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興演繹不一樣的《劉海砍樵》,再次把花鼓戲搬回了大熒幕

在一場音樂節目《天籟之戰》中,著名藝人張藝興顛覆了傳統改編《劉海砍樵》,伴隨著那熟悉的旋律,那一聲聲“胡大姐,劉海哥”,那段塵封已久的記憶,那傳統戲曲文化的瑰寶,又再次浮現在大家眼前。

張藝興演繹不一樣的《劉海砍樵》,再次把花鼓戲搬回了大熒幕

李谷一老師和姜昆老師《劉海砍樵》對唱

湘潭特色(雨湖區)長沙花鼓戲於2011年入選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這一古老而通俗的地方劇種,一個多世紀以來,深深紮根在湘中腹地——湘潭這片熱土上。湘潭特色(路子)的花鼓戲,其演出劇目、聲腔分類、行當劃分與長沙花鼓戲一脈相承。

因受地域文化尤其是湘中山歌、民間小調、地花鼓的薰陶;加上週邊地區一些藝術形式,如邵陽花鼓、衡州花鼓等的滲透,使其在表演風格、演唱方式上又逐漸形成了自己以花鼓曲調為主,又與民歌小調相結合的演唱特色。因此,更具地方色彩,彰顯出“一方山水養一方人”的個性特徵。從而形成了湘潭特色的長沙花鼓戲的演出特徵和十分本土的“草根戲劇”。專家經考察認為:“湘潭的花鼓戲在演出上,重小調、善歌舞、表演風格尤為清新、活潑。這是由於湘潭山區、丘陵各半,原屬古三苗區域,有載歌載舞的民風,勞動者出身的藝人不能不受其影響並將這種品格注入到藝術創造中去的結果。”

一個多世紀以來,湘潭特色的花鼓戲這一地方劇種在傳統上演劇目、聲腔系統分類、角色行當劃分等與長沙花鼓戲一脈相承。又兼容幷蓄周邊的邵陽、衡陽、益陽等地區的花鼓戲元素,因而在上演劇目上面廣戲多。如以小生、小旦、小丑為主要行當的《放風箏》、《捉蝴蝶》、《小砍樵》、《小姑賢》、《小蘭橋》、《打鐵》、《打鳥》、《調叔》、《趕子》、《送表妹》、《摸泥鰍》、《討學錢》、《裝灶王》、《磨豆腐》、《蘆林會》、《磨房產子》、《喜榮歸》、《蔡坤三犁田》等數十個傳統小戲上百年來均為當地百姓所喜愛,久演不衰。

張藝興演繹不一樣的《劉海砍樵》,再次把花鼓戲搬回了大熒幕

花鼓戲《齊白石》劇照

在第五屆湖南藝術節中,湘潭市創作的大型現代花鼓戲《齊白石》榮獲“田漢大獎”。該劇以白石老人生平經典故事為題材,結合了湘潭特色花鼓戲、民謠、山歌、號子以及現代時尚音樂等藝術元素,大量引用湘潭民俗民風,主題鮮明、雅俗共賞,充分彰顯了地域特色。

花鼓戲的傳承

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由本人書面申請,經湘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組織的市級專家委員會評審同意,婁向前、劉慧同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湘潭特色長沙花鼓戲》為湘潭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婁向前,男。1969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本科學歷,國家二級演員,市級代表傳承人,現任湘潭市文化廣新局副局長(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湘潭市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主任、系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湖南省戲劇協會理事、湘潭市戲劇家協會主席、湘潭市文聯副主席(兼)。該同志熱愛黨的文藝事業,為繁榮社會主義文藝創作,豐富人民文化生活等作出了積極貢獻,曾受到中共領導同志接見。

張藝興演繹不一樣的《劉海砍樵》,再次把花鼓戲搬回了大熒幕

韶山非物質文化博覽園

在韶山非物質文化博覽園的非遺大舞臺每天都有國家級、省級、市級非遺傳承人現場表演,山歌對唱、布袋戲、皮影戲、石壩鼓、三棒鼓、花鼓戲等等一系列傳統曲藝節目,應有盡有!如果你想重溫那些年的傳統文化,那就來韶山非遺園吧,我們一起穿越千年,感受古老的燦爛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