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家乡,端午有哪些有趣的习俗?

孩子给我讲道理

陕西端午,传统而新颖,热烈而庄重,现代气息中古风盎然,令人记忆深刻。

端午前夕

陕西在端午节时,很少有大型活动,原因就是端午佳节时,陕西各地的小麦基本成熟,人们忙于收割,整日劳作,十分辛苦。主要精力放在农忙之上,大型活动自然也就较少。

记得小时候,每当小麦成熟之际,父亲总是在天蒙蒙亮时和许多人趁着凉快,上塬割麦。等到九点多时,太阳已经开始变得毒辣,而母亲也早已做好饭菜,等待众人回家。


农村就是这样,在没有收割机的年代,人们依靠自己很难做完家中农活,所以朴实的劳动人民都会采用以劳换劳的方式来减轻自己负担。他人家中收麦之际,前去帮忙,等到你家收麦之时,别人也都会来帮你,这在陕西叫做“换活”。等到家中忙完所有农活,母亲便会开始准备端午。

蜂蜜粽子

陕西端午说不上轰轰烈烈,但却十分讲究,也十分精致,有着许多特别之处。那么作为端午标志的粽子,陕西地区的制作自然与其他地方略有不同。

粽子多为三角形状,用竹叶做成外皮,但陕西粽子的配料不像南方人那样喜欢用糯米、绿豆、猪肉、五香粉,而是在糯米里加红枣、花生,或者只用上好的糯米,吃的时候再加上蜂蜜特别香甜爽口,这种蜂蜜粽子受到许多人的喜爱,不论何时都可以在陕西的小吃摊上找到。
记得儿时,对于粽子我显得不是十分喜爱,每到端午总是喊着要吃面皮稀饭。可当自己长大离家以后,每到端午之时,粽子却成了我的必需之物。走进超市,买上三五个粽子,狠狠咬上一口,可与母亲做的相比,总是缺少了一种家的味道。

点雄黄酒

雄黄是一种药材,陕西人喜欢将它泡在酒中,每到端午节时,便会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用来驱蚊和防止五毒。
其实不止是端午,平时人们也都会备下雄黄酒,在其中还会放上一两瓣蒜,如果遇到蚊虫叮咬,便会在叮咬处抹上雄黄酒,效果十分显著,我小时候可从来没有离开这东西。

五毒肚兜

五毒肚兜在中国西北地区非常流行,其中以陕西最盛,而五毒肚兜主要的作用就是驱邪保平安。

关于五毒的说法,民间传说多种多样,但一般来说是指蛇、蝎、蜘蛛、壁虎、癞蛤蟆等五种。端午佳节正是这些动物的活跃期,而小孩极易受到攻击,所以民间便会佩戴五毒肚兜用以镇压五毒。
这是人们表达
美好愿望的一种方式,五毒肚兜多红色,其上会用其他颜色绣上五毒图样,样式十分精美,而且穿在身上十分舒适。所以在陕西,夏季之时,小孩都会穿戴,等到孩子长大后,母亲还会将它当做宝贝收藏起来,或者转赠他人,一来图个吉利,二来则是一件实实在在的物品,毕竟不是所有人都会做。

系五彩,挂香包

五彩缕,顾名思义,一般都是五种颜色编织而成,其中蕴含了深奥的五行知识,这里我就不在多说。

端午当天,小孩的手腕,脚腕以及脖颈处会系上五线缕,用来辟邪,等到“六月六”时,大人会非常庄重的将其剪下,在丢进河中,让水冲走。暗喻,冲去百病,送走灾祸。同样作为佩戴之物的香包,可就不会被故意丢弃,香包的形状大小没有具体规定,小则半厘米,大则十多厘米。其品种繁多,制作精美,让人眼花缭乱,而且香包之内会放上香草和中药材,用来祛病避邪。


其中最有趣的就是,陕西部分地区所流行的“抢香包”,这天大人都会叮嘱小孩,藏好自己香包,不要被其他小朋友抢去。但是,如果一不小心被其他人抢走,小孩大人也不会生气,因为这是一件非常吉利的事情。当然端午将至,抢别人香包还是不要随便尝试,因为许多地方没有这个习俗,容易造成误会。

总结一下

五毒肚兜雄黄酒,彩缕艾草香荷包;

鸡蛋麻花枣粽子,油糕特色臊子面。

以上是我儿时对于端午的全部记忆,陕西端午虽遇农时,却依旧有滋有味,而在这纯朴民风中可以发现陕西人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内心世界。

前文中我没有专门提起艾草,因为那时我的家中并没有悬挂艾草这一习惯,但每到端午时,我都会用艾草泡澡,而且接连几天都会用其洗脚。说了这么多,那么你的家乡都有哪些端午风俗呢?


古今注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也叫端阳节。端午是中国人民都共有的一个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此习俗己经形成几百年历史,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我家地住广西平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嘹歌发源地,端午节习俗有:1、吃粽子,2煮鸡蛋,3,过朋友节,4,抓鸡抓鸭,5,赛龙舟,6,嘹歌对唱等等,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楚国人因舍不得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亦不见屈原的踪迹。以后每年以划龙舟的方式纪念之,划龙舟加油吆喝声能驱赶江中之鱼以免吃掉屈原身体。

每年端午节的趣味平果欢乐端午都搞抓鸡抓鸭抓猪等活动,还有接踵而至的朋友节,热情好客的平果人民,欢迎远方的朋友来参与平果每年狂欢活动,紧紧抓住“鸡”遇,抓住朋友的手一同干杯。

端午节当天,当地群众自发赶集聚市,抓鸡,抓猪,烹羊宰兔,豪爽地“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把榜圩的八怪鱼,凤梧的酸窄粉,黎明的藕粉,坡造葡萄,太平火龙果等美食特产一网打尽,平果端午节抓住了“鸡”遇与欢乐,抓住了小动物的身体,更抓住了人们欢声笑语,抓住朋友温暖的手在欢乐的笑声中一起干杯!欣赏“嘹啊嘹歌啵”……








肥头大耳5

随着时代的变迁。划龙舟比赛,慢慢的就淡化了。后来就没有龙舟比赛了。但是有两个传统的,习俗一致流传到现在没有变。

一是吃粽子,包粽子。包的粽子的口味也是丰富多彩。甜的 豆沙和喜沙粽红糖蜂蜜粽,腊肉粽叉烧粽,火腿粽等等,家里有老人的会包粽子。一般都是自己包。口味随自己喜好。一般的年轻人不会包。就在,超市买。

还有的就是喝雄黄酒。一般的农村比较实新城市的少有。但是非常传统的一点是。端午节的那天。基本上每家的门口。都要挂上石菖蒲和陈艾,老年人说,这样一个是避邪,一个是消灾消病,全年都不会生病。老年人还说。端午节的那天。山上长的青草,见青就是药。那天喝草药一年都不会生病,,,,。端午节的那天,小孩一定要用,成艾熬水,洗澡不长疮,不长痱子,,,。


老佛爷209652674

家乡沈阳东部山村,在那儿,端午是个大节,热闹而隆重。除了端午常见的,吃粽子,插艾草,煮鸡蛋外,还有一些当地老辈沿袭下来的习俗。

偷桃枝。端午节当天太阳未出前,要到有桃树的邻居家里偷偷的折几只桃枝回来,插在自家的门梁上,桃木辟邪,有音同“逃”,寓意灾害邪魔通通逃过之意。女人和娃儿们的耳边也会插个小桃枝,寓意逃离灾病。

河水洗脸。老家的端午习俗都要日出前完成,河水洗脸也是如此。农历五月,阳气大升,是去病强身的好时节,家乡人在这天的清晨都要成群结队的到河滩的上流,在早餐清冽的河水中洁面,据说这样也会把晦气和疾病带走。

放芦草船。河水洗过脸,孩子们最爱的活动就是就地取材,拔根芦草做成简单的小船,把五月初一带在腕上的五彩绳挂在小船上,河水带着小船,带着远离灾病的美好寓意,越漂越远……孩子们欢呼着,追逐着,看谁的船走的远。

老家的端午习俗大多和避灾去病有关,这也许是源于人们对于健康的渴盼和祈求吧。


孩子给我讲道理

端午这天百草为药,早上要吃蒜炒苋菜清除体内垃圾,门口挂艾草和菖蒲;中午午时用蒜蓉、雄黄末拌酒洒房内及屋四周以驱长虫;晚上用艾草、菖蒲、大蒜苗、桔子枝等各种草熬水给小孩洗澡以免除皮肤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