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翼布局是我国歼20的一大败笔?终于有人站出来说实话了!

随着中国五代机歼20的列装,外界对中国的这款战机也是褒贬不一,其中鸭翼是否隐身,这个问题被美国人嚎了很多年,那么为什么歼-20战斗机要选择如此“另类”的设计,这样设计的好处和坏处都有哪些呢?为何美国和俄罗斯的第四代战机不使用鸭翼呢?

鸭翼布局是我国歼20的一大败笔?终于有人站出来说实话了!

要知道咱中国的歼-20不但使用了鸭翼,而且尺寸也是比F-22A和T-50大了几乎一圈,之所以如此,设计师的目的就是把歼-20打造成一款升力体机型,在发动机动力落后于美国和俄罗斯的现实情况下,尽可能为歼-20提供更多的机动能力并且平衡雷达隐身性能。

其实所谓的隐身设计其重点在雷达隐身,雷达的原理大家都清楚,是利用从目标反射回来的雷达波检测目标的,而雷达隐身的原理很简单,让目标不反射到雷达,或者少反射雷达波能量就行了。歼20的鸭式隐身设计原则和常规布局的没有太大区别,一般来说不管是常规布局还是鸭式布局,它们的可动翼面都是按照巡航状态来处理隐身状态的,机动的时候基本 不考虑或者只是做一定手段控制,但不限制指标。

鸭翼布局是我国歼20的一大败笔?终于有人站出来说实话了!

有些网友曾表示鸭翼对战斗机隐身性能的不利,这种影响在军迷当中被有些被夸大了,在超视距空战中,完全可以通过飞控软件限制鸭翼的偏转角度来降低其对前半球雷达截面积的不利影响,例如B-2隐身轰炸机的飞控软件就内置一个“超级隐身”模式,开启后通过限制阻力副翼的张开幅度来实现更好的作战隐身性能。

歼-20设计鸭翼就是为了照顾战机在作战时的机动性和增大升力的需要,由于其使用的是上翻式鸭翼、前边条翼,鸭翼产生的涡流和前边条翼产生的涡流同时为主翼提供了升力条件,而且鸭翼是上翻式,不管怎么动作,产生的涡流始终经过固定式前边条翼,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升力体设计,而且前翼的存在较为复杂的是因为它们的尺寸比较小,对于一些中长波雷达外型隐身效果不佳,基本需要采用特定波段的窄带吸收和专用涂层的配合才有比较好的效果。

鸭翼布局是我国歼20的一大败笔?终于有人站出来说实话了!

另外鸭式布局因为机翼面积大,机翼根弦长,占位多,隐身效果更好,垂尾机翼前翼分布合理,干涉少,综合周向隐身都要比常规布局略有优势,所以现在应该明白咱空军为什么装备歼20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