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電,天黑了人們都在幹什麼?

雲水禪心5289

其實現代的研究越來越認為:古人的生活習慣和今天人相差並不大,大多數人並不是真的“日落而息”。不是天一黑就倒頭就睡的。


回答都很多,我回答一個:唐宋以後居住在中國大城市的人,晚上可以逛夜市。


無論古代還是現代,大多數人睡覺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幾個小時,即現代的8點-12點。

那古人能做什麼?我生於70年代末,在我小時電視還沒普及,到了晚上,大家會聚集到路燈或者有燈光的地方,大人下棋,聊天,小孩子玩耍。。。。。其實也不是那麼難熬的。

而且,如果你住在大城市,還可以逛夜市啊!

實際上在歷史上,我國城市在唐朝時,就已經出現夜市經濟了。


有人馬上下意識的反對了:你騙人!唐朝有宵禁!你騙不到我!


但實際上還真有,唐朝的宵禁制度實際上只是要求“城”、“坊”、“市”三門關閉,在城市主幹道上有“武侯”到處巡邏。但在各個“坊”即“居民小區”內部,是不怎麼約束的。


而且,雖然唐朝初期管理很嚴格,但在唐朝中後期,實際上長安洛陽的城市管理已經鬆懈下來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啊!


比如當時人記載,長安城務本坊西門是鬼市(非法夜市),每次遇到天氣不好的夜裡,那裡都是人聲嘈雜,有人開玩笑說,那是”枯柴成精“。



為什麼說是枯柴精呢?因為長安是座人口百萬的大城市,在古代沒有天然氣,沒有煤氣爐,城市大了,最大的問題一般都是生活燃料不足,因為往往每一根柴火,都需要從幾十公里以外的城市外採來,如果遇到天氣不好,進城車輛行速變慢,城市內部的木柴價格就會應聲上漲,所以唐朝的夜市,其中最常見的商品,是枯柴,


嚴格來說,晚上在夜市賣枯柴是非法的,但實際上大多數人都能從中得到好處,於是晚上逛夜市買柴,成了”能做不能說“的事,所以為了騙騙朝廷官員,大家把夜市中的人聲嘈雜,解釋為”枯柴精”。


紅楓歷史觀

但凡這類問題,我都將之列入“毀小清新”系列。

為什麼這樣說?因為近年來穿越小說流行,根據穿越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也很流行,很多小清新對穿越十分憧憬。尤其是那幾套辮子戲,把什麼四爺八爺都弄成了偶像,讓人噁心。

其實我一點也不反感穿越文,還經常看。從黃易開始,到後來各種網文,許多作品都有可觀之處。但某些人小清新式的穿越憧憬,其實相當無知可笑。

作為一個現代人,如果真的穿越回古代,基本可以說是寸步難行。僅僅是照明這一項,就能讓習慣電燈的現代人暈菜。

我們看穿越類的小說和電視劇,基本看不到照明問題的存在。尤其是宮廷,大晚上也亮如白晝。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偌大的宮殿要亮如白晝,需要多少蠟燭?

別說宮殿了,就算是一個二十平方米的小房間,配上古代並不成熟的蠟燭技術,想營造早期電燈泡的效果,所需要的蠟燭數量都是驚人的,要想達到燈管的效果,基本是想都不用想。

而且,如果你真的在一個房間裡點了這麼多蠟燭,你覺得自己還能在裡面呆下去嗎?且不說安全問題,光是空氣問題就讓人無法忍受。至於蠟燭的花費,即使帝王家也無法肆意揮霍。

所以,在沒有電的古代,唯一靠譜的就是太陽,哪怕是陰雨天,都可能會讓你無法讀書。至於晚上,大多數人都只能選擇日落而息。所謂夜讀,也只是一燈如豆,一陣風都能讓你兩眼一抹黑。即使是宮廷,照明也只限於局部,許多穿越文裡“紫禁城是不夜城”的說法,純屬扯淡。

說到這裡,倒是要提提早期的一位武俠小說家雲中嶽。此人精通明史,又曾從軍,擅長技擊,所以小說頗為寫實。比如即使主角擁有玄功,也受限於體能,出幾次絕招之後就會體力透支,不及常人,只能遁走。他經常描寫追捕場面,與其他小說裡一搜就能把人搜出來的橋段不同,在他筆下,只要是那種延綿多進、屋舍數百間的舊時深宅大院,一個人找個地方一躲,即使出動幾百人也難將人搜出來。深夜更不可能做到,因為到處都是黑的。這種寫實手法,其實更符合歷史實際。

對於現代人來說,“長夜漫漫”也許只是一句矯情的感慨,但對於古代人來說,如果不睡覺,那可真是長夜漫漫。


葉克飛

我國古代,與現在大不相同,白天還好,晚上沒有電黑燈瞎火。而且,當時城市很小,大部分地區都是鄉村,雖然北宋時期已經出現了夜市,但那也是開封、揚州這樣的大城市,像一些偏遠地區,一黑天,除了犬吠就是蛐蛐聲。


那麼人們晚上都做些什麼呢?古人不但晚上沒有電,一般農民連蠟燭都捨不得用,非過年過節、拜祭祖先等比較重要的活動,他們都是用植物油作燈油,點油燈。那樣的燈光十分昏暗,很不舒服。

普通的農民會在夜裡織布做鞋、維修農具等做一些類似的晚上能幹的活,而許多愛好讀書的寒門弟子則會利用晚上時間讀書。鑿壁偷光就是因為用不起燈,所以才會想到這麼機智的方法。而富家子弟,很少有這麼愛學習的,他們會去青樓享受生活,因為他們不需要改變命運。



一些大地主或者大官則會偶爾搭個戲臺,非常奢侈,相當於現在的看話劇包場,而有情調的商人走南闖北,也不缺錢,但是當時也沒有電影院,他們會選擇找個飯館喝一杯,古人晚上幹什麼,我們停了電幹什麼他們就幹什麼。


歷史密探

古人奉行自然規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現代人習慣了夜晚燈火闌珊燈紅酒綠的夜生活,很難想象在古代沒有電,古人的夜生活都是怎麼過的呢?

電燈是近代文明的產物,在古代蠟燭是奢侈品,只有皇親國戚達官貴人才能用的起,那些窮苦的百姓,只能用最廉價的菜油燈作為照明用。

1、農民

古代物資匱乏,古人為了節省,很多勞動都在白天做了,除不得已的趕工外是不會在夜晚工作的,因為夜晚不但會增加勞動成本,而且還沒有白天出活,靠天吃飯每個節氣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完成。

說到夜晚的娛樂也就是逗逗自己家孩子,左鄰右舍拉拉家常,也不能出去閒逛,因為古時候在特定時期會施行宵禁,只有在節日慶典或者皇家大赦才有廟會、燈展之類,可以到街上轉轉,至於夜市也僅限於繁華帝都。

2、讀書人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古人好吟詩做賦,沒有電就挑燈夜讀。一寸光陰一寸金,讀書人更會珍惜時間,富人點燈夜讀,窮人鑿壁偷光,都為考取功名。

除此之外古人也非常浪漫,偶有閒暇,三五好友把酒言歡,評古論今,或感傷,或憂思難忘,創作出了很多千古絕句。

月夜,微風習習,花香蟲鳴,美酒飄香,自斟自飲,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詩人的情懷普通人看不懂,古人對著月亮做的詩,從初一十五到陰晴圓缺有千百首,很多都成了流傳至今的千古絕唱。

3、達官貴人

真正的夜生活是屬於那些皇親國戚和達官貴人的,到了夜晚他們可以約友人喝酒,去青樓聽曲兒嫖妓,他們的夜生活是豐富多彩的。

富商官宦人家每逢家裡有大事情發生,比如祝壽、娶親,要在家裡搭臺唱戲,請親朋好友熱鬧一番,一派歌舞昇平的景象。總之,就是有錢的可以包場在家唱,沒錢的就去戲園子跟大家一起聽。

科技發展給現代人帶來了很多方便,夜生活更是豐富多彩,即便下班回家還有電視、電腦、手機來打發時間,可與古人相比,卻少了一些對生活的熱愛與情調。

古人生活簡單快樂,吟詩作對,把酒言歡,與志同道合之人談天說地,與恩愛佳人互訴衷腸,夜生活簡單不失浪漫。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幸虧古代沒電,古代有電,怎麼可能有: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沒電了,買蠟燭都沒錢了,看著床前慘白的月光,心裡無限思念著故鄉,娃心裡苦啊!古代要有電,李白肯定整天鼓搗手機刷頭條、打遊戲、玩王者榮耀,忙得屁顛屁顛滴,那些千古絕唱就可能胎死電中,一代詩仙就此泯然眾人矣!

天生我材有毛用?

一心一意打遊戲!

哎,也不能就這麼一個人在屋裡悶著當宅男,時間長了該得抑鬱症了。於是李白來到院子,自斟自飲,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三人喝酒,就得連幹三杯,以李白的豪放,又得打三圈,轉眼幾瓶二鍋頭就見底了,到底是紅星還是牛欄山還有待考證,詩仙喝到這樣,就有點飄飄欲仙、手舞足蹈、不能自持了。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一個人喝酒,有了月亮作伴,也能喝得高潮不斷。

因為沒有電,月亮就變得極其重要,一個月就等那麼幾天,女怕大姨媽,男女盼月亮,翹首以盼,望穿秋水。蘇軾是真急了,對著蒼天詠歎: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蘇軾對月亮研究不亞於霍金,他深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於是,發出了“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的感嘆。

於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月亮出來時,古人都在開Party,夜生活那叫一個浪漫、小資、情調,玩得是真嗨啊!

就連情人都不會錯過月亮,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都沒閒著,都在忙活。

可月撒清輝一個月就那麼幾天,比大姨媽還要短暫。

沒關係啦,還有蠟燭!

“紅蠟燭前明似晝,清氈帳裡暖如春。”

照樣玩情調: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盈小扇撲流螢。”

更有多少才子,秉燭夜讀,紅袖添香,幾多浪漫幾多愁,一江春水向東流。

咱真的不必為古人擔憂,古人活得比咱們浪漫、瀟灑、滋潤。



到了文明社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直是古代人的生活習慣,直到公元7世紀,也就是盛唐的時候,才出現了夜市,人們才有了除生娃以外的真正的夜生活!

在原始社會,生娃兒絕對不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情,而是一件關乎生存的白天勞動的補充,因為體力勞動是以人為基礎的,一個族群,人員數量的多少絕對是衡量一個最重要的參考數據。

以當時的衛生條件,雖然生的時間多、頻率高,但由於衛生條件有限,存活率並不高,因此,人口數量就顯得更為珍貴。


到了封建社會,尤其是盛唐,隨著物質生產的發展,人們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以後,人們開始規劃八小時工作制以外的生活,這就是夜生活的出現。

至於說古代人都乾點啥?當然造小人是必備的項目之一,中華文化的傳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不管怎麼折騰,整齣兒子來為最終目標。

唐朝的開放是顯而易見的,據說當時的宮女都可以在正月十五這天出來,到夜市上轉裝,看看花燈,說不定還能碰到名噪一時的大詩人,雙方對吟幾首,若是郎有情妾有意,風花雪月的故事是難免的。

俗氣才是真高雅,這些出了宮的宮女也有七情六慾,也得有適當的空間。


至於說宋代,清明上河圖已經描述的很清楚了,當時已經打破了市坊的界限,在大都會,比如說開封,普遍的臨街的都是商鋪,上層的為住宅,已經與現在的夜市無異了!


歷史三日談

從個人農村經歷來看,現今農村也和古代有點相似的。特別是停了電之後,有的農村朋友可能會有點體會。


1.首先古代沒有電,那只有蠟燭和油燈兩種,但蠟燭由於工藝不完善,古代的售價和照明效果有時候不是很理想;而油燈你也懂的,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嗎,是很昂貴的一種“燒油”的。能省則省;

2.天黑在夏天和冬天差別很多,晝夜長短不一。古人一般是一日兩餐,即朝食(又稱饔)和矓(又稱飧),這是和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勞作制度與當時食源不充足有關。晚餐,時間大約在申時(十五時至十七時)。也就是說,要沒什麼事,普通老百姓6點就可以上床窩著了。畢竟古代農民為本,部分手工業家庭。

3.估計夜晚也就夫妻之事最常見,其次婦女縫補衣服、讀書人秉燭夜讀、兒童玩耍。如果沒有特大節日,如燈會、廟會上街遊玩、村裡、城裡慶典等等。我也想不到還能玩什麼了。

現代大夥晚上如果沒出去玩,在家看電視、看電腦、玩手機,學生寫點作業看點書,工作狂加下班,似乎也是這個樣。大家還有什麼其他事做沒?


惠安小魚網

古代沒有電,天黑了他們都在幹什麼?

是不是都以為他們會很無聊?沒有電不代表沒有夜生活,我們可以放開想象一下~


1. 早在遠古時期,人類就有很嗨皮的夜生活了。那時候人們圍坐一起,開啟篝火派對,載歌載舞。雖然沒有靚麗的綵衣,只有幾片樹葉遮擋關鍵部位,沒有低音炮輕搖滾,沒有香檳美酒,但是那時候的派對絕對比現在的篝火派對要單純、激情哦。那時候沒有那麼多的套路,一雙男女如果相互看對眼,一起唱個歌、跳個舞、吃個肉串就可以就地辦正事了。


2. 更有白居易夜晚行船時,偶遇過氣女明星,聽了一場專屬私人演唱會,寫了《琵琶行》: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3. 古人夜生活最吸引人的莫過於不便明說的那些事了,雖然沒有電,但大城市的青樓照樣燈火通明,既有美酒,又有美人,對於男人來說,怎會寂寞?



4. 辦正事的人也不少啊,頭懸樑、錐刺股,鑿壁偷光,努力學習,好好考試。


5. 皇帝夜生活豐富啊,今晚有興致了,翻個牌子,沒什麼力氣了,那就約幾個臣子看看戲吧。


6. 小偷的夜生活也牛啊,不用擔心大街小巷有監控,不用害怕某個人家有警報,技術過硬的話,走街串巷,厲害的很、瀟灑的很。

沒有電、沒有手機、沒有網絡,有些古人的夜生活比起現在包在被窩裡玩手機更精彩的多。


歷史大求真

古代沒有電,但他們有蠟燭和油燈啊,便是窮苦人家,也有各種新奇技能在黑夜獲取光明。

比如自己沒錢買蠟燭,隔壁家有錢買就行,參考匡衡小夥伴的鑿壁偷光;

再有來自大自然的饋贈,比如螢火蟲啊,晉時車胤夏液就靠捕捉螢火蟲照明讀書。還有一個孫康,冬夜在雪地利用白雪反光讀書,所謂囊螢映雪;

當然,這是相對讀書的人來說的。



俗話說食色性也,人最基本的需求無非就是吃吃吃、啪啪啪了。

要說吃喝玩樂,南唐的韓熙載當仁不讓了。歷史上最出名的《韓熙載夜宴圖》畫的就是他們家的夜生活。從聆聽琵琶演奏到集體觀舞,從獨自賞樂到依依惜別。苦逼人物韓大爺為了打消李煜的猜忌用盡洪荒之力,夜夜笙歌紙醉金迷,臉上卻毫無笑意,廢話!為了保命夜夜燒錢當冤大頭,誰能笑得起來?



不過,這是有錢人的玩法了,遇到沒錢的,比如杜大爺這窮哈哈,他的夜生活多是作詩,什麼“江月光於水,高樓思殺人”啊,瞅瞅,茅房裡太悶只能來江邊散心了,好不容易睡下了吧,又做夢,夢到好基友李白,又起來提筆一書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思”……



而如果像七夕、元宵這種盛大節日,那就是普天同慶景象了,這時候街上都是免費的花燈啦,反正不是花自己錢,自然好好玩個痛快。

比如蘇味道的《正月十五夜》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香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伎皆儂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香催。

連天朝都大開城門,取消夜禁給予支持了!眾人自然歡宵達旦方不負聖恩啦。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這麼幸運,像躲在深宮裡的宮女們就沒那麼自由了。在七夕節,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千萬條時,她們只能輕羅小扇撲流螢,坐看牽牛織女星了。真是一入宮門深似海,從此喧囂是路人啊。



而宮女雖然苦逼,但她們的主子皇帝卻夜夜春宵。後宮佳麗三千,走幾步興趣來了推門就有姑娘可以啪啪啪,叫臨幸;那幾天專去找一個的叫“專寵”。,唐明皇就專寵了胖妹楊貴妃十幾年!兩人白天膩歪,晚上還膩歪,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耶專夜。

哎呦嗎,終於理解胖妹楊貴妃為什麼要吃那麼胖了,不胖不行啊,工作量太大了!

當然啦,皇帝有生理需求,普通人也有,有的八十歲還寶刀不老呢,蘇軾的好朋友張先就是一個,有詩為證: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

鴛鴦被裡成雙對,一樹梨花壓海棠。

嗯,也說不準是海棠壓梨花!


微影窺人生

問題中所說的的古代,應該是特指農耕文明時期的古代,至於遠古時代的人們夜生活是怎樣的,我們在這裡不做深究。那麼在沒有電的時代,人們夜晚都做些什麼呢?我們在這裡簡單分類列舉一下,或許概括的不夠全面,全當給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咱們先說平民百姓。農耕時期的生產力很低,要得到產出就必須要狠砸勞動力,可以說百姓的夜晚並沒有那麼愜意閒散,人們往往日未出而作,日落不能息。太陽西下,結束了一天的辛苦耕耘之後,農夫門披星戴月回到家中,為了生活的正常運轉,往往還要對農作物進行粗加工,對農具進行加固修理。靠天吃飯就要緊跟天氣變化,季節更迭,每個節氣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完成。平民百姓是點不起油燈的,除卻必須要白天進行的農事,但凡對光線條件要求沒那麼高的事情都可以在晚上做。至於平民百姓的夜間娛樂,在特定時期施行宵禁的情況下,只能小家自娛,逗逗孩子,拉拉家常。而較為開明的朝代,遇有節日慶典,也可以上街轉轉,無論是擺攤創收,還是單純閒走,對忙裡偷閒的百姓來講已不失一種娛樂。

再說說咱們的莘莘學子。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做學問永遠是每個朝代都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那麼我們的文人騷客和莘莘學子,在夜晚會做些什麼呢?一方面,挑燈夜讀是常態,無論是為了出仕或是功名,還是單純地愛好,讀書人都必然不肯荒廢夜晚的大好光陰,富家子弟點燈熬油,寒門子弟鑿壁偷光,都是筆耕不輟,勤勤懇懇。另一方面,學子們也會進行社交,三兩好友,把酒言歡,評古論今,吟詩作賦。志同道合之人聯絡了感情,交流了思想,許多千古絕句也都是誕生於這思想碰撞的火花中。當然,學子們也喜歡獨處,走走遊遊,或感悟傷懷,或心生感慨,充裕的感情加上絕妙的文采,在夜晚搭建的舞臺上綻放。

當然,古時夜生活的主角是達官貴人。王侯將相,名門望族,富商貴人,他們的夜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在物質生活得到充分保障的情況下,夜幕降臨,紈絝子弟們又怎肯辜負這消閒的時光。愛熱鬧的可以夜市青樓,結伴夜遊,不愛熱鬧的可以琴棋書畫,聊以自慰。燈火通明為他們製造了另外一個太陽,他們的生活不會受到日夜交替的影響,許多事之所以選擇夜晚去做,往往只是為了增添一份別樣的情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