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pu產業在線關注:潮湧長三角,抱團共取暖

Kopu產業在線關注:潮湧長三角,抱團共取暖

目前來說,可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正在迎來“最好的時代”。當今時代,區域之間零和博弈的理念已然落伍,攜手合作,才能真正實現共贏、多贏。6月1日不僅是孩童們的節日,更是上海、江蘇、浙江、安徽長三角這片年輕城市的節日,在長三角主要領導座談會上,由三省一市共同研究制定的《長江三角洲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內容正式發佈,並且長三角協同優勢產業基金等一批項目現場簽約。這個由上海國際集團牽頭髮起設立的基金,總規模1000億元,首期100億元,將推動長三角產業鏈深度融合、產業鏈優勢企業加速發展,促進長三角加快形成面向未來的優勢產業集群,不斷提升國際競爭力。Kopu君認為,長三角的聯動發展,實則是時勢和民心所向。

Kopu觀點:起點高——歷史條件優越

長三角,人們形容它“地勢平坦,河網交錯,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是 “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點,包括上海、浙江、江蘇和安徽四個板塊,是國內公認的最具經濟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從資本、科研、產業集群等角度來看,長三角在各個資源上都算得上優勢顯著,區域內部經濟發展均衡,動態聯繫緊密,對外聯繫與金融發展水平居於全國之首,同時政策面上對於新興產業發展的支持、進一步擴大開放的信號也相當明確。

另外,自上世紀80年代起,國家就開始了對長三角區域實施城市群發展機制的探索。隨著時間的推移,以上海這個中心城市為依託,長三角其他各省市、地區之間的聯繫和交流變得愈發密切,城市群的合作發展機制也不斷進入新的領域,並跟同我國與世界經濟發展的滾輪持續提速。現今,長三角城市群已經躋身於“全球六大城市群”的行列之中。從城市來看,除了上海外,蘇州、杭州、南京、無錫的經濟總量都已經陸續邁入“萬億俱樂部”,而杭州更是憑藉自身經濟、環境、就業、宜居等諸多方面的優勢,正在逐漸成為“新一線城市”(見Kopu產業系列報道)。

Kopu產業在線關注:潮湧長三角,抱團共取暖

Kopu觀點:效率高——深化區域合作

長三角地區是一核多中心的城市群樣板,區域內上海的強心臟地位不斷強化,未來也將繼續發揮龍頭帶動與輻射作用,此種作用將沿主要交通軸線釋放。上海作為長三角經濟核心城市,對周邊省市的外溢效應相對較強,未來長三角城市發展的最重要特色在於5大都市圈的同城化發展,這些城市本身已積攢足夠能量,開始向外輸出,帶動所在片區發展;5大都市圈將成為長三角主要動力來源,他們已經形成“Z字形”空間格局。未來,位於這條發展帶的城市仍然是重點,但隨著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的推動,長三角發展腹地更為廣闊,發展軸線也更為多元,沿海發展帶、沿江發展帶、沿杭金髮展帶,都將成為新的發展線路,更多城市將參與長三角的成長。

Kopu產業在線關注:潮湧長三角,抱團共取暖

Kopu觀點:突圍戰——瓶頸仍需攻堅

長三角作為中國最強城市群,經濟發展迅速,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人口聚集能力強,與“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交匯,是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平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目前,長三角已進入產業轉型升級,但同世界級城市群相比,長三角依然存在薄弱環節,長三角諸城如何突圍成關鍵課題。

目前來說,長三角在深層次發展上仍然存在以下問題:1、政府與市場的不協調:長三角一體化進程的開啟可以說是政治動員的產物,因此政府在長三角的發展過程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不少地方仍是“強政府、弱市場”的經濟發展模式,政府與市場間的矛盾,正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面臨的最大阻礙和桎梏;2、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雖然長三角地區整體經濟發展水平位居全國前列,但區域間不平衡的問題依然嚴峻,上海、蘇南、浙北地區的要素資源比較豐富,而蘇北和浙南的資源相對匱乏,安徽更是整體落後;3、各地產業同構,集聚水平不足:長三角核心區各個城市中,超過半數都將汽車、石化、通信作為重點發展產業,目前長三角地區的產業重複建設較為嚴重,難免造成資源的浪費與集聚水平的不足;4、城市間協調聯動性不夠:從長三角城市群發展現狀來看,合理的城市層級和分工體系未能形成,“簡單均衡”或“一城獨大”現象明顯,城市間協調聯動性不足,難以發揮城市群效應,影響一體化發展。

Kopu產業在線關注:潮湧長三角,抱團共取暖

單打獨鬥的城市沒有未來長三角地區作為國內產業發展高地,聯動發展能力需補強。競爭背景之下,各個城市產業實力大多不俗,形成具備各自特色的產業體系, 未來城市間的產業競爭進入差異化對決。

一體化之路沒有終點,只有新的起點。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不一樣的長三角”,未來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