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之國的消息——法國前總理德維爾潘觀王衍成畫作有感

譯者:柴海波,前外交官

彙集此處的畫作,每一幅都是謎一般的使者,它們負載著漫漫時空、一路的艱辛、間或的遺忘和未了的夙願,迎面向我們走來。我們就是它們的收信人,並真切感受到:它們向我而來,與我相遇。然而我們的目光所及,又彷彿是眼見為虛。初覽畫幅,我們自感端倪畢現,虛實有據,意象相符;可隨著畫面盡展,匆忙得出的印象又被徹底擊碎。它們有著自己的節奏和原始的詰問,在他鄉。

和諧之國的消息——法國前總理德維爾潘觀王衍成畫作有感

這些畫作,首先是一個生命的輝煌見證。我很高興與王衍成結識,在我們各自的道路上,從中國到法國,從法國到中國。也許,愛上他的畫,並無需與他相識。但要真正懂得他的畫,只靠臆想他的生活、他的博大和他特有的敏感,恐怕是沒有把握的。他的畫彷彿延展了他的自身,改變了他的聲調,暴露了他無意間的舉手投足。在這裡,畫家自己比任何時候都更象他繪畫的一個工具。他將自身的存在都付與繪畫,在畫室中度過漫長的時光,只為給畫布增添一層新色。

和諧之國的消息——法國前總理德維爾潘觀王衍成畫作有感

繪畫,對王衍成來說,就是生存,他似乎很早就獻身於馴服時光的遠大任務,他利用一種“慢熟”的繪畫技法,施墨用彩,令“無形”漸漸浮現。我們在此所觀賞的一幅幅畫作,是時光歲月的凝固,更確切地說是時間的壓縮,就像電影的每秒二十四幀畫幅,只是節奏韻律更加恢弘,有如地質的變遷。它們所呈現的,是時光的印跡,而非幾何的圖形,從久遠的年輪中,生出了畫意的幽深。時間的重疊,製造了反差,邀來了目光,又把它帶向遠方。畫,因此而生動,無以復加。

和諧之國的消息——法國前總理德維爾潘觀王衍成畫作有感

王衍成的繪畫簡直是個迷,我的這般發現將我置於這個謎的中心。他的畫,是和諧之影,結構之象;相較於畫面展示,王衍成思考更多的是結構。抽象,只是當中的誘餌。在畫布上精心劃定的空間內,畫家做了一個局,他在這裡打開一扇窗戶,卻通向另一個現實。他在畫中的詰問有別於十九、二十世紀的長久傳統,卻與一個更加遙遠的問題結緣,這就是如何佔據畫面的空間,如何理解平衡與感覺的審美法則。其實,他的血統更接近虛擬印象的時空觀,而不是從塞尚到立體派畫家的現代派,他表現的,是可見的,卻非真實的;是虛擬影像和畫面,而非聖像的圖標。

和諧之國的消息——法國前總理德維爾潘觀王衍成畫作有感

他在我們眼前展示出各種場景,各種剪裁於現實的風景,呈現了對現存世界變幻萬千的印象。他的畫作,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他故鄉山東的風光美景,那裡是他的畫魂甦醒之地,是他拿起調色板,開始磨鍊繪畫技法的原鄉。我們可以在他作品濃濃的墨綠和明豔的蔚藍之間,在幾抹光亮奪目的重彩之中,看到那遼闊的山東半島伸入東海,島上山丘連綿,水泊通澤,草木繁盛,人傑地靈,25個世紀之後的今天,孔夫子的精神恆久不眠。拿王衍成的作品與趙無極去做比較,不免顯得有些匆忙和流於表面。實際上,兩種畫風截然不同,一個是與混沌作戰;另一個,則彌合正反兩面,為各自法則有失純粹、獨特和簡潔之處分配空間。這樣的繪畫,就是一種調和——與生命,與現實;而它,從中也獲得了藝術的尊嚴和高貴。

和諧之國的消息——法國前總理德維爾潘觀王衍成畫作有感

和諧——我怎能不去思索這一對中國如此核心的概念?它深深地根植於畫家故鄉山東的一草一木。和諧,就是結構,在王衍成的畫中,沒有混亂,沒有盤根錯節的晦暗,畫布之上,有如大地表面,充盈飽滿。風景近在眼前,你可猜想那是一片天空、一片小樹叢的陰影,或是一片色彩斑斕的初春牧場,王衍成牽手將我們領向一塊組織有序、安居樂業、和諧美滿的土地,在這裡由他施功作法。

和諧之國的消息——法國前總理德維爾潘觀王衍成畫作有感

這出戏有個寓意需提示:和諧並非追求平均一致,相反,她堅持不同,面對宇宙中大一統的勢力,她奮起抗爭。她屬於戰鬥,在明暗對比中,在色彩配合中,在體系平衡中,她從不妥協或不溫不火。畫布上浸透著大自然中難尋的顏色,但藝術再創造出來的,也許更加忠實於自然,就象斑斕陽光下閃耀的水簾瀑布。在王衍成的畫作上我們看到,有些畫面象被明亮的光束拖曳劃過,有些又象一群磷光閃閃的浮游生物,隨波逐流……

和諧之國的消息——法國前總理德維爾潘觀王衍成畫作有感

是什麼凝聚起了這一方方畫布?需承認,王衍成的畫會令人生惑。當我們剛剛以為理清了一些脈絡,看懂了一個主題,拿到了一把開啟另一幅畫的鑰匙,突然間又一幅獨一無二的的畫作,讓所有理論頓然失效。

和諧之國的消息——法國前總理德維爾潘觀王衍成畫作有感

某些結構肌理彷彿出自電子顯微鏡,探尋著生物界的秘密;有些又象透過天文望遠鏡,所觀測和捕捉到的遙遠星空。面對畫作,人們似乎感覺到星際間氣態物質的盤繞和迴旋、星雲的絲縷、螺旋的結構、星空中的彩虹,同時也感受到觀者自身的存在,以及與所觀之物的互動。這也許就是王衍成的本義——一項有關視覺的科學;一種基於對科學世紀的觀察和揭示的繪畫,它將人們帶進一個從芥子到須彌間的大千世界,讓人類有限的視力通過一條窄窄的波帶,看清紛繁散亂的現實。抽象藝術實際上就象果中的蟲,由藝術家來讓它如何現身。抽象畫家提供過度的視角,偏離中心的現實,將人驅離已居住多年的創作家園。王衍成的繪畫則超越可能將他引向抽象的造型藝術,他所做的,從他的原始狀態來講,是表現抽象。這是一項恢復原本的工作,是對龐然大物的觀察。他肯定藉助了其他藝術家的眼光,他們的影響潛移默化,但歸根到底他循的是一條自己的路。他也許應被定位於後抽象派。如何他的繪畫,事關表現,也涉及光學互動;變形,衍射,在抓住實質的同時重新架構原本,量子時代告訴我們,手段本身,已改變甚至創造了觀察的對象。

和諧之國的消息——法國前總理德維爾潘觀王衍成畫作有感

有另一種表象也把我們繫留在畫作的表層而使我們無法深入,那就是他所有的畫面上都有一種特別的紋理,就象鏡頭前拒絕被抓取的風景和麵龐,就象面對努力探尋真相的目光,故意的左閃右挪。王衍成的畫彷彿總在抗拒、逃逸我們的注視,它們被一層紗或雪所覆蓋,有時被一些縱橫交錯的刷痕所模糊,正如卡夫卡所說,它們努力讓現實好看一些。如同維拉斯奎茲和培根畫筆下的“純潔教皇三世”,面紗令他若隱若現。中國人相信,大地布幔,天人合一。兩種法則的相遇,催生了一道迷霧,然而這正是目光的自身形態。

和諧之國的消息——法國前總理德維爾潘觀王衍成畫作有感

不要忘記,王衍成帶著深深的中國烙印,無論是他的思維方式、想象空間,還是他的內斂節制。王衍成在法國得到的廣泛認可證明了法國文化和中國文明之間的深厚默契,它們之間有選擇性的意氣相投,在幾個世紀以來與時代和藝術有關的共同關係中,長出了連理的枝丫。兩個頻發革命的國度,面對現代化的挑戰,均需重新創造自我。美國,生而現代;英國,從傳統中再吸營養;法國和中國,則都在奮力駕馭一輛雙重信念的套車—一種是探尋平衡的原則,一種是追求和諧的理念。

和諧之國的消息——法國前總理德維爾潘觀王衍成畫作有感

三十年間,王衍成馳騁於歐亞大陸的兩個尖峰,他華麗的繪畫生涯在兩種文化間左右逢源。他榮譽加身,獲獎無數,跨越全球,在全世界最美麗的博物館舉辦了無數畫展,他是幾個世紀以來連接絲綢之路的友好對話的鮮活典範,而如今這條絲路需喚被起新的生命,繼續成為文明相融、世界大同的象徵。王衍成發揚光大了人類對話的品質、相互尊重的本性和探尋精妙的稟賦,這也是人類自古以來美好的憧憬和渴望。

和諧之國的消息——法國前總理德維爾潘觀王衍成畫作有感

顯而易見,和諧,就是王衍成的標記,他藉此作畫,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