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調了!中國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開放,但絕不意味著一放了之

定調了!中國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開放,但絕不意味著一放了之

文 | 任亮(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研究員)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5月29日在“2018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表示,在新時代,與經濟金融發展的要求相比,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還有很大空間。金融的對內、對外開放,絕不意味著國門大開、一放了之。在開放過程中,金融管理部門一是要加強依法金融監管,二是要堅持持牌經營。

早在2018年4月,在亞洲博鰲論壇2018年年會上,中國決定在擴大開放方面採取一系列新的重大舉措,其中第一條即為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確保放寬銀行、證券、保險行業外資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落地,同時加快保險行業開放進程,放寬外資金融機構設立限制,擴大外資金融機構在華業務範圍,拓寬中外金融市場合作領域。隨後,央行行長易綱公佈了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具體措施和時間表,銀行、保險、證券等多領域一系列對外開放措施都將在年內陸續落地。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業取得長足發展,引入境外戰略投資者等一系列對外開放舉措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從2003年開始,國有大型銀行紛紛引入戰略投資者,包括交通銀行引入匯豐銀行、建設銀行引入美國銀行和淡馬錫公司、中國銀行引入蘇格蘭皇家銀行等。外資機構的進入一方面使得國有銀行的財務狀況得到了根本性的好轉,同時也通過競爭促使我國金融業在產品設計、市場建設、業務模式、管理水平等多方面進行改革提升。

近年來,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廣度與深度不斷拓展,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金融業機構不斷髮展壯大,國際化經營水平穩步提升。人民幣加入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國際儲備貨幣地位獲得確認,人民幣國際化取得積極進展。從放開境外機構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到“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以及原油期貨上市等,多層次、多元化的金融市場已初見成型。隨著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將為我國和世界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值得注意的是,正如易綱行長指出的,金融業對外開放絕不意味著國門大開,一放了之,在開放過程中必須要遵循一定的原則,一是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原則,二是金融業對外開放與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和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要相互配合,三是重視防範金融風險,使金融監管能力與金融開放度相匹配。惟其如此,才能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大國金融改革開放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