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房价相对不高,车也很便宜,为什么年轻人生活压力却很大?

仰望天堂37

日本问题还是日本问题专家桥本来回答。


房价不高,车也便宜为什么日本生活压力高?桥本一直喜欢回答这样的似是而非的提问。这个提问中的日本房价不高,车价不高的内容似乎与中国国内比较。但是你不能比较这两样,在日本生活压力巨大的是有原因的,请听桥本给你分析。如果住在东京中心的1室1厅的房间,大概每月的生活费要30万左右,其中包括租房费用,吃饭的费用,保险,NHK的费用,交通费等等,还不包括手机费用,以及买衣服的费用。如果说买车便宜,但是养不起车,每个停车位每月大约5万左右的费用,还不包括汽油费,以及保险费用,还有保养费用,日本买车时,不交车库证明是不会给你上牌照,也就是你没有停车场地,不能买车。

有人说我平时住日本乡下,每天来回3-4个小时移动,这样的火大概是可以便宜10万左右的费用,但是你每个月要在陆上浪费的时间大约90个小时,如果这个事件去一家餐厅打工,也可以获得11万左右的收入。

如果要维持在东京的有房有车的生活,大约每约需要40-50万日元的收入。而且还不能有买房,如果要还房贷内约也需要交10万日元左右,这样是家里最大的开销。如果房贷使用40年的期限这样就慢慢还。因为一般的房子都要3000-5000万日元,所以很多年轻人宁可租房,也不买房。但是也要看,有的外国人在东京大阪工作,他们就说,除了房费,他们有10万日元就可以生活下去,所以如何生活还是要看人。


桥本看日本

2016年我曾到日本自助游,走了大阪-奈良-京都-东京一线。就以个人浅显直观的感受来谈谈这个问题。

日本的房价确实比不上中国的北上广深。但毕竟是发达国家,日本的日常基本消费还是比较高的。普通的小餐馆最简单的一份快餐,比如下图常见的亲子饭,就是一碗米饭一个鸡蛋几小块鸡肉,在中国人看来实在太简陋,也要折合40元人民币以上,一小盘炒青菜折合人民币50元。


日本的酒店又小又贵,像中国如家七天档次的酒店却是中国五星级酒店的价格,东京尤甚。

日本的车应该不贵,但我感觉街上的汽车并不密集,估计是养车的成本很高吧。停车场一般都很小,停车费用很高。

公共交通的具体费用记不清了,当时感觉大概是:地铁价格是中国的3倍,新干线价格是中国高铁的近2倍,出租车价格更令人咋舌,反正我们没舍得打车。

日常消费高,而收入水平比中国的大城市高不了多少。同去的朋友有个同学在日本已经工作了七八年,公司白领,月收入折合人民币2万左右。

而且,我觉得压力不仅仅来自于经济,应该还来自于国家的文化和氛围。

日本的老龄化程度世界第一,大量的老年人还在努力工作,年轻人更不敢懈怠。

日本人的教化修养也形成了很多束缚,比如过度的清洁,公共场所的安静,比如对丢垃圾、抽烟等的严格规定等等,久之也可能造成精神压抑吧。


猫熊姐姐

这个问题把日本目前的社会问题描述得非常精准了。日本的房价和车子确实都已经很便宜了,但日本的年轻人号称世界上压力最大的人群。按照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显然无法理解这个问题,既然房和车都很便宜了,那日本人怎么还会有生活的压力?这是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决定的。



一位巴西外交官曾经在中日两国常驻,他和我交流时就感叹中日两国年轻人的压力是世界最大的。按照他的说法,中国年轻人的压力主要来自生活,比如结婚、买车买房,以及教育医疗等。而日本年轻人的压力主要来自工作,日本人工作的竞争力是相当可怕。但日本人生活上的压力比较小,比如房子价格不高,孩子教育也没有那么大的压力。




我本人也去了几次东京,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许多白领一路小跑赶地铁或者去公司,为的是上班不迟到。仅仅从这一点看,我们就能体会到日本人的工作压力是要比我们国内大很多的。此外,日本的加班文化也很要命。日本的白领正常下班时间到了之后,大多会再加班1个小时。时间一长,这种压力大家可想而知。


说到日本人工作压力世界最大,我估计很多网友会不服。没关系,案例说话。前几年日本有一个比较轰动的白领自杀案。一位名叫高桥茉莉的女孩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毕业后直接进入日本最大的广告传媒公司工作,2015年12月25日在东京都的住宅中自杀身亡。根据高桥的上下班记录,10月份就加班了130个小时;11月份加班99个小时。



当然,我们也不能单纯用文化来解释日本人的工作压力大。日本劳动法第36条规定,每周的正常工作是40小时,最多加班15小时。但如果公司与其工会之间有书面协议,法律实际上允许无限制的加班。日本的法律等于站在了强势的企业一方,白领们其实没有太多的选择。


日本在二战后奇迹般的实现经济崛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日本人人都有的工作压力,这种压力硬生生把一个没有资源的岛国变成了世界经济最强国之一。只是,这种奇迹背后是我们看不到的个体奋斗。


李明波论中东

在日本生活过7年的我也来参一脚说说我的看法,我的看法也只是基于我自己的生活经验,不做对错讨论哈。


日本的就业,其实这个国家的新毕业生普遍第一份工资是20万日元左右,大概都差不多的水准,一些高科技或金融的会高些。还有如果是日本成年人没有就劳限制的,你一个月就算是打工,刷盘子赚35万日元都是有可能的。每个月最大的开销就是房租了。吃饭饭店比较贵些,一碗面30-80rmb都很正常。如果你自己做饭带便当可以省一半多。


电器,化妆品,不用说了,又便宜又好用,老师送我的微波炉都是95年产的,照样用的好好的。服装,和国内商场里面差不多吧。优衣库也等于国内的七折,网上也有便宜的。说实在的这些生活的东西真的不贵。实在不行买二手的咯,便宜了不要不要的。


买房子,不买市中心的,偏点,东京周边200万rmb可以搞定独栋。如果是日本人或者永驻身份,银行贷款利率可以低到1%。一个人正常普通上班都可以搞定的。大不了,再把其他房间租出去呗。房贷也有人分担一些。



很多来日本的人都觉得自己混的没有国内的朋友好,国内经济快速发展有很多发财致富的机会,日本各方各面制度过于完善细致,反而给人一种死板不变通保守的感觉。我是觉得在日本做小市民会比较幸福。相对普遍的公平,制度的完善,可以给人比较安稳的生活状态。


要是说家庭工作压力大,只能说日本女人没有中国女人那么强悍了,顶起半边天来。还有他们不够拼命,对比一下国内底层生存的环境,日本整个社会真的幸福很多。只能说吃苦能力不够强悍吧。


90年代初,福建这边穷疯了,都是全村的举债 几十万,赌上一条命偷渡去日本、英国美国等地,没日没夜的打工赚钱,寄回老家盖房娶妻生子。渐渐过上好日子。如果日本人有这样的觉悟,情况应该就大不一样了~


爆炒时光

日本人结婚买房,家长一般是不帮忙付首付的,双方老人也不会帮忙带小孩,也就是说,买房买买车和生儿育女的事情,全部由夫妻两人共同承担。大伙都知道,日本女性在婚后大多选择做家庭主妇,一人带俩娃很常见,养家的重担基本都在男人身上。

(推着自行车带娃买菜的家庭主妇们↓)

日本男人生活容易吗?日语里有个词叫“社畜”,意思就是“会社的牲畜(日语中的“会社”=公司)。“社畜”是上班族的贬义说法,指在公司很顺从的工作,被公司当作牲畜一样压榨的员工。日本社会构造是典型的“橄榄型”,也就是中产阶级数量庞大,大概有百分之七八十的日本人是领着固定薪水的工薪阶层。

日本工薪阶层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从入职开始就忙得不可开交,加班、应酬很正常,在公司里服从“前辈”和上级的指挥,一直干到退休……如果干得不开心,也要忍,因为换工作也不容易,如果在一家公司做不够三年的话很难转职,职位不够高的话只能从大公司跳到中小型公司,中小型公司的福利待遇一般没大企业好,家里还有房贷、生活费等各项支出……在日本,经常能看到醉倒在路边的人沉沉睡去,这些人要么是应酬太多,要么是借酒消愁。

(醉倒在街边的日本上班族↓)

日本人喜欢给企业起一些诨名,比如“Black企业”,意思是“黑暗”/“黑心”的企业,不少知名大公司上榜。前几年,一个东京大学毕业的美貌高材生在入职大企业一年后自杀,引起日本社会强烈关注,社长引咎辞职,公司高层召开发布会表明了整顿工作环境的决心。那位自杀的年轻女高材生,生前在推特(“推特”相当于“微博”)一直发“太累了”、“每天睡不了2小时”、“男上司取笑我没有女子力”、“牺牲休息日做出的资料被狠批了”等等,可见每日的辛苦工作一步步地把她逼上了绝路。那些自杀的日本人大体有过跟她一样的心路历程吧。

(貌美如花的高桥桑)

可以说,日本人的家庭经济状况虽然连年下降,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经济上还不至于有过大压力。压力主要都是来自精神上的,在这其中也主要是来自工作和公司。传统大公司里的一些习气再不改善,人民的幸福度就很难提高。

还好随着几家老牌公司被收购,日本人也逐渐认识到旧公司制度的僵化,铁饭碗不再有。但愿他们能在来得及之前做出及时转变。


苏菲的日本

我们不能以中国人的观点来看日本社会,日本处于东亚,有着和东南亚相似的文化,却独树一帜,中日之间的历史无法抹去,但文化不同于政治,越是强劲的对手,我们越要去了解和学习,去分析他的社会,分析他的文化。

有一个外界不理解的问题,日本消费不高,压力不大,为啥自杀率高居不下?而有的人又说日本“压力”山大,到底如何呢?

日本社会和中国社会的压力是截然不同的。在我个人看来,他们的压力是无形的大山或者说,中国的压力在于活下去,日本的压力在于怎么活。

日本的物价对于中国的收入而言,你怎么看,都是高,参考物价的时候,一定要拿参考国的收入来对比物价水平。100日元的购买力和1-7元人民币的购买力基本相等,也就是说在中国1-7元可以买到的东西在日本都可以用100日元买到。

在日本,除开新鲜果蔬,啤酒,零食等等都是各样一箱,到百元店也是一大筐才几千日元。很多人都知道,在日本家里不用的东西可以放在外面或者捐给其他人。其他国家也基本这样,刚去是别人给你东西,几年后你给别人东西。我爱好旅游,客观而言,中国收入和物价对比而言,物价太贵,当然了许多外国人觉得中国消费低,那是因为他们的收入高。

  • 日本的住房很贵,不过除了东京特别贵以外其他城市都还可以是东京房价的1/2以下。日本没有中国的“丈母娘需求”结婚租房的大有人在。


  • 日本人特别讲究圈子化,一个公司专门只从几个学校招人或者提拔是常见的事情,尤其是政府部门,他们看中毕业学校大于学历,简而言之,如果你说你毕业于东大,他们会说,啊,那你很优秀!如果你说你是博士学位,只会说你很勤奋。

  • 日本社会是一个让庶民“不那么努力也可以作为普通人活下去”的社会,也是极少有出人头地机会、甚至本身就不鼓励出人头地的社会,或者说没有家世,没有背景,想往上爬,太难。

  • 年龄、辈分是你无法逾越的鸿沟,有能力,也要按资排辈。

  • 我们所谈的日本的压力更多的是在精神上的,而非物质上的。

  • 团队精神。如果你希望提高你的评价,尽早升职加薪,你更需要做的是团结你的同事,和他们一起提高团队的成果,而不是把他们都当作对手处处提防。

  • 老龄化的严重,年轻人不需要太费力,就能找到打工的工作。

  •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日本是一个可以让平民简单活下去的生活,但挤入上流社会,出人头地,没有背景没有家世,太难,意味着你要打破日本固化的规则和阶层。


泰国留学音乐博士

你好,嗨住租房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日本,我们都知道二战以后,日本的劳动力急剧较少,战后日本一度出现劳动力断节的局面,现在的日本同样有这个问题,劳动力在不断老化,人口老龄化十分严重,年轻人的压力可想而知得有多大。

日本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可能与国人不同,国人大多数的压力来自于房子、车子等大件消费品,在日本的话,这些反而并不会成为他们的累赘,是日本民族的文化、国家的法律制度以及社会带来的。

一、日本的房价也不是很低,不过租房有保障

日本的房价相对于工资不高,这个有一定的局限性。类似在日本的大城市,东京圈及附近地区房价也是很高的,普通人想凭借着自己的工资收入在市区购买一套房子,压力还是非常大的,而日本一些小城市相对来说要好一些,工资相对于房价来说真的不是很高。

日本的租房市场,比我们的保障性要好很多,这也与日本人的守信用有关,说句真心话在日本,信用被看得很重,很少会说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话,为人比较耿直。去过日本参观、交流过的人,都可以感受到日本给我们带来的不一样。


二、车子便宜,但是停车难,停车费可是一比高昂的支出

要说哪里的停车场最丰富多样,很多人可能就会想到日本了。在日本,一辆汽车,并不是很贵,而且很多汽车都是品牌车,因为没有出口所以不用缴纳高昂的税费,车子的价格也就相对便宜许多。

但是去过日本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就会发现,其实在日本购车的人并不是很多,而且很多人都不太热衷于购车,除非是有必要使用才会选择购车,在日本人的眼里,车子是一件巨大的消费品。

首先,买车容易停车难成为了日本现在面临的最大的难题,日本的停车场很紧凑,我们都知道在日本是寸土寸金,国土面积本来就不是很大,人口密度又非常的密集,东京也曾经成为过全世界最堵车的城市之一。现在日本的地铁网络非常成熟,居住在市区或市郊的人们平常出行基本上地铁都可以解决。


三、日本追求工作精细化管理,很多家庭是男主外女主内

日本的精细化管理现在已经走在了很多行业的前列,这也要求他们的员工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代价去实现,在日本一般成家后,很多的家庭都是只有男的在外面打拼,女方在家操持打理家务和带孩子,男主外女主内,这其实是日本年轻人生活压力很大的根本来源之一。

这也就相当于家里只有一个顶梁柱,压力可想而知会有多大,万一哪天倒下了,整个家庭就没有了经济来源,正常的生活开支都成问题,这也使得日本的年轻人不得不加倍努力的工作,挣钱养家。

年轻人想在日本的大城市,类似东京、大阪、广岛等地购房,压力还是很大的,对于刚进入社会打拼的人,手头积蓄不足,面对如此高的房价,租房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不过租房也要找一个可靠的平台,嗨住租房-全城房源,一网打尽,房源多,房源真。


嗨住租房

“日本年轻人生活压力很大”,不知道题主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当然不是说日本马路上都是黄金,也不是说日本年轻人一个个都是土豪,但日本的失业率很低,今年3月份是2.5%,同时有效求人率为1.58倍,意思是对于找工作的一个人,有1.58份工作在等着你,只要你愿意工作,基本上就能找到,而且日本社会的贫富差距较小,有一句日本话是:“仕事さえあれば、それなりな生活ができる(只要有工作,就能过上还可以的生活)”,

对于一个愿意工作的日本年轻人来说,应该没有什么“生活压力”,更不要说“很大”了。

在日本只要有一份正式工作(即所谓“正社员”),衣食当然无忧,就连住房也不是问题,日本房价并不贵,而且日本人对于住房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一个楼上楼下加起来一百多平方的小楼,所谓“一户建”当然好,居住面积七八十平米的楼房也过得去,一般来讲也就是年收入的大概6到7倍,借个30年左右的贷款,到退休正好还清。汽车就更不是事了,一般的标准大概是开半年年收左右的车。

这就是日本人常说的“生活设计”,毕业之后找工作,有了工作以后就准备结婚,生娃,买房,到手的工资扣下生活开销以后还房贷,还完了房贷也就退休了,就这么老老实实过一辈子。起码从战后开始,他们的祖父辈,父辈就是这样过来的,不管别人怎么看,他们自己能接受,觉得挺不错的,没多少人好高骛远。

当然现在日本传媒上经常在谈“非正规劳动者”的问题,就是那些没有正式工作,不是正社员的人的问题。但撇开政治正确的信条,那个问题还真不是年轻人的问题,

说老实话那些成为了社会问题的非正式工绝大部分是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那都是一些学校毕业之后不愿意从事有拘束的正式工作的人,他们要么不愿意工作,要么不愿意受拘束,要么是有个什么梦,反正情愿打散工打零工过日子。经常有这种情形:年轻时候打零工打散工不要说挺自由,而且收入比正式工还高,但是那都是一些吃青春饭的职业,年纪一大了就成问题了,最后成为了社会问题。但这些人一般都不会检讨自己,反而是埋怨社会,加上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传媒添油加醋,弄得挺像那么回事,其实除了传媒之外的日本社会一般都不同情那些人。

社会不同,对生活的要求也不同,现在的日本年轻人的问题还真不是生活负担重,而是不愿意负担生活,有人甚至说日本社会成了无欲望社会。住房不是很贵也好,汽车不是很贵也好,但是年轻人就没有购买的欲望。所有的汽车公司都想尽了办法想开发出一款能够吸引年轻人的汽车来,但没有成功的。

日本五六十岁以上的大叔大爷看现在的年轻人怎么看都看不懂:怎么会不喜欢汽车?怎么会不喜欢手表?怎么会不喜欢旅游?怎么会连女人都没有兴趣?怎么会只喜欢宅在家里上网玩游戏?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不只是年轻人,所有日本人所受到的压力都很大。本来现代社会就是一个压力社会,没有人例外。马云有没有压力?或者哪位省长有没有压力?但是如果说“日本青年人的生活压力很大”那就不是事实了。

日本年轻人的压力在哪儿呢?讲一个亲身经历的事情。

去年夏天有朋友来日本旅游,在大阪坐出租汽车去酒店,朋友上车之后插上电源充电,结果下车时把手机忘在车上了,到了酒店以后才发现,就挂电话到出租汽车公司询问。公司回答我们去调查,有了结果之后再联系我们。过了一会儿公司来了电话,说手机在他们车上已经找到了,因为离我们酒店还不远,马上就给我们送过来。

到现在都很正常。不仅在日本,在中国的大部分城市也都能做得到这一点,但接下来就不同了,出租汽车公司的人又加了一句:“现在天气挺热,您就不要出来在外面等,我们到了酒店之后会打电话和您联系”。

我朋友听到这句话眼泪都快下来了,这种服务太好了。但是对享受服务的人而言,“服务好”很幸福,而对于提供服务的那些人来说呢?那是很辛苦的。

在日本,工作上的压力确实相当大。

其实这些年来中国的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在中国工作也照样很辛苦,压力照样大,一点不比日本小。

而中国年轻人中生活有压力的比例看起来要比日本人更大一些。


冰冷雨天

这个问题或许我可以回答下。

苏轼在某文章中说“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我目前在日本出长差,因此观察过这个现象,所说的一切以我的见闻为主,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首先一些传统的日本人压力的确很大。由于日本坚信传统生活方式的人很多(主要是没老人帮忙带小孩,出去工作也不方便),因此部分日本人过得一人工作养全家的习惯,典型的例子就是蜡笔小新的家庭。根据日本平均收入450万左右,到手350-400万之间,平均每个月也就25-30万之间。我以前介绍过日本的物价。日本的开支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吃饭每个月人均大概4-5万,房贷15-20多万(现在房子涨价非常厉害),小孩补习班一个月5万每个学科是起步价,此外国外至少还养一个到两个车,如果节俭点,其实也可以过得不错。

但是节俭就可生活的方式并不是每个地方就可以实现的。日本和中国类似,稍微像样的工作全部集中在大城市,在日本就是东京和大阪两个大城市,其他城市主要以服务业为主,就是卖卖东西搞搞旅游之类的。由于日本服务业要求高,很多地方到现在都还在提供跪式服务,所以他们很辛苦,但是不会压力大。

真正压力大就是在东京打拼而又是传统家庭的人。东京房价还是相当贵,因此很多人只有住的非常郊区,每天坐至少一个小时的车前来上班。日本东京有相当大一部分人早上需要转两次以上的车、单程超过一个半小时的上班族。这个群体不是小数目,想想我们的燕郊住了多少人,上次看节目还有住在天津而到北京去上班的人。(日本就算在东京一户建情况也比较普遍,东京人口比北京上海还多,可以想想这么低密度住宅情况下要多远的距离才能住满这么多人。下面的表是东京通勤时间统计表。平均时间为53分钟。



路上的时间并不是唯一的压力。日本还有非常恐怖的加班文化。在中国很多公司实行的996工作制,就是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但是,在日本还有非常多的单位实行比996更厉害的工作方式。我知道某科技公司晚上10点钟至少还有一半的人都不好意思走,就算在周三的无加班日(都有专门的无加班日,可想平时的加班情况),很多人都是挨到十点以后才下班。就算10点下班,还得在路上折腾一个多小时,而第二天早上7点钟以前就得起床吃饭并准确去上班,压力不大是不可能的。据抽样调查,日本有大概12.9%的人一月加班100小时以上。为大家上一张日本关于职业和加班情况的对照表。可以发现很多常见职业每个月加班都是50多小时。



除了工作时间长,日本工作压力也非常大。日本一直有将小事做到极限的要求,因此一个东西反复修改的情况非常多,这就导致了很多工作变成了重复性工作。此外,领导的高标准要求也尝尝让员工苦不堪言(至于最终产品有没有高要求就不好说了),这就是日本压力大的又一个原因。

想象一下,你住在燕郊,每天需要7天出门去上班,到了单位附近匆忙吃个面包得赶上8:30打卡,然后一直工作到晚上十点,出门坐车后回去就12点了。而工作中一直有领导抱怨你不行,需要你反复修改设计,你觉得你压力大不?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只是部分生活日本上班族的情况,还有很多公司加班比较少,但是这类正常公司有什么新闻价值呢?所以媒体天天关注我说的那类压力大的群体,久而久之让其他人误以为整个日本都这样了。

此外我想痛心疾首的说一句,工作压力大在国内也逐渐变成了一个普遍现象。很多好一点的工作只能在一线城市就业,而一线城市的高房价只能驱使年轻人的房买得越来越远。一线城市的公司为了降低运行成本,肯定会想办法压干员工的每一分价值。哎,说不定过几年后,国外媒体也会时不时说中国工作压力大呢?


吾知难

战后日本在美国刺刀下推往民主,把天皇赶下神坛,解散了地主财阀,还民以法,开放世界市场给日本。

日本企业抓住这个机遇,引进先进技术,主攻消费类电子,游戏,汽车,家电,计算机,机床,芯片,成功地占领世界市场,风光无限。

因为企业赚的多,可以给员工很好的待遇,实行终身制就业,保证了产品质量,促进了创新发展。

国家因为财政富裕,实行了从出生到死全民医保,促进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

当日本经济威胁到美国世界第一地位时,美国政府设局摆了日本一道,通过广场协议让日元升值,日元从三百多兑换美元,涨到一百多兑换一美元,企业民众凭空增加两倍多财富,个个欢欣鼓舞,投资房地产,出国收购,出国消费,把钱变现成实物,享受生活。

当日本企业沉湎于赚快钱的时候,就对未来的战略进行调整,以技术占领市场,变成以金融占领市场,错过了对计算机软件,芯片这些见效慢的投资。

计算机技术被美国科技企业微软,IBM,英特尔,全面超越,家电行业被中国企业超越,汽车产业被德国超越,失去了先机。

一个国家不可能靠房地产发展,是泡沫一定会被吹破的,当美国资本通过股市,房市,拉高出货时,日本陷入了投资陷井,而无法爬出来,企业个人财富大面积缩水,只能通过紧缩节流还银行贷款。

日本的雇佣终身制被打破,用不固定工作的临时工代替正式工,用外包生产代替自产,用机器代替人工生产,推出数码科技重新占领市场。

当日本再次挑战美国时,美国发起了贸易战,通过限制日本产品进入美国市场,限制日本企业收购美国高科技企业,限制日元贬值获得市场优势,逼日本开放市场,资本,汇市,不能自主制定对外经济政策。

当美国把日本的数据科技进化到大数据科技,推出了移动互联科技,彻底把日本优势超过了,苹果,高通,亚马逊,谷歌,脸书,斯特拉成了新时代领军人物。

中国出了阿里,腾迅,支付宝,华为,小米,滴滴,美团,摩拜,台积电,今日头条,等等伟大公司,德国提出了工业4.0,韩国出了三星,全面取日本在产品销售,消费电子,游戏,汽车,机床,数码产品上的优势,带世界进入移动互联经济时代。

日本经过房地产泡沫破灭,消灭了一大批中产阶级,不能高薪造就一批稳定的蓝领中产,错过了移动互联时代,不能高薪造就一批稳定的白领中产,年青人失去了成为中产的机会,不愿结婚生子,不愿创业,不愿消费,造成日本后继无人。

当日本经济缩入紧缩时,日本政府无法通过缩减社保,引入人才,日元贬值应对时,日本也就失去东山再起的机会。

为了保护农业,只能保持餐饮业高价,为了保扩传统产业,只能保持人工成本高昂,为了保社保医保,只能保持高税收,而无法通过保出口,保制造业应对,因为美国不同意日元贬值。

造成了现在日本生活成本高,年青人不结婚,不买房,不消费的习惯,宅在家里与世隔绝。

房子虽不贵,可房产税遗产税太高,年青人供不起,车子虽不贵,年青人停不起,本地农产品太贵,年青人消费不起。

总而言之,现在日本年青人是真穷,工作不固定,收入不稳定造成加薪是梦想,物价是硬伤,还有税收是消费挡路石,论资排辈是升近的挡路虎,造成日本年青提前进入佛系社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