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盪中國四十年:看中國文物滄桑

激盪中國四十年:看中國文物滄桑

激盪中國四十年:看中國文物滄桑

千年國寶曆無光,

痛恨錢奴盜墓忙。

文物失離遭哄購,

重輝奇蹟慰滄桑。

由於歷史的原因和現實的誘惑中國文物流失的數量非常驚人。

隨著近年來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已有越來越多的海內外同胞對這一現象追蹤關注,並使一些流失的文物迴歸祖國。

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因戰爭、不正當貿易等原因,致使大批中國珍貴文物流失海外。


據藏藏瞭解,在此期間,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歐美、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及地區,其中國家一、二級文物達100餘萬件。這100多萬件海外藏文物幾乎涵蓋所有文物種類,包括書法、繪畫、青銅器、陶瓷、雕塑、甲骨、典籍等各類珍品,主要分佈在英國、法國、美國、日本等國家。


那今天就帶領大家去到我們流落海外的國家寶藏第一站。


大英博物館


激盪中國四十年:看中國文物滄桑

激盪中國四十年:看中國文物滄桑

中國流失國外的文物多達164萬件,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

其中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萬3千多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別,跨越了整個中國歷史,包括刻本、書畫、玉器、青銅器、陶器、飾品,其中更是不乏國寶級的珍品和絕品,青銅器中就有商雙羊尊、西周康侯簋、邢侯簋、黃金劍柄等稀世珍品,其數量堪稱歐洲第一。

激盪中國四十年:看中國文物滄桑

黃金劍柄

來自中國
東周,公元前6-5世紀

春秋時期最精緻的透雕鑄金劍柄,現流落於海外。

在春秋戰國早期,受限於金銀的開採,金銀並不像在西方那樣被權貴廣泛使用是帶有權貴色彩的材料。而玉和青銅更為珍貴。黃金通常用來做裝飾,鑲嵌或鍍在青銅器或漆器上面,在器皿或其它單件物品上很少用黃金做裝飾。

然而,在東周時期(公元前771-221年)隨著黃金的使用範圍開始擴大,金器的製作在很大程度上開始依賴於卓越的青銅工藝開始發展,人們不再利用敲打成形的工藝而是使用模具來製作黃金裝飾物和其它物品。

而在當時“失蠟法”的青銅技術之上,要製作出如此複雜精美的鏤空黃金“蟠龍紋”劍柄是難以想象的,即使越王勾踐也不能媲美它的精美,更讓人惋惜的是對於這長期流落海外的黃金劍柄,我們至今不知道這柄象徵著權力和尊貴的黃金劍柄,它原先的主人究竟是誰,你知道嗎?

國寶流失的背後,更讓我們心痛的是一同流失的還有我們的歷史和文化。

激盪中國四十年:看中國文物滄桑激盪中國四十年:看中國文物滄桑

激盪中國四十年:看中國文物滄桑

激盪中國四十年:看中國文物滄桑

激盪中國四十年:看中國文物滄桑

激盪中國四十年:看中國文物滄桑

大英博物館中館藏中國文物達2.3萬多件

激盪中國四十年:看中國文物滄桑

女史箴圖卷

來自中國
唐代摩本,公元前6-5世紀

在這些中國文物中,除了以上文件,最珍貴的非《女史箴圖》莫屬。


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唐代摹本,現在就館藏於英國大英博物館,1860年英法聯軍攻破北京後流失海外至今,現在中國學者研究此畫不得不跑去大英博物館去隔著玻璃學習,回國遙遙無期,無可爭議的是,它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人物畫,也是世界藝術史上的名作。

激盪中國四十年:看中國文物滄桑

激盪中國四十年:看中國文物滄桑

激盪中國四十年:看中國文物滄桑

激盪中國四十年:看中國文物滄桑

激盪中國四十年:看中國文物滄桑

走在大英博物館中,看著這些一件件代表中國古老藝術文化的國寶,讓我們不禁懷想起那些遙遠的記憶,一個民族文明的記憶,先祖的記憶,情不自禁地感慨:5000年中國國寶,何時歸故里?

一位曾參觀過大英博物館的中國人也曾寫道:參觀這裡會使人想起圓明園那場浩劫的大火,莫高窟前英國‘冒險家’們用劫掠的火車,洗劫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與歷史。

這是歷史的悲劇,也是文化的斷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