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死了都要涨”——这是炒房者的心理逻辑!

洛阳的房子能不能入手啊?

天津滨海值不值得投资啊?

成都置业好啊?还是乌鲁木齐置业好啊......

房价:“死了都要涨”——这是炒房者的心理逻辑!

小司通过留言注意到哈,朋友们的住房需求心理,带有房产投资的意识。

房价:“死了都要涨”——这是炒房者的心理逻辑!

说白了,就是想炒房!

房价: “死了都要涨”——这是炒房者的心理逻辑!

房价:“死了都要涨”——这是炒房者的心理逻辑!

小司知道,中国的房地产价格的起起落落让很多人看不懂。

不少人认为房价暴涨是认为爆炒的结果,楼市的调控政策得从抑制房地产投资开始,甚至逐步发展到抑制房地产投资。

然而,每一次调控之后,房价都有反弹。

这种现象跟股票一样,这种“死了都要涨”的劲头是受其内在规律支配的。

那么,回过头来,小司问大家:炒房挣钱吗?

很多人都会回答挣钱!但大多数只是在外行看热闹,并没有内行看门道。

买的没有卖的精!

那么谁在卖房呢?当然是开发商在卖!

说白了,炒房客只是在中间过一手,投机而已,每次投机都能赚钱,难道开发商傻吗?

难道开发商自己不会炒房?

难道开发商在卖房的时候看不到不到房产增值?

房价不是那些深夜排队买房买楼的炒房能超高的?

那么炒房客是怎么赚钱的呢?想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了解开发商为什么自己不愿意炒房!

房地产开发商的融资成本非常高,卖期房价格的低廉,而卖现房的价格高昂,现房价与期房价之间存在巨大的差价。

开发商心里很清楚,我的房子盖好了,两年后可能升值一倍。

但如果捂盘不卖的话,开发商融资成本和利息到两年后也可能翻了一倍,并且还有可能承担一系列的运营风险。

小司:没有人是傻子......

说一个故事:这种故事在生活中很常见!

市中心的小区里住着有六人,六人每人各有一套房,房产价值都值100万。

其中,一个是开发商,一个是炒房客,一个已婚的自有住房者,一个是未婚的自有住房者,一个是未婚的租房客,最后一个是拆迁户。

开发商和这个拆迁户同住在一个小区里,开发商给了拆迁户一套郊区的回迁房和40万存款。

但开发商拿到了拆迁户的地,找银行融了资,盖了一栋楼,这栋楼总共有20套商品房,10套期房、10套现房,期房每套80万,现房每套120万。

房子卖慢,开发商心急如焚,每年还给银行的6%~7%融资利息都很高的,每拖一个月,利润就少一个月,本金还款时间就越近,甚至可能血本无归。

资金链越来越紧张,开发商渐渐坐不住啦!

这个时候,炒房客来啦,给开发商提供了一笔民间融资,利息每月2%,本金不急着还,每月融资利息一定要还。

而且炒房客还一次性了买了十套,付了800万给开发商。

于是开发商就不着急了,等到时间过了两三年,这栋新开发的楼盘周围的商铺也兴旺起来了,人也多了,开发商的房子自然而然地也就卖出去了。

而且现房价格是以每套150万的价格成交的。炒房客也在这个时候瞬时把手中的房子按市场均价卖出,完成了房产投机的全过程了。

那么,谁赚了,谁赔了呢?

开发商赚了,干了房地产开发,赚了大头。

炒房客赚了,期房成本套了现房的价格,赚了中头。

已婚的自有住房者也赚了,赚了小头。

跟着周边的房地产开发,房产增值了,但仅有一套住房,也不能卖。

只能租出去一个房间,赚了租金。

未婚的自由住房者也赚了,房产也增值了,但未婚妻嫌房子太老,他只能卖旧房买新房,恰好他买的是拆迁户在郊区的回迁房,加上装修费,不赚不赔。

拆迁户卖了两次房,第一次的自有住房卖了,第二次的回迁房卖了,也挣了不少钱,但他得搬到离市区更远的地方住。

只有那么在市区拼命打工的租房客,他得更努力地让自己的薪水去追赶房价......

房价:“死了都要涨”——这是炒房者的心理逻辑!

小司通过总结,发现了规律,即:所谓的“投机性炒房”,无非是在价格偏离价值的时候赚取差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