恰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但值得注意的是,股權質押的看似簡便的操作背後,同樣暗含著巨大的風險。尤其,在當前去槓桿的大背景下,市場利率全面上行,經濟預期偏弱,疊加金融機構對企業融資條件收緊,當股價下跌觸發警戒線和平倉線,就會引發市場恐慌拋售,進而又會形成惡性循環,導致更多股票質押觸及平倉線。要知道,自去年以來,國內上市公司大股東拉響“爆倉”警報已經愈加頻繁。

從當代東方第一大股東“當代文化”質押其100%股權、歡瑞世紀發佈重磅消息因控股股東質押股票觸及平倉線而停牌,到暴風集團CEO馮鑫去年4月份平均每週都會質押一次股權。這種看似“簡便”的融資方式,已經逐漸反噬。更有甚者,大股東面臨爆倉,公司控制人易主,直接威脅但到公司的穩健經營。

華誼“兄弟”質押90%股權引質疑,A股影視公司質押股權已成常態

因此,一些質押比例較高的個股,尤其是陷入經營困境或處於調整週期的上市公司,仍被市場視為重點“雷區”。

摘牌“電影龍頭”的華誼兄弟,會成為下一個“前車之鑑”嗎?

樂視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此前,樂視網實際控制人賈躍亭持有的公司股票100%被全部凍結,並且所持有公司股票質押率近100%。若賈躍亭無法償還前述凍結和質押所涉及的債務本金和利息,前述凍結股權存在部分被強制執行的風險,樂視網面臨實際控制人變更的風險。據不完全數據統計,賈躍亭從2011年開始,就通過質押股權的方式為上市公司融資,前後共進行了33筆交易,幾乎質押了他在樂視網的所有股份。

華誼“兄弟”質押90%股權引質疑,A股影視公司質押股權已成常態

然而,與華誼不同,樂視網運營過程中資金面臨巨大缺口,一度供血不足,且樂視網本身又無顯著的回血能力,因此完成最後的崩盤局面也在意料之中。但華誼方面,儘管自從2014年宣佈“去電影化”之後,業績大不如前、藝人資源分崩離析,甚至摘下影視“龍頭”的桂冠,被光線、博納、萬達等企業趕超,但仍通過投資掌趣科技、銀漢科技,綁定藝人殼公司、建設電影小鎮等項目,讓自己處於盈利狀態。

且自去年開始,華誼電影也有回暖跡象。其中,《芳華》與《前任3》兩部電影就創造了近30億票房。而觀察今年,華誼電影更是大項目集中,全面發力的年份。包括徐克導演,趙又廷、馮紹峰、林更新主演的《狄仁傑之四大天王》;曾憑藉《老炮兒》拿下9億票房的管虎新作《八佰》;以及爭議頗大但熱度不減的馮小剛的《手機2:朋友圈》。甚至有媒體估算,僅這三部影片就有望撬動30億票房。

由此看來,華誼的現金流還是很健康的,距離“樂視”還有一定的距離。

儘管如此,對於投資者而言,投資華誼仍需謹慎。要知道,高比例股權質押的公司股價往往更為敏感,高質押比例股票更易面臨流動性風險,而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暴露則會直接使其股價承壓,甚至會造成股價的閃崩或暴跌。因此投資者應該警惕、規避高比例質押個股。歸根結底,企業要想撐起市值,還是要依靠內生動力做強主營業務,這樣實實在在地提升股價才是硬道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