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香港經濟實力怎麼樣?

沙漏遺愛

香港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在經濟發展歷程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主要承接美歐列強的產業轉移,製造業得到了蓬勃發展,同時促進了香港轉口貿易的繁榮昌盛。到了七八十年代,恰逢大陸改革開放,香港的製造業對大陸特別是珠三角地區進行大量轉移,是大陸改革開放初期吸引外資的主要來源。

香港的製造業向大陸轉移的過程中,自身的經濟結構轉型也同步進行,到了八九十年代,香港的金融、貿易、旅遊、房地產等產業飛速發展,國際競爭力空前提高。

1997年,香港迴歸祖國,香港經濟實力也達到了輝煌的頂點,GDP達到13445億元,而當年大陸經濟最強的上海也僅為3438億元,尚不及香港的零頭。整個大陸的GDP是74772億元,香港GDP佔大陸比重達到最高點的18%;香港一個地區的進出口總值達到3967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七位,高於整個大陸進出口總值的3525億美元,可見當時香港的對外貿易有多繁榮。

20年後的2017年,由於中國經濟的強勢崛起,並順利進入“WTO”,香港不再是大陸唯一的對外貿易週轉平臺,香港在大陸的經濟地位有所下降,香港GDP佔大陸比重下降到3%左右,歸根結底並不是香港不行,而是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太快。但時至今日,香港仍然是全球的金融中心,與紐約、倫敦齊名,俗稱“紐倫港”;香港仍然是全球重要的航運及貿易中心;香港仍然是全球最自由、最開放的經濟體……

2017年香港GDP為3417億美元,人均GDP為46172美元,世界排名16位,亞洲範圍內排名第四,香港仍然是亞洲最為富庶的地區之一,僅次於卡塔爾、中國澳門地區和新加坡。而在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的2017-2018年《全球競爭力報告》中,香港也高居排行榜第六位。

21世紀以來,中國大陸經濟快速發展,已經成為香港經濟發展的強大後盾,相信香港的未來發展前景會更好!


不如隨風

香港是中國的南大門,是中國對接世界最重要的窗口,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的經濟發展一片欣欣向榮,與中國臺灣、韓國、新加坡一起被被稱為“亞洲四小龍”。改革開放初期,國家正是看準了香港的發展潛力和對接世界的極有地理位置,以及深圳遠離內地,這兩大因素,所以才決定在深圳這篇土地上開展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探索,才有了深圳這個中國經濟特區,珠海、廈門、汕頭的獲批,也同樣是因為這些因素。

但香港最近二十年的發展步伐明顯慢下來了。來看一些數據,就明白了。

上圖是1997年全國34個省、直轄市、自治區、行政特區國民生產總值(GDP)數據和排名情況,可以看到20年前,香港一個市的經濟實力位居全國第二,僅次於臺灣省,比如今的經濟強省廣東、江蘇、山東、浙江高出了幾千甚至上萬億元,通過計算可以知道的確切數據是,當時香港的GDP是廣東的1.89倍、江蘇的2.2倍、山東的2.25倍、浙江的3.14倍。

從圖上還可以看到,早在20年前,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四強格局就已經形成。

再來看看今天的數據。

上圖是我今年年初時統計的數據,當時香港的GDP尚未公佈,現在我們知道香港的GDP為26626.37億港元,折算成人民幣為23049.14億元排在全國第16位。

20年的時間,香港的位次下滑了14位。20年前香港是廣東的1.89倍,20年後廣東是香港的3.9倍。不出意外,2018年深圳、廣州都將順利超越香港。

過去的20年是內地發展最快的20年,但香港受限於面積、思想以及過分依賴金融、消費等因素,與科創、互聯網失之交臂,導致其發展速度被內地遠遠甩開了。


天天說錢

香港政府於2017至2018年度

實際總收入:6124億港元

利得稅1390億元

薪俸稅619億元

印花稅927億元

地價收入1636億元

投資收入198億元

其他收入1330億元

😃😃😃😃😃😃😃😃

香港政府於2017至2018年度

實際總支出4744億港元

基礎建設:891億元

教育 :875億元

社會褔利 :805億元

衛生:700億元

保安:473億元

環境及食物:233億元

經濟 :180億元

其他:757億元

經常開支為3710億港元,

較2016至2017年度增加7.4%

盈餘為1380億港元。

財政儲備在二零一八年三月三十一日預計為10920億港元,另外房屋儲備金則達788億元


香港經貿概況 香港經濟繼2016年實質增長2.1%後,於2017年增長3.8%。政府預測2018年香港經濟將會增長為3-4%。 零售業銷貨額,以名義計,繼在2016年下跌8.1%後,於2017年按年上升2.2%。 勞工市場偏緊。截至2018年1月為止的3個月的經季節性調整失業率為2.9%,2016年則為3.4%。 消費物價繼2017年上升1.5%後,於2018年1月按年上升1.7%。政府預測2018年香港的消費物價將會上升2.2%。 香港貨物出口繼2017年顯著增長8%後,於2018年1月按年上升18.1%。


經濟現況 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 全球服務業主導程度最高的經濟體,服務業佔GDP 90%以上 外來直接投資存量及投資居全球第二位,僅次於美國 1. 最新發展 2017年,香港經濟實質增長由2016年2.1%上升至3.8%。本地方面,私人消費開支的實質增長由2016年1.9%加快至2017年5.4%。投資開支在2016年微跌0.1%後,溫和增長4.2%。外部經濟方面,貨物出口由2016年上升1.6%,加快至2017年實質顯著增長5.9%;服務輸出則繼2016年下跌3.4%後,扭轉為於2017年實質溫和回升3.5%。受環球經濟持續擴張的勢頭和內部需求強勁支持,政府預測2018年香港經濟將會增長3-4%。 零售業銷貨額繼在2016年下跌8.1%後,於2017年按年上升2.2%。然而,勞工市場仍偏緊,截至2018年1月為止的3個月,經季節性調整失業率為2.9%,2016年則為3.4%。同時,消費物價於2017年上升1.5%後,於2018年1月按年上升1.7%。展望將來,消費物價壓力料會有所上升。政府預測2018年香港的消費物價將會上升2.2%。 2017年訪港旅客共5,850萬人次,為本地人口的7.9倍,來自中國內地的旅客佔總數的76%。訪港旅客繼2016年下跌4.5%後,於2017年按年上升3.2%。來自中國內地的旅客增長則繼2016年下跌6.7%,於2017年按年上升3.9%。2017年上半年,與入境旅遊相關的總消費金額為1,417億港元,按年下跌0.2%。 香港經濟的四大支柱產業是:貿易及物流業(2016年該業增加值佔GDP的21.7%)、金融業(17.7%)、專業服務及其他生產性服務(12.5%)和旅遊業(4.7%)。另一方面,香港具有明顯優勢可進一步發展的六項產業是文化及創意產業、醫療產業、教育產業、創新及科技產業、檢測及認證產業,以及環保產業。2016年,這六項產業的增加值佔GDP的8.9%。 2. 財政預算案及施政計劃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2017年10月11日發表施政報告。林鄭月娥強調政府作為「促成者」和「推廣者」的角色,及「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帶來的機遇。政府將積極推動香港作為「一帶一路」及 大灣區的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並鼓勵香港與大灣區法律業界之間的合作。為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林鄭月娥亦列舉一系列促進創新及科技和創意產業發展的措施。政府定下目標,在本屆政府五年任期結束前把本地研發總開支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由0.73%倍升至1.5%。為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政府致力推動本港金融市場的多元化發展。政府將帶頭在下個財政年度發行綠色債券,亦會探討擴大跨境人民幣資金雙向流通的渠道。瀏覽2017施政報告全文,可登入網址。 2018年2月28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2018-19年度財政預算案中,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以推動香港經濟發展。政府將會預留額外500億元支援創科發展,其中200億元用於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創科園)第一期。政府將積極尋求與其他經濟體,包括與「一帶一路」沿線經濟體簽訂自由貿易協定(自貿協定)、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投資協定)和全面性避免雙重課稅協定,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貿易及投資樞紐的地位。另外,政府將會向香港貿易發展局增撥合共2.5億元,協助香港企業把握「一帶一路」和大灣區機遇、推動電子商貿,並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高端會議展覽及採購中心的地位。瀏覽2018-19財政預算案全文,可登入網址。 《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最先於2003年6月簽署,其後雙方多次增加和充實CEPA的內容,於2004年至2013年間,雙方共簽署十份補充協議,擴大市場開放及進一步便利貿易和投資,以促進兩地經貿合作。在CEPA下,除少數違禁物品外,目前所有原產香港的貨物可按零關稅進入內地;香港服務提供者在多個服務領域可享有優惠待遇進入內地市場;兩地亦已簽署了多項專業資格互認的協議或安排。 2014年12月在CEPA框架下簽署的《關於內地在廣東與香港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的協議》(《廣東協議》),率先在廣東對香港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在《廣東協議》的基礎上,2015年11月簽署的《服務貿易協議》在開放的寬度和深度進一步加大,當中包括把大部分在廣東先行先試的開放措施推展至內地全境實施、減少負面清單中的限制性措施,以及在跨境服務和文化及電信領域的正面清單中增加28項開放措施。 在CEPA的框架下《投資協議》及《經濟技術合作協議》於2017年6月簽署。《投資協議》擴大了市場准入承諾至《服務貿易協議》沒有涵蓋的非服務業,並為服務業及非服務業引入投資保護的義務。《經濟技術合作協議》整理和更新香港和內地之間經濟技術合作的內容。其將一帶一路建設經貿領域的合作和次區域經貿合作納入CEPA的制度性框架下。瀏覽CEPA詳情及最新發展,以及關於CEPA對香港影響的分析文章,請登入網址。 3. 投資流向 在直接外來投資方面,香港是極具吸引力的市場。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2017年世界投資報告》,香港於2016年吸納直接外來投資為1,080億美元,全球排第四,亞洲排名僅亞於中國內地(1,340億美元)。在向外直接投資流出方面,香港於亞洲排名第三位,金額達620億美元,排名次於中國內地(1,830億美元)及日本(1,450億美元)。 據政府調查顯示,在2016年底,香港的直接外來投資存量估計為16,260億美元。這些直接外來投資有一大特點,就是許多投資都是在稅務天堂設立的無業務經營公司間接轉移回港的資金。在此背景下,2016年,英屬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荷蘭和百慕大分別佔直接外來投資存量的34.2%、7.7%、6.3%和4.7%。除了稅務天堂外,中國內地仍是香港最重要的直接投資來源地(佔總額的25.7%)。其他主要來源地包括美國(2.5%)、新加坡(2.3%)和英國(2.2%)。大部分直接投資存量均與服務業有關,包括投資及控股、地產、專業及商用服務;銀行業及進出口貿易、批發及零售。 若要查詢進一步資料及協助在香港設立業務,請聯絡香港投資推廣署。 4. 貿易關係及稅務協定 香港是世界貿易組織(世貿)的創始會員,而且一直積極參與其事務。香港亦是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亞太經合組織)及太平洋經濟合作議會的成員。香港是亞洲發展銀行和世界海關組織的正式會員。中國香港亦是聯合國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經濟社會委員會的非正式會員,並參與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而自1994年4月起,香港更成為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屬下貿易委員會的觀察員。除此之外,香港亦自2017年6月起成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的成員。 除了CEPA外,香港分別與新西蘭、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國家(由冰島、列支敦士登、挪威和瑞士組成)、智利、澳門和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簽訂了自貿協定;亦分別與格魯吉亞、馬爾代夫和澳洲正談判締結自由貿易協定。此外,香港亦與19個經濟體簽訂了投資協定,另分別與巴林、墨西哥、緬甸及阿聯酋完成了有關談判;而分別與伊朗及俄羅斯的投資協定則仍在談判當中。另一方面,香港已跟約30個管轄區簽訂全面性避免雙重徵稅協定/安排,跟另外13個國家/地區的談判則在進行中。 近期貿易表現 全球第六大商品輸出地 全球第十五大商用服務輸出地 香港貨物出口繼2017年顯著增長8%後,於2018年1月按年上升18.1%。2018年1月,香港的主要出口市場是中國內地、美國、歐盟、東盟、印度及日本,分別佔香港總出口的54.7%、8.6%、8.5%、7.3%、4%及3.4%。在這期間,香港對上述市場出口的按年變動分別為+29%、+1%、+0.4%、+3.9%、+39.4%及+8%。進口繼2017年上升8.7%後,於2018年1月按年上升23.8%。2018年1月,有形貿易逆差為41億美元,相當於進口貨物總值的8.4%。由於大多數香港公司的生產基地已擴展至廣東,香港的貿易表現部分會受到廣東外發加工活動的影響。2016年,香港對中國內地的總出口,有27.6%涉及外發加工活動,其中本產出口和轉口的比重分別為11.2%及27.7%。 受正在改善的全球貿易環境所帶動,2017年香港的出口增長錄得六年來最大的升幅。由於比較基數較高,預料香港出口增長於2018年將略為放緩。主要下行風險包括:潛在的中美貿易磨擦;歐盟的政治不明朗因素;新興市場的浮動表現;以及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升級。 與中國內地的經濟關係 中國內地最重要的轉口港 中國內地最大的外商投資來源地 中國企業重要的離岸集資中心 中國內地是香港最大的外來投資來源地 迄今為止,香港是中國內地最重要的轉口港。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2017年,58%的轉口貨物原產地為內地,而54%則以內地為目的地。據中國海關統計,香港是中國內地繼美國和日本之後的第三大貿易夥伴,2017年佔貿易總額的7%。 香港是在中國內地最大的海外直接投資來源地。截至2016年底,在中國內地獲批准的外資項目中,44.7%與香港有關。來自香港的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為9,137億美元,佔全國的51.8%。 另一方面,中國內地是香港的主要投資來源地。據香港政府統計處數字,截至2016年底,中國內地在香港的直接投資存量,以市值計算達4,180億美元,佔所有來源地的25.7%。 截至2018年1月,在中國內地註冊成立的金融機構,共有12家持牌銀行和7家代表處在香港經營業務。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等大型機構已在香港開展分行業務。其他內地商業銀行包括北京銀行、東莞銀行、渤海銀行、廣發銀行、華夏銀行及平安銀行則在港設有代表處。 香港也是中國內地企業重要的離岸集資中心。截至2017年12月,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企業有1,051家,其中包括H股、紅籌股及民營企業,總市值為約2.9萬億美元,佔市場總值的66%。自1993年,內地企業通過發行股票在香港集資超過7,000億美元。 2014年11月,滬港通推出,成立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滬港通的推出是中國開放資本市場邁向雙向開放的重要一步。2016年12月,深港通推出,其原則及設計大致與滬港通相似,為兩地股市互聯互通增添一條新渠道,有利鞏固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發展。 2017年7月,香港與內地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合作上線,以促進香港與內地債券市場共同發展。 香港是地區中心 設立地區總部或代表辦事處的熱門地點 亞太地區領先的電訊樞紐 首要的人民幣離岸業務中心 全球最繁忙的國際貨運機場 全球最繁忙的貨櫃港之一 亞洲第三大及全球第七大證券市場 亞洲第二大及全球第四大外匯市場 香港是跨國公司設立地區總部或代表辦事處的熱門地點,藉此管理他們在亞太地區的業務,尤以中國內地為然。據政府一項調查顯示,截至2017年6月,香港共有3,752家地區總部和地區辦事處,代表其位於香港以外地區的母公司,比去年上升1%。在這些公司中,76%是負責在中國內地的業務,由此可見香港的確是與內地經商的平臺。這些公司來自不同的國家和行業。美國在香港設立的地區總部/地區辦事處最多(佔19%),其次是日本(18%)、中國內地(9%)和英國(9%)。在香港的地區總部/地區辦事處大部分屬進出口貿易、批發及零售業(52%)。其他則是專業、商用和教育服務(16%),金融及銀行業(14%),以及運輸、倉庫及速遞服務業(7%)。 香港是亞太區重要的銀行和金融中心。截至2017年底,全港共有191家認可機構和49個代表辦事處;認可機構為國際貿易融資提供的貸款總額和在香港境外使用的其他貸款總額分別為633億美元和3,587億美元。據國際結算銀行調查顯示,2016年,香港是亞洲第二大和全球第四大外匯市場,平均每日成交額達4,370億美元。 自中央政府在2009年7月推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計劃以來,香港的離岸人民幣業務迅速擴大,成功推出了更多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包括貿易融資、股票、債券和基金。由計劃推行後截至2015年10月,香港銀行處理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金額達21萬億元人民幣,佔全球約70%。截至2016年11月,不計算人民幣存款證,在香港的人民幣存款達6,280億元人民幣,是2009年7月時的10倍有多。 以市值計算,截至2017年12月,香港是亞洲第三大和全球第七大證券市場。香港交易所共有2,118家公司上市,其中324家公司在創業板掛牌。香港股市總市值達4.35萬億美元。 香港是亞太區領先的電訊樞紐。住宅固網和住宅寬頻的普及率分別超過90%及85%。香港的流動電話用戶超過1,700萬,是香港總人口的兩倍以上,其中逾90%是2.5G和3G/4G流動電話用戶。現時全港有44,000個公共Wi-Fi接入點。 香港是世界上備受歡迎的營商及大型會議舉辦地點。每年有超過300個國際會議及展覽會在香港舉行。舉例來說,2005年12月,香港舉辦第六屆世界貿易組織部長會議,並通過香港宣言。2008年12月,香港主辦首個在美國以外舉行的克林頓全球倡議國際會議。 基建發展 港珠澳大橋由3部分組成,包括主橋,香港、珠海及澳門的口岸,以及三地的連接路。港珠澳大橋具有特別重大的價值,將進一步推動香港、澳門和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大橋將大大減省旅客和貨物往來香港與珠三角西部的成本和時間,加快珠三角與鄰近省份的經濟融合,並增強其競爭力。工程已於2009年12月動工,項目預計於2017年完工。 同時,全長26公里的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從西九龍總站直達深圳、東莞及廣州,旅途時間將大為縮短。更重要的是,高鐵香港段將成為目前正在全速建設的長達16,000公里的國家高速鐵路網的一部分,將使香港與內地的經貿聯繫更加密切。高鐵建成後,從香港到北京、上海,行車時間將分別縮短至約10小時和8小時。項目預計於2018年完工。 除跨境基建外,政府已承諾推行其他大型基建項目,以改善本地的交通運輸系統,促進文化藝術的長遠發展,以及向市民提供優質的生活空間。有關香港鐵路的網絡擴展,西港島線、觀塘線延線及南港島線(東段)已開通;沙田至中環線則預計於2021年竣工。另外政府已宣佈《鐵路發展策略2014》,為香港直至2031年的鐵路網絡發展提供規劃框架,覆蓋本地約七成半人口居住的地區,以及八成半的就業機會。此外,在前啟德機場跑道興建的新郵輪碼頭。新郵輪碼頭共有兩個泊位,具備完善的配套設施,足以應付和配合兩艘總噸位達220,000的巨型郵輪同時停泊。 香港國際機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貨運樞紐,也是全球十大最繁忙的客運機場之一。機場管理局指香港國際機場現有的雙跑道系統即將飽和,因此需要擴建。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建造工程已於2016年展開,整項建造工程將於2024年完成,而新跑道則預期於2022年啟用。 就碼頭的發展,政府已公佈「香港港口發展策略2030研究」及「青衣西南部十號貨櫃碼頭初步可行性研究」的結果,預計香港貨運量在未來仍有增長。為應付未來直至2030年的吞吐量增長需求,必須提升現時貨櫃碼頭的處理能力及相關基礎設施。改善措施包括將昂船洲公眾貨物裝卸區升級為現代貨櫃處理設施,供遠洋輪船或內河船隻使用;將現時實際環境能夠容納遠洋輪船的內河碼頭泊位發展為遠洋及內河兩用設施;於葵青貨櫃碼頭提供更多駁船泊位,以紓緩河運貨櫃吞吐量增加所造成的擠塞;以及善用碼頭周邊的土地及其他設施,以提升營運效率和應付未來轉運量增長。


人在旅途灑淚時

任何事物都是有對比才有差別。之所以有那麼多人認為香港的經濟形勢不太好,是因為近幾年國內的發展勢頭太過迅猛了。但是,香港依然具有獨特的優勢和競爭力

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

,與紐約、倫敦並稱為“紐倫港”,連續第23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香港在便利營商排名榜位列全球第五,在開辦企業和繳納稅款方面均高踞第三位。在世界享有極高聲譽,被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

香港除了擁有豐富的國際市場推廣經驗,而且法制健全、貨幣自由兌換、集合了世界一流專業人才,再加上低稅率、基建設施完善,營商環境的多面優勢,未來發展可期。

2017年,受外部環境改善和內需平穩增長的帶動,香港經濟穩步提升。

香港實際GDP:2017年香港GDP實際增長3.8%,高於此前10年平均2.9%的增長率,是2011年以來最快增速。

香港就業情況:2017年總就業人數增至385萬人的歷史高位,年底失業率和就業不足率分別為2.9%及1.1%,是1997年後的最低水平,繼續保持全民就業。

內地現在已經越來越開放,不少城市的硬件環境也已經趕超香港。在這種情況下,香港也需要與時俱進,儘快調整定位和轉型。

預計2018年落成使用的交通基建項目,包括港珠澳大橋和廣深港高鐵等,將加強香港與粵港澳大灣區主要城市之間的聯繫。在粵港澳大灣區戰略下,發展深港邊界毗鄰地區為“深港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引進國內外頂尖企業、研發機構和高等院校建立科研合作基地。

香港表示,要把握機遇,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更好地融入我國發展大局。這些有利因素配合發揮香港的獨特優勢,香港才能再次為我國的發展創造不可替代的價值,也自然可以鞏固自己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關注:粵港澳大灣區,好內容等著您】


粵港澳大灣區

香港的經濟實力仍在增長,但相對於大陸的快速崛起,香港的經濟優勢在逐漸消除。

(香港維多利亞灣)

2017年香港高GDP23068億元,排在全國34個省市區的第16位。在城市排名中,僅次於上海和北京,排在全國第三,但排在第四的深圳和其僅有630億元的微弱差距,廣州和香港也只有不到1600億元的距離。相對於北上廣深7%左右的增速,香港3%的增速還是遜色不少。到2020年,香港的排名在所有省市區中鐵定是20名開外,同時也會被深圳和廣州超越。

如果時間倒退到大陸市場經濟初建的1994年,香港經濟牛得不得了。該年香港GDP是11705億元,而大陸地區才有48637億元。香港佔大陸經濟總量比重達24%,和2017年的2.8%相比,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1994年的香港,經濟總量比大陸第一、第二、第四大省廣東、江蘇和浙江的總量還高。

1994-2017年,大陸GDP由48637億元增長到827122億元,增長了16倍,同期的香港由11705增長到23068億元,只增長了97%。

20多年來,香港的發展速度不僅和大陸比起來有些慢,甚至和美國比都顯得發展較為緩慢。1994-2017年香港名義GDP年均增長率3%,而同期的美國年均增長率4.33%,比香港快1.33個百分點。

但香港依然保持了較高的經濟水平。2017年香港人均GDP46223美元,不盡遠高於大陸的8836美元,甚至比日本的38441美元、德國的44594美元、英國的39793美元和法國的38562美元都更高。

(香港中銀總部大廈)

在2016年世界500強企業中有四家香港本土企業入圍來寶集團、怡和集團、長江和記和友邦保險,另外兩家總部位於香港的內地企業入圍:華潤集團和聯想集團。


紅谷新視界

說到香港經濟實力不能只比GDP!


香港經濟:

軟實力香港的文化(電影方面)

沒有任何一個城市的成就可以和香港作比較,作為一個幾百萬人口的彈丸之地,香港電影曾經叱吒風雲。其實港產片從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風行,即使是在內地,港產片VCD、DVD也是多如牛毛,琳琅滿目。到了80年代,特別是90年代香港已經發展成“東方好萊塢”,是港產片的“黃金時代”!比如男星梁朝偉、周星馳、周潤發、成龍、劉德華、李連杰、張國榮、鄭伊健、吳孟達等,女星張敏、張曼玉、梅豔芳、鐘楚紅、關之琳、鄭裕鈴、毛舜筠、林青霞、劉嘉玲、吳倩蓮、鍾麗緹等,都在港產片90年代的鼎盛時期大紅大紫。


不僅僅在電影領域,香港在歌舞創作,藝術文化等等各個方面都很少地區可以企及!你有經濟沒有它的文化,有文化的地方沒有這麼牛逼的電影電視劇作品。論城市來說,香港是新加坡加好萊塢,一個城市集合金融、電影音樂創作又是世界中心城市的僅有香港一個而已。

文化二(歌曲)

香港,一個彈丸之地,上個世紀70年代——90年代這短短二十年左右的時間,在“自由,開放,吸收”的精神指引之下,現代流行音樂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成為華語流行樂的輝煌先聲。在這時期內,閃現了一大批個性突出,才華橫逸的音樂人,他們以無數光芒四射,風格各異,至今仍然傳唱不息的經典作品,創造了香港流行樂的一個黃金時代。




看完這些你覺得還有哪裡可以比得過香港,作為中國人為香港感到自豪!!


天空過客

現在的香港經濟實力怎麼樣?首先要知道什麼叫經濟實力,經濟實力有很多指標,除了GDP、還有GNP、人均GDP、總部經濟、外匯儲備、金融發展指數、對外投資總額、海外資產總額等等20多個指標。

可以說現在的香港經濟實力還不錯,畢竟都追平巴黎世界第四了。儘管GDP低了點,但是香港海外資產是5萬億美元,僅次於美國和日本,對外投資總額僅次於大陸和美國,而且和大陸差不多。外匯儲備也是世界第六,GNP、總部經濟更是沒得說。GDP是本土經濟實力,其餘這些是經濟影響力,一個城市的經濟實力是要算經濟影響力的。

其實香港的發展並沒有人們想象中“ 速度遠慢於大陸” 那麼誇張,只是侷限於面積、本地投資機會有限,大部分資金只能在全世界尋找投資機會。香港整體財富的增加速度一直都不低,無論是私人財富還是政府收入。

只是內地城市與之比較往往無視了人家的海外投資量,單單跟人家比較本地GDP。但是香港一個700萬人的小城,海外投資就差不多抵得上全國,這點不去考慮,只看本地GDP就說比人家強(比如上海),這就有點牽強了。

現在的香港經濟實力怎麼樣?客觀而言,香港的經濟實力依然非同一般,大陸還沒有哪座城市可以與之匹敵!

對此觀點你有異議嗎?


沙漏遺愛

曾經,香港對內地人是遙不可及的一個夢,代表著財富、明星、時尚、傳奇、金融中心、紙醉金迷、國際大都市等等離當時國人很遠的另一個陌生的地方。

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香港似乎變得越來越不重要,不獨特,不神秘,不驚豔,像從風華絕代到美人遲暮。

這幾年,“香港經濟越來越差”、“香港正在淪為二線城市”的聲音不絕於耳。

香港真的衰落了?

1997年,香港以大陸千分之六的人口和約萬分之一的面積,創造了相當於當時中國大陸20%的GDP,而如今卻遠不及中國大陸經濟總量的零頭。

甚至連深圳的經濟總量都已超越香港。

香港經濟面臨諸多挑戰。

首先,香港製造業徹底空心化,服務業成為經濟增長的唯一支柱。

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消費拉動,投資的邊際貢獻率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樣的經濟結構穩定性弱,經濟增長缺乏後勁。

其次,香港的科技行業明顯落後。

這也是因為現在的香港幾乎沒什麼製造業了,自然研發投入就少,但這也陷入了惡行循環,使得發展高技術產業就更難了。

最後,香港的經濟特點導致它過於依賴對外貿易,容易受到外來經濟危機的衝擊。

受到08年經濟危機的衝擊,香港2009的GDP出現了負增長(-2.5%),之後受到全球經濟發展疲軟的影響,年增速基本保持在2%到3% ,很少再重現10多年前6.5%的雄風。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香港的優勢還在。

香港在國際化、營商環境指數方面排名還是很靠前的。

比如,在營商環境方面,世界銀行2017年10月31日發佈《2018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香港特區在便利營商排名榜位列全球第五,在開辦企業和繳納稅款方面均高踞第三位。

除此之外,香港依然具有獨特的優勢,其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貿易中心的作用依然是不可替代的。

香港未來依舊可期。

2017年12月31日,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文表示:

香港特區2017年前三季經濟實質增長3.9%,預計2017年全年增長達3.7%,將實現近6年來最高增速。由於環球經濟整體勢頭向好,美國、歐洲和日本經濟穩步改善,內地也保持中高速增長,香港2017年首10個月出口貨量增長6.5%,增幅是2010年以來的高位,服務輸出也持續改善。

對於香港未來的發展,香港特區政府已經畫好藍圖。

2017年12月15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

香港要把握機遇,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要把握機遇,把專業服務做得更好。希望香港的專業服務團體、專業人士能抓住這個機遇,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或“一帶一路”沿線地區。

“一帶一路”給香港帶來新的增長點。

“一帶一路”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中,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有能力給參與國家提供強有力的資金和平臺支持。

可以預見,在未來,香港和內陸的經濟將會更加融會貫通,互相依賴。

香港可以乘著高速發展的中國這艘大船,繼續保持自己的高競爭力,在世界上立足。


雲掌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