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時父母出錢,這算不算是啃老的行為?

摘要:花父母的錢買房,還得先認清這個現實

買房時父母出錢,這算不算是啃老的行為?

撰文|蜜姐

經歷五一小長假,樓市雖然沒有何以往一樣火爆,但關於樓市的消息卻一直不斷。

從任大炮的"抄底論"(當然這後來又被潘石屹闢謠了),到因鄰國的改革開放段子手們輪番奉上買房秘籍,以及海南限購和資管新規落地等等。

房價再次刺激了國人。

最近,一位著急買房上車的讀者問蜜姐,買房的時候花父母的錢,算不算啃老?買房時父母出錢,這算不算是啃老的行為?

蜜姐的觀點是,不完全算,但你得清楚,現在欠下父母們的債未來要還,現在沒買的房未來也要買。每一種選擇都有壓力,也有風險。

01

不靠父母,什麼時候能在一線買房?

當被問到花父母的錢買房時,蜜姐第一反應就是最近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在某個經濟講堂說的,如果要結婚了,雙方父母和長輩的"六個錢包"能一起湊出首付,建議還是買房好。

六個錢包?就是指男女方的父母、以及爺爺奶奶、姥姥姥爺。

買房時父母出錢,這算不算是啃老的行為?

這個觀點一出,輿論話然。

花父母的錢買房都覺得啃老,現在還要啃到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那去了。簡直不能太赤裸裸地支持啃老。

但是在為這個觀點憤怒之餘,蜜姐覺得還是得先認清一個現實,如果不靠他們,我們要奮鬥多久才能在一線買一套房?

以北京去年的新房數據為例。按住建委公佈的成交數據,北京2017年北京居住類產品成交均價42987元/平方米。

如果要買一套80平米的剛需戶型,去年在北京買一套房平均需要343.9萬,這還是不含稅的價格。按最低首付三成來算,大概就是103.17萬。

購買者一對雙方都是較優渥的中產、無子女夫妻為例。一般購買房產的大部分都是20多歲前往北京等一線打拼的年輕人,事業剛起步。如果資質普通,也不是程序員等相對高薪點的行業,年薪能到20萬就已經很不錯了。

買房時父母出錢,這算不算是啃老的行為?再扣除個人所得稅、五險一金等,稅後到手15萬左右,再扣除房租,剩下10萬出頭。再除開平日吃喝玩樂的各種開支,能存下5、6萬?節省一些的朋友存7、8萬。夫妻兩人一年存款大概15萬左右。

按這樣的情況,需要存夠7年才能湊足首付。

當然,隨著工作年限的增加,個人能力和工資都可能會相應增長,但是,一個殘酷的現實是,房價也在漲,這幾年,你的工資跑贏房價了嗎?

02

就算月薪超過了平均值,卻仍難買到1平米的房子,該怎麼辦?

每每樓市調控的時候,總有一些人出來鼓吹房價要跌,看空樓市,樓市要崩盤,也更指望著房價能暴跌。

但是,蜜姐想說的是,與其麻痺自我,還不如做點實際的事情。

我們看看美國、日本還有香港,就知道,就算是崩過盤的這些地區,當地的房子也不是所有人都買得起的。

買房時父母出錢,這算不算是啃老的行為?

有觀點稱,剛需族要警惕不要做了高位房價的接盤俠。看看過往樓市調控後的場景,指望降價買房真的不太現實。

當然聽鍵盤俠們吐槽、怒罵很過癮,但對於你毫無益處。與其刷手機瞎焦慮或者假裝佛系的淡定,不如走出去實際看看樓市是什麼樣。

有人說,沒錢看房有什麼用。一個億的小目標聽說過嗎?就算做不到這1個億的小目標,定個房子的小小目標總該是可以的吧。

想買房,首先得具象化,想好買哪裡的房,才有動力在別人剁手的時候,你為購房賬戶上的數額上升而高興。買房借力槓桿,很有必要。

所以,無論你是剛需族還是投資客,想買房,首要的是行動起來——掃盤。只有大量的看房,你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好房子,什麼是爛房子。

03

花父母的錢買房,還得先認清這個現實

說了那麼多,是不是現在就應該趕緊買房上車或投資呢?

首先,對於投資這類人,蜜姐的建議是,如果你手中有大量閒置資金,而且可以耐著住樓市近幾年的起伏,投資房子也未嘗不可。

但是,花父母長輩的錢,尤其是沒有更多醫療保障和收入來源的長輩,你得認清一個現實,將他們的存款積蓄掏空了,以後他們怎麼養老?等他們年事已高,急需用錢的時候怎麼辦?買房時父母出錢,這算不算是啃老的行為?

當然,這個現實同樣也適用於剛需族。

如果父母無穩定的收入來源和醫療保險,那麼還是不建議你動用太多他們的錢包。除非你有極大把握自己的職業生涯穩步上升,不會出現滑落或斷層。

反之,如果個人前途有較為樂觀的預期,能夠承受住未來的父母養老和醫療壓力,父母也有穩定收入來源,能暫時不用你贍養,那麼也可以選擇湊錢買房。

所以就需要你做好自己的財務以及職業規劃。算清楚究竟動用錢包的多少才能實現家庭抗風險能力和買房的最優配比。

現在欠下父母們的債未來要還,現在沒買的房未來也要買。每一種選擇都有壓力,也有風險。想要在一線城市紮根,實現階層跨越,這就是代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