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死了都要漲”——這是炒房者的心理邏輯!

洛陽的房子能不能入手啊?

天津濱海值不值得投資啊?

成都置業好啊?還是烏魯木齊置業好啊......

房價:“死了都要漲”——這是炒房者的心理邏輯!

小司通過留言注意到哈,朋友們的住房需求心理,帶有房產投資的意識。

房價:“死了都要漲”——這是炒房者的心理邏輯!

說白了,就是想炒房!

房價: “死了都要漲”——這是炒房者的心理邏輯!

房價:“死了都要漲”——這是炒房者的心理邏輯!

小司知道,中國的房地產價格的起起落落讓很多人看不懂。

不少人認為房價暴漲是認為爆炒的結果,樓市的調控政策得從抑制房地產投資開始,甚至逐步發展到抑制房地產投資。

然而,每一次調控之後,房價都有反彈。

這種現象跟股票一樣,這種“死了都要漲”的勁頭是受其內在規律支配的。

那麼,回過頭來,小司問大家:炒房掙錢嗎?

很多人都會回答掙錢!但大多數只是在外行看熱鬧,並沒有內行看門道。

買的沒有賣的精!

那麼誰在賣房呢?當然是開發商在賣!

說白了,炒房客只是在中間過一手,投機而已,每次投機都能賺錢,難道開發商傻嗎?

難道開發商自己不會炒房?

難道開發商在賣房的時候看不到不到房產增值?

房價不是那些深夜排隊買房買樓的炒房能超高的?

那麼炒房客是怎麼賺錢的呢?想回答這個問題必須要了解開發商為什麼自己不願意炒房!

房地產開發商的融資成本非常高,賣期房價格的低廉,而賣現房的價格高昂,現房價與期房價之間存在巨大的差價。

開發商心裡很清楚,我的房子蓋好了,兩年後可能升值一倍。

但如果捂盤不賣的話,開發商融資成本和利息到兩年後也可能翻了一倍,並且還有可能承擔一系列的運營風險。

小司:沒有人是傻子......

說一個故事:這種故事在生活中很常見!

市中心的小區裡住著有六人,六人每人各有一套房,房產價值都值100萬。

其中,一個是開發商,一個是炒房客,一個已婚的自有住房者,一個是未婚的自有住房者,一個是未婚的租房客,最後一個是拆遷戶。

開發商和這個拆遷戶同住在一個小區裡,開發商給了拆遷戶一套郊區的回遷房和40萬存款。

但開發商拿到了拆遷戶的地,找銀行融了資,蓋了一棟樓,這棟樓總共有20套商品房,10套期房、10套現房,期房每套80萬,現房每套120萬。

房子賣慢,開發商心急如焚,每年還給銀行的6%~7%融資利息都很高的,每拖一個月,利潤就少一個月,本金還款時間就越近,甚至可能血本無歸。

資金鍊越來越緊張,開發商漸漸坐不住啦!

這個時候,炒房客來啦,給開發商提供了一筆民間融資,利息每月2%,本金不急著還,每月融資利息一定要還。

而且炒房客還一次性了買了十套,付了800萬給開發商。

於是開發商就不著急了,等到時間過了兩三年,這棟新開發的樓盤周圍的商鋪也興旺起來了,人也多了,開發商的房子自然而然地也就賣出去了。

而且現房價格是以每套150萬的價格成交的。炒房客也在這個時候瞬時把手中的房子按市場均價賣出,完成了房產投機的全過程了。

那麼,誰賺了,誰賠了呢?

開發商賺了,幹了房地產開發,賺了大頭。

炒房客賺了,期房成本套了現房的價格,賺了中頭。

已婚的自有住房者也賺了,賺了小頭。

跟著周邊的房地產開發,房產增值了,但僅有一套住房,也不能賣。

只能租出去一個房間,賺了租金。

未婚的自由住房者也賺了,房產也增值了,但未婚妻嫌房子太老,他只能賣舊房買新房,恰好他買的是拆遷戶在郊區的回遷房,加上裝修費,不賺不賠。

拆遷戶賣了兩次房,第一次的自有住房賣了,第二次的回遷房賣了,也掙了不少錢,但他得搬到離市區更遠的地方住。

只有那麼在市區拼命打工的租房客,他得更努力地讓自己的薪水去追趕房價......

房價:“死了都要漲”——這是炒房者的心理邏輯!

小司通過總結,發現了規律,即:所謂的“投機性炒房”,無非是在價格偏離價值的時候賺取差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