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勁鬆建言深圳二次房改:最重要的是要實現住房供應的可持續!

陳勁松建言深圳二次房改:最重要的是要實現住房供應的可持續!

陳勁松建言深圳二次房改:最重要的是要實現住房供應的可持續!人才住房不妨改為租賃補貼

胡文

對人才實行租賃補貼,是最公平最有效,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住房供應政策。

被譽為二次房改的深圳住房新政正在徵求意見之中,作為房地產資深專業人士,世聯行董事長陳勁松十分關注,以上是他的主要看法。他認為,深圳二次房改,是深圳自我覺醒的一次重大機遇。他提出了四個“如果”:如果不結合大灣區解決市場供應問題,如果不大幅度增加住宅比例,如果不大比例增加容積率,如果讓“高端人才”繼續通吃佔有更多資源,那麼就不是根本性的變革,而是小修小補。

在這次徵求意見中,對人才住房的設計,陳勁松認為有優化改進的空間。在這一輪城市搶人大戰中,許多城市推出了吸引大學畢業生的政策,比如武漢剛剛實施了八折購房。深圳則計劃對人才住房按市場價格的六折供應。陳勁松認為,其實最公平最有效的是對重點發展的產業人才實施住房補貼,比如對金融、IT產業以及中國製造2025等產業。一旦你有一天買房了,那麼補貼自然取消。全球各大企業都是這麼幹的。如果政府擔心推高租金,那麼其前提就是供應足夠多的租賃房。比如讓所有存量用地以及存量房,給予政策支持最大限度地變成租賃房。租賃房就是解決住的,不會像保障房一樣被佔有或被侵吞。

為什麼這樣最公平最有效?陳勁松說,比如現在對全日制大學畢業生實現優惠購房,那麼以前來的大學畢業生呢?這就有一個公平問題。在人才六折購買人才住房後,如果他要購買新的商品房怎麼辦?如果能買,那麼原來人才房是不是必須退?從香港居屋的情況看,清理富戶住居屋的成本相當之高。在國內,如果一定要退,那麼他可能就要去離婚,這會導致許多道德問題和社會問題。根本原因在於,人才之所以成為人才,他是具備向上流動的可能性的,如果讓人才佔盡人才房和商品房兩種便利,那麼對其它人群就造成了不公,這與早年的經濟適用房所遇到的困局是一樣的。因此,人才房即便要推行,也應當作為保障房永久封閉管理。對此,政府在制定政策時一定要有充分的考量,儘量避免出現這些問題。

陳勁松認為,類似格力那樣的企業自建房同樣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最好的辦法還是進行租賃補貼。比如企業給員工分房以後,員工能不能再買商品房?員工離職怎麼辦?都會帶來一系列問題。新的員工進入後,企業又要找政府要地建房,如此沒有盡頭。其實,從房住不炒的要求來看,政府應當鼓勵住房租賃週轉,這樣才能解決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陳勁松建言深圳二次房改:最重要的是要實現住房供應的可持續!

在陳勁松看來,對於政策性住房和商品房的供應比例,可以不斷摸索,找到最佳的平衡點。但最重要的是,總量供應要足夠。尤其是不能以種種堂而皇之的名義,對住宅用地和供應進行歧視性對待。

為此,陳勁松提出了以下建議。

一、融入大灣區,推動建立大灣區居住工作1小時生活圈,做好居住一體化的先行示範。

二、人才住房必須封閉運行,只要是保障房就不能再“綠轉紅”變成商品房。鑑於此項政策會導致離婚之類的諸多問題,故比例必須減小,大部分人才房應當變成租憑房。

三、大幅度提高住宅用地比例和容積率,提高城市運行效率,降低成本。

四、打破現有對存量其是非產權、非住宅改公寓的各種限制。

五、大幅度降低租賃各種稅費,真正實現租購同權。

陳勁松認為,市場對於房產稅的爭議十分之大,如果從產權性質來說,這永遠也說不清。從遏制炒房以及降低空置率的角度,他建議所有現有房屋,無論何種產權,以及擁有幾套住房,每年徵收一個月租金收入的差響稅,讓空置房子付出成本,從而釋放存量潛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