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活動|薛濤分享《孤單的少校》:心靈比星空浩瀚

2018年6月7日,作家薛濤走進北師大兒童文學專業的課堂,與研究生分享新作《孤單的少校》創作歷程。

校園活動|薛濤分享《孤單的少校》:心靈比星空浩瀚

《孤單的少校》接力出版社 定價39.8元

薛濤介紹了自己的故鄉——鐵嶺,並坦言,他的創作離不開故鄉。在故鄉,他受到了最初的文學滋養,而少年時,曾遠遠見過東北作家端木蕻良一面,這是他見過的第一位作家。正是這一面,少年薛濤埋下了文學的種子,生出了文學的夢想。在《孤單的少校》中,薛濤描寫了一群生長在東北男孩,薛濤說,東北的男孩子與其他地區不同,有一種酷酷的勁兒,對一切抱有距離感和懷疑的態度,這反而是一種樸素的可愛。這些男孩的形象,正是來自於他所生活的故鄉,來自於他所熟知的生活,甚至是來自於作者的童年經驗。薛濤的作品的人物,是從東北的土地上長出來的。

薛濤分享了自己少年時期的閱讀對創作之路的影響。薛濤稱之為“擰勁的閱讀”。自從有了文學夢,少年的薛濤便開始為成為作家做準備。首先便是閱讀,但他不讀文學,卻偏愛讀歷史。薛濤說,後來,歷史在寫作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他在作品中,會重視人物的來歷,關心人物的命運。在《孤單的少校》中,他寫道:“有來歷的人,有未來。”正是這一群有來歷的孩子,在各自的命運洪流中尋找成長的歸屬感。

“擰勁的閱讀”還表現在自己的古典文學是由地理老師啟蒙的,地理老師博聞強記,詩詞倒背如流,極大的刺激了少年薛濤。他說,自己古典文學的底子,並不在於古文詩詞可以順手拈來,而在於古典文學培養了一種情懷,有一份對國家興衰甚至全人類命運的眷顧,其次,古典文學培養了他一種漢語的語感,讓他在寫作中慣用短句,表達上簡明清楚。

薛濤說,人在少年時期,能思考一些有關命運、歸屬、方向等玄而又玄,看起來無用又無解的事情,才是最有用的事。因為心靈應該比星空更浩瀚。他曾經做過一個夢,夢到自己以一種視角在觀察宇宙,觀察星球的運行,由此感受到自我的渺小,因而心生敬畏。知道了宇宙的浩大,才知道歸屬何處。《孤單的少校》就是一部關於“歸屬感”的作品。揹負著尋找姐姐的使命的少校、一個執著於造飛機的護林員、不被穀子團和豆子團接納的乒乓……《孤單的少校》在故事以外,還往靈魂深處進行挖掘,呈現人物在靈魂方面的探索,因為寫情感與人性方面已經不能滿足了。

校園活動|薛濤分享《孤單的少校》:心靈比星空浩瀚

北師大的研究生認真閱讀薛濤的作品,與作者交流

薛濤講到自己的創作,常常是從寫實開始,走入虛幻的境界。正如《孤單的少校》之中,“長白狼”這個角色的出現,以及“我”、少校、護林員的如夢如幻的幻境之遊。他的作品常常給讀者一種精神指向,有故事以外的力量。所以,這種由實入虛的寫法可以將讀者帶離大地,帶離現實,會衝破既有的故事框架與讀者的預測,給作品帶來不一樣的風貌,給讀者不一樣的閱讀感受。由此,作品會產生多義性,讀者可以對作品進行不停的解讀、多重的解讀。薛濤說,好的兒童文學不是給讀者答案的,只是指引一個方向,告訴讀者牆在哪裡,讀者沿牆行走探索時,會發現不同的風景。

講座結束後,進入對話交流環節,陳暉教授認為:從《九月的冰河》到《白銀河》再到《孤單的少校》,可以清晰的看到作者始終堅守的理想主義的情懷,以及對於戲劇性的情節的偏愛。《孤單的少校》越來越接近作者的創作思想和創作理念,語言的敘述上沒有那麼漂亮,但更有張力,似乎能感受到有一種潛層的力量。這本書可以說是作者成熟的關鍵作品。

校園活動|薛濤分享《孤單的少校》:心靈比星空浩瀚

《孤單的少校》作者薛濤與陳暉教授交流作品

校園活動|薛濤分享《孤單的少校》:心靈比星空浩瀚

課間,同學們與作者交流、簽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