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在珍宝岛前线的日子(四)

阅读更多军旅美文

当兵在珍宝岛前线的日子(四)

再说说在前线接受最重要的任务:上岛潜伏。我们到前线以后,挖坑道、修工事、打防空洞、修战备库等等,干了那么多的工作,都不是我们侦察兵的专业,上岛潜伏抓捕敌人才是侦察兵的业务。因为苏联对七里沁岛的主权有争议,近期派兵上岛、派炮艇到岛内巡逻,妄图对该岛进行军事控制。为此,“前指”命令(“前指”就是珍宝岛战区前线指挥部,在离珍宝岛15公里左右的五林洞),部队要上岛潜伏,对入侵的苏军进行伏击并伺机抓捕。七里

沁岛的照片

七里沁岛由大小四个岛屿组成,因位于七里沁河口而得名,南北长3800米,东西宽1800米,面积3.6平方公里,西距中国江岸160余米,东距苏联江岸300余米。岛上地势平坦,生长着榆树、柳树和一些野生植物。

七里沁岛的四个岛,2号岛最大,1号岛次之,3、4号岛比较小。苏军侵入我1、2号岛,并在1号岛上埋雷,我们部署在2号岛潜伏,准备他们来时抓捕或消灭之。我连的潜伏地点在2号岛的北端,对面就是1号岛(之前苏军炮艇就从此江叉处入侵),因此地植被稀疏,人多不好隐蔽,只派一个班去。2号岛的中端和南端还有其他兄弟部队。

我连这个潜伏任务光荣地落在我们6班身上。潜伏当然不是白天大摇大摆去,而是等傍晚夜幕降临,悄悄上岛。上岛潜伏的每人发双长筒水靴,是软靴,在当时质量很不错,上面有绳可以系在腿上,掉不下来;每人还发了“急救包”,一旦负伤可以自救。

从驻地135高地到江边大概五六里,那不是好走的大道,而是布满危险的“沼泽地”,它像红军走过的“草地”,不知踩下去是“陷阱”还是“泥潭”。为此,我们每人准备了一根一人长的木棍,以防一旦陷进去好往上拉。另外每人准备一条白毛巾,扎到身后,天黑行军后面人可以盯着前面人的毛巾走,不会迷路。准备好了武器弹药,还带了一天的压缩饼干和水,天傍黑,我们就出发了。

这几千米的路程确实不好走:到了沼泽地,每迈一步都要用棍触触地,脚要踩到塔头墩上,踩实了才敢迈下一步,否则一不小心就会陷进烂泥水坑里,越挣扎就会越陷越深,这时要赶紧把长棍横过来,否则就没救了。我们看过前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里面就有这样一个情节:二战期间,一名苏联女兵为报信,在穿过沼泽地时,因着急没拿棍子,结果陷进泥潭里淹死了……。还好,我们穿过沼泽地到江边比较顺利,没有人陷进泥潭,只有个别的踩到泥水里,靴子里都灌满了水,但很快就拔出来了。我小心谨慎,紧跟着前面人的步子走,总算走到了江边,只是靴子里也进了不少水。

这时天已经黑了,江边停了两艘小船,借着月光,我们分别上船悄悄往2号岛划去。一百多米的距离很快就到了,在上岛时还差点出事故:船靠岸时,岛上没有码头,我们要跳到水里,班长王立忠(65年黑龙江绥化兵)先跳下去,结果腿往后一蹬,一下掉进深水里,他个子矮,水马上没过头顶,但他反应快,身子一跃出来了,我们赶紧拉他上来。真险哪!要知道,当时我们每人都负重二三十斤,从水里出来也不那么容易!

在岛上行走也不容易:为保持联络,通信兵已提前上岛架好了电话线,因为天黑,我们在行走中就常常刮碰上,有时电话线会突然勒上脖子,也仗着我反应快,迅速低头躲过,否则也“够受”;另外,行走时后面人要紧盯着前面人身后的白毛巾,否则一不留神就跟丢了,我就差点儿呢!好在紧跑几步没拉下,没办法,只好拽住前面人的毛巾走吧,呵呵。

到了潜伏地点,根据部署,按战斗小组分开,每人选了个合适地点隐蔽起来。我找了个小树,用树枝搭起个伪装棚,把自己伪装起来。岛上的夜晚雾气挺大,披上湿漉漉的雨衣,不能烤火,也不敢睡觉,只能静静地等着天亮。

东方出现了鱼肚白,天慢慢亮了,雾逐渐散开,岛上情景渐渐清晰起来,小鸟在树上欢叫,各种小昆虫也忙碌起来。我们匆忙吃了点压缩饼干,不敢多喝水,因离对岸不远,不能乱走动,不敢大声说话,各自在伪装棚下监视对岸(对岸1号岛是我们的,但岛上可能有苏军)。

七里沁岛的东岸就是苏联,岸边不远是海拔三百多米的高地,山上布有数个火力点,居高临下,对面就是我七里沁岛。我们上岛前,“老毛子”白天就经常往2号岛上打枪,可能怕我军上岛吧。我们上岛后,“老毛子”又照旧往岛上打枪,不知是否发现我们?只听机关炮、重机枪“咕咕咕、哒哒哒”,非常有规律的往岛上打来,树枝被打断,树叶刷刷往下掉;枪子不长眼,毛主席保佑!子弹没碰上我们,要是碰上一发也够呛。

夏天雨水多,上岛就碰上下雨,我们就把雨衣铺在树枝上,但身上还是被淋湿,风一吹,也浑身发抖啊。岛上还有一些昆虫草蛇,因为不能点火抽烟,我们扎紧了袖口裤管,所幸发的长筒靴起了保护作用,祖国想的真周到!带的干粮只能吃一天,晚上,连里派一班给我们送饭(送的饭只能吃一天,每天晚上都要送),我看见刘建国脚上只穿了一只靴子,原来他在路上腿陷进沼泽里,拔腿时,把靴子掉进去了,只好光脚来了,脚都扎破了,用毛巾简单包一下又走了回去,了不起!向战友学习!带的干粮和送的饭吃完了,有时饿得受不了,就趁傍晚找野果、野枣和一些叫不上名的东西,放嘴里嚼吧,填填肚子解解饿。

在岛上潜伏时,有时也能碰上“老毛子”炮艇在江里巡逻,从望远镜看,炮艇里不时有人钻进钻出,偶尔还看见女人露面呢!听老兵说,苏联军舰配备女兵,也有职务,叫报务员或厨师什么的,但实际上还兼别的工作,不用说,你懂的……。

当兵在珍宝岛前线的日子(四)

潜伏期间,还有一件事让我终生难忘:一次班长派我晚上去接连里来送饭的,因天黑转了向,不但没接到他们,还找不到回去的路了。当时急得不行,静下心想想,一下想到找电话线,等顺着电话线摸回潜伏地时天已发白,连里送饭的同志早已找到驻地并回去了,而班里的同志误以为我叫“老毛子”抓了去正着急呢!而我身上早已被露水打湿了,加上着急上火,衬衣也被汗湿透,走路没觉得什么,等找到战友,心一松,风一吹,冷到心里,浑身打哆嗦,嘴在颤抖,话也说不清楚,战友们也顾不上问我去哪了,先想办法暖和暖和,有的给我找热水,班里一名姓张的巴彦兵脱下身上的衬衣给我穿上,我的身体才慢慢缓过来。这件事情让我终生难忘!真不知道怎么感谢他!祝好人一生平安!(真遗憾!时间太长把他名字忘了,但他的模样我还记得,个子不高,瘦瘦的,很白净,幸好有一张全班合影,他在照片中后排右数第二,我在前排左一,右一是王林,右二是肖春)。

当兵在珍宝岛前线的日子(四)

(6班的照片)

在岛上潜伏一段后,没有发现“老毛子”上岛,我班就撤回来了。到八月下旬,苏联炮艇又入侵我七里沁岛,我们6班再次奉命上岛潜伏,准备在苏联炮艇再次入侵时打沉它。我是毫无疑问要去的,但四川兵刘廷元(上面照片后排左一)是写了血书才让去的。

还是晚上上岛潜伏,我们埋伏在2号岛北面江边,与对面1号岛隔江相望。我们都用树枝隐蔽好自己,每人还用茅草编了个草帽戴在头上,子弹上膛、手榴弹扭开盖,放在面前。第二天早上,听见江里传来炮艇声音(早上有轻雾,看不见炮艇),往我们岛里开来,走近后,看清是苏联炮艇,进入了我们的伏击圈。这时,随我们潜伏的一名“前指”作战参谋电话请示“前指”首长:“打不打?”正在请示过程中,只见苏联炮艇进来后在江叉里转了一圈突然开回去了(后来听说因为“前指”也不能决定是否打,又请示周恩来总理,在这个过程中苏联炮艇撤回去了)。这次一触即发、准备以鲜血和生命捍卫祖国领土的事件就这么悄悄结束了……。

当兵在珍宝岛前线的日子(四)

也不知道“老毛子”是否发现有埋伏、或者接到他们上级的命令?反正炮艇跑了,仗没打成。做为军人,没打上仗,英雄没当成,我们是有点遗憾,也有点幸运。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当时现场地形地势对我方非常不利:我方阵地在江边,地势平坦,岛后方是一马平川的开阔地,部队无法隐蔽和支援;苏方紧靠江边就是海拔三百多米的高地,有数个火力点,居高临下,真打起来,苏方可以随意用火力控制我方。另外就是苏军的武器装备比我们强,我们只有轻机枪、火箭筒、冲锋枪、手榴弹等轻武器,苏军有重机枪、机关炮及炮艇上的枪炮等重武器。我方人员大部分是新兵,仓促经过新兵连的训练,基础差。当然中国军人勇敢不怕死,而且我们也做好流血牺牲的准备,但真打起来,可能我们谁也回不来(以上仅是个人的看法)。

当兵在珍宝岛前线的日子(四)

尽管这次在七里沁岛前线没能和苏联交火,但我们经过和苏军面对面、一触即发战争的考验,对我们的人生都是巨大的收获!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更不能忘记那些在保卫祖国领土中牺牲和受伤的英雄!

(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