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農業奇蹟:又一個袁隆平,他的一株“野草”將養活幾億國人

如果能夠在鹽鹼地裡用海水灌溉種植水稻,那意味著什麼?中國鹽鹼地總面積15億畝,若都能種上“海稻”,按畝產300斤算,每年收成達4500億斤,足以養活2億人。

這看起來像痴人說夢,然而,陳日勝正將這個夢想變成現實。

中國的農業奇蹟:又一個袁隆平,他的一株“野草”將養活幾億國人

自從培育出能在海水或鹽鹼條件中生長的海水稻之後,在湛江的農田中摸爬滾打了30年的陳日勝被稱為“海稻之父”“海稻的締造者”。

有媒體甚至稱其培育的海水稻,是“一個種植界的哥德巴赫猜想”,有望解決全人類的吃飯問題。

就連袁隆平也稱他為“國內最早發現耐鹼性強、抗病性強、生命力強的野生海水稻的專家之一”。

中國的農業奇蹟:又一個袁隆平,他的一株“野草”將養活幾億國人

一份上帝饋贈的神秘禮物

陳日勝畢業於湛江農業專科學校(廣東海洋大學前身),學的是林果專業。從小生活在鄉村的他對大自然和“三農”有著一種天然的深厚情結。

1986年11月的一天,陳日勝和老師羅文列教授一起,到自己的老家廣東遂溪縣虎頭坡的海灘普查紅樹林資源。當兩人穿梭於白花花的蘆葦蕩時,陳日勝忽然看到一株1.6米高,看似蘆葦卻又結著穗子的植物在迎風搖曳。這種野生植物外形太奇怪了,他從未見過。

中國的農業奇蹟:又一個袁隆平,他的一株“野草”將養活幾億國人

憑直覺,陳日勝猜它應該是稻子,可是誰又見過如此高大的“稻王”呢?再說,成熟的稻穗是金黃色,它卻是青白色的,而且穗子頂上有一小撮寸把長的芒刺,看上去又有點像麥子。陳日勝把穗子裡的果實剝開來一看,裡面竟是紅顏色的像米又像麥的顆粒。

中國的農業奇蹟:又一個袁隆平,他的一株“野草”將養活幾億國人

這到底是哪類植物?陳日勝把它摘下來遞給老師看。羅教授仔細察看後,斷定它就是水稻,一種生長在海灘鹽鹼地裡的野生水稻,而且,這株水稻還出現同時開花、結實、抽穗的奇觀!

水稻還能長在海灘鹽鹼地裡?陳日勝產生了濃厚興趣。羅教授說:“中國蘊藏著豐富的種子資源,有眾多的野生稻品種,只不過沒被發現罷了。這是一個新物種,非常珍貴,你發現了它,一定要設法把它保護好育種出來……”

這是一份特殊的“作業”。老師這番話深深地印刻在陳日勝的腦海裡。知道保存的最好方法是通過種植,讓它繁衍子孫後代。他細心取下那株野生海水稻中結出的522粒種子,在海邊開始了艱難的育種工作。

中國的農業奇蹟:又一個袁隆平,他的一株“野草”將養活幾億國人

鹽鹼地裡見證神奇

海水稻一年一熟,試驗週期長,陳日勝單是普選稻種就做了好幾年:1987年種植400株,選擇優良單株51株;1988年種植51個株系,入選15個株系,選擇株高、熟期一致的單株80株……如此選種到1991年,才定型品系為“海稻86”,在10個株系中收穫種子3.8公斤。這批種子成了海水稻的“火種”。

2013年,陳日勝來到廉江縣營仔鎮下洋村,租下鹽鹼地種海水稻。村委會的葉書記特地騎車趕來勸阻說:“這鹽鹼地我們種過,都是顆粒無收。20多年來,我從沒見過裡面能長出什麼,勸你不要再種了,盡浪費錢!”末了這位村幹部還很過意不去地說,你花200元一畝租了我們這些毫無用處的廢地,已經夠虧的了!

中國的農業奇蹟:又一個袁隆平,他的一株“野草”將養活幾億國人

陳日勝知道對方是一片好意,說你就放心吧,保證能長出稻子來。五六天後,綠油油的秧苗破土而出,把葉書記驚得目瞪口呆。村民們見狀,也趕著來播種,陳日勝倒為他們擔憂起來,要知道,普通水稻在鹽鹼地裡是種不活的啊!不料,他們運氣極佳,因這年雨水特別多,把鹽鹼地的鹽鹼濃度沖淡了,稻子照樣長了出來。

10月,正是水稻抽穗灌漿的季節。廣東省的幾位農業專家慕名來到這裡參觀,只見展現在眼前的是格子花布似的無邊無際的稻田。

中國的農業奇蹟:又一個袁隆平,他的一株“野草”將養活幾億國人

金黃色的、青白色的,一大格一大格地交織在一起,在微風的吹拂下,泛起層層“漣漪”,空氣裡瀰漫著稻香。眾人站在田埂上,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地陶醉了。

大家蹲下身子,仔細察看兩種稻子的區別。普通稻子,金黃色的稻穗已彎下了腰,株杆矮,穀粒小且不夠飽滿。

青白色的海稻卻腰桿挺拔,連稻穗也是直的,穀粒飽滿,身高有1.6米,比普通稻子高了一大截。陳日勝說:“到下個月收割時,會有1.8米高,穀粒還會飽滿些。”聽了這話,專家們無不嘖嘖稱奇。

耗盡百萬家財全國試種

2013年秋天廣東因遭受颱風“尤特”的襲擊,大部分地區接連發生強降雨,造成嚴重災害,當時他差點陷入滅頂之災。

“我租種的好多鹽鹼地都很低窪,颱風過來時首當其衝。當時暴雨肆虐,海水倒灌,處於低窪的幾百畝海稻頃刻間化為一片澤國,已經長到半人多高的稻子隨之無影無蹤。眼看一片心血就要付諸汪洋,我是欲哭無淚……”

中國的農業奇蹟:又一個袁隆平,他的一株“野草”將養活幾億國人

海稻浸泡在海水中整整13天。就在陳日勝瀕臨絕望之際,大水退了。讓他驚訝的是,自己的稻子不僅毫髮無損,還長高不少,它們像一排排秦俑,威武雄壯地挺立在那兒。

陳日勝用手捏捏稻穗,發現穀粒又飽滿了許多。這說明海稻被海水淹沒以後,還在不停地吸收養分“長身子”,要是普通水稻,早就完蛋了。

中國的農業奇蹟:又一個袁隆平,他的一株“野草”將養活幾億國人

海稻還有個好處,即使被颱風颳倒了,它照樣能生長而且不影響收成,而普通稻子一旦倒伏就死了。這種稻子的生命力實在太強了,當然與它所處的環境有關。你想,它整天泡在鹽鹼地裡,適應不了只能死亡。

多年種植和反覆的科學實驗,使陳日勝對海稻的特性有了比較深入的瞭解。這種稻子抗鹽鹼、抗病蟲害、不需施肥鋤草,還抗旱、抗澇。但抗澇能抗到什麼程度,他心中無數,這場百年不遇的洪澇卻無意中幫了大忙,破解了懸在陳日勝心中多年的疑問。

中國的農業奇蹟:又一個袁隆平,他的一株“野草”將養活幾億國人

為了試驗種子在不同地域的適應性,陳日勝還專門趕到北京、山東、吉林白城和大慶、遼寧盤錦等地去租地試種,為此不知耗費了多少錢財和精力。

農業是個投資期長、回報低、風險大的行業。這麼多年來,陳日勝都是一人種稻搞研究。為保護新稻種,他一直在進行保護性的投入,產出很少。

這麼長時間的投入,資金從哪來?陳日勝靠多種經營。為了“反哺”育種海水稻,他在桂林、雲浮等地種樹、養魚掙錢,還從事過建築、修路行業。有一次為了籌集資金,他把一件自己最心愛的、價值幾十萬元的收藏品都賣了。

中國的東西就一定要留在中國!

陳日勝知道,要保護好這個新稻種,並讓它迅速壯大造福於民,靠他一個人單打獨鬥是不行的。為此,他2011年10月投資250萬元,在自己的家鄉組建了專業合作社。

專業合作社的建立,為促進海稻的規模化、集約化生產發揮了巨大作用,2014年海稻種植面積從幾百畝一下子擴大到1000多畝。

合作社前期投入巨大,耗盡了陳日勝多年的積蓄。這年冬天,一家日本著名的種子公司找到陳日勝,想合作開發海水稻,條件是他赴日搞研究,待遇好得驚人。陳日勝卻不為所動。

其實這些年來,先後有十幾家國外機構找到他,或尋求合作或要求壟斷稻種,均被他一口回絕。因為陳日勝清楚,去外國研究成果就變成人家的專利了,這是我們的東西,一定要留在中國!

還有一個廣州老闆非常看好海稻的前景,主動登門,願意投入資金,但條件是:將來專利申請成功,國家下達專項科研資金以後,雙方“四六分成”———他六陳四(並先退回其所投前期資金)。“這不是耍手段套取國家寶貴的科研資金嗎?我不幹!”陳日勝發火了。

對方卻振振有詞:“你白白拿四成,有啥不合算的?”陳日勝說:“哪怕倒過來,‘我六你四’,甚至‘我八你二’,我也不幹!除非你真心投資入股,你拿大股份,我也情願。”

幸運的是,北京富程集團董事長了解到他的窘境後,第一時間匯去100萬元支持,笑稱是“為了扶貧”,其實對方是被陳日勝20多年的堅持所感動。後來,陳日勝選擇了和富程集團合作。

苦心人,天不負

合作社運作經費全由合夥人負責,陳日勝得以大展身手。他不僅使海水稻畝產從最初的100斤增至300斤,2012年,又將遂溪產的海水稻送到北京營養源研究所檢測,數據顯示其64%的營養素高於普通精白米,富含膳食纖維、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再加上它沒有施過肥,是純天然的綠色產品,食用對人體健康更有利。

2013年4月,富程集團子公司海稻國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陳日勝擔任副總經理,與40多人的博士和碩士團隊合作。

公司化運作讓海水稻項目進展加快:富程集團聯合國內鹽鹼地集中分佈地區的科研院所,開展海水稻多地試種觀察。試驗點從南到北展開。為此,陳日勝不時要到各地察看試種情況,足跡跨越大半個中國。

海水稻跨區域試驗行不行?海灘鹽鹼地能種,內陸鹽鹼地呢?通過全國試種,陳日勝解決了這兩大疑問:發源於廣東的海水稻,在從海南到東北三省沿海的鹽鹼地裡都能正常生長;地處內陸的黑龍江有多種鹽鹼地,pH值高達9.3,種樹不活,但海水稻種活了。

中國的農業奇蹟:又一個袁隆平,他的一株“野草”將養活幾億國人

多年來,陳日勝在海水稻發源地種植驗證,重度鹽鹼地種下海水稻6年後,土壤得到改良,而中度鹽鹼地只需3年;種植海水稻無需使用化肥和農藥。

陳日勝的海水稻引起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關注。2013年10月18日,中國國家雜交水稻中心副主任馬國輝受袁隆平委派,專程到湛江海水稻發源地考察,並參加了由中科院、國務院食品安全辦、農業部經管司和國土資源部等單位領導和專家參與的考察會。

會上,以中科院院士謝華安為組長的專家組,對海稻的生物學價值、社會價值、經濟價值予以充分的肯定,並提議把這一水稻新品種命名為“海稻一號”。他們認為,“海稻一號”的產業化發展必將對有效解決國家糧食安全、土地和水資源及全國6.3億畝鹽鹼地開發等領域產生一系列重大影響。

專家們還一致認為,海水稻是一種特異的水稻種質資源,建議國家加強全面保護。他們還聯合簽名,將此提議上呈農業部,申請海水稻項目國家立項。

兩座長城,共築中國糧食堡壘

有趣的是,2013年10月10日,在湖南超級稻高產攻關基地,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再創世界紀錄:平均畝產達1026.7公斤。世上的事就這般湊巧:袁隆平與陳日勝都畢業於農校;他們的突破都源於野生稻的發現:

40多年前,袁隆平和助手在海南頭頂烈日,腳踩爛泥,彎腰躬背地在茫茫綠海中一穗一穗地苦苦尋覓,終於在第14天發現了一株雄花花葯不開裂、性狀奇特的植株,由此開闢了雜交水稻新天地,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糧食大幅增產建立了不朽的功勳。袁隆平曾說:“如果沒有野生稻資源,要在水稻優良品種培育上有大的突破是很難的。”

中國的農業奇蹟:又一個袁隆平,他的一株“野草”將養活幾億國人

29年前,陳日勝慧眼獨具,在廣東遂溪雜草叢生的蘆葦蕩裡發現了一株野生海水稻。他說,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對自己影響最大。多年來,陳日勝堅信:海水稻抗澇、抗鹽鹼、抗蟲害的特有基因,將有助雜交稻提升畝產量!

3年前,袁隆平提出,超級雜交水稻未來走“超模”路線,高度達到1.8到2米。而種在湛江的海水稻,株高已達到1.8米到2.3米———如此獨特的“身高基因”,或有助於實現袁隆平的“禾下乘涼夢”:水稻像高粱一樣高,稻穗像掃帚,人坐稻穀下乘涼。陳日勝迫切希望儘快實施“海水水稻種子產業化工程”。在他的夢裡,大海沿岸的不毛之地,內陸的鹽鹼灘,最終都將變成稻花飄香的大糧倉。

袁隆平和陳日勝的“戰場”不同:一個淡水地,一個鹽鹼地。但它們卻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兩座長城,將交相輝映。

一次偶然的發現,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成就了中國農業史上的偉大奇蹟,面對不斷需要投入造成的資金短缺,面對各方拋來的誘人條件,他堅定信念,不忘初心,把一快快荒蕪的鹽鹼地變成稻花飄香的大糧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