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花:“明明是我先的……是我!把名字還給我!”

瓊花雖美,卻總是和“國破山河在”的故事捆綁在一起。在隋煬帝的傳說中,它總是被演繹為導致隋朝滅亡的罪魁禍首。這“無雙”的

瓊花,更在金人南下時隨著揚州城一起被毀了,在宋人的詩文裡,它總是用以抒發亡國之痛。

雖然隋煬帝開鑿運河不會只為了看一眼瓊花的真容,但是後人編纂的故事中總是把他的動機簡化,這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瓊花的美麗和珍貴。等等!今天的主角不是繡球莢蒾嗎?為什麼要從“瓊花”講起。

這一切,都與植物命名和流傳過程中的“張冠李戴”有關。

瓊花:“明明是我先的……是我!把名字還給我!”

繡球莢蒾。

植物界的白學現場

在說混亂的命名前,我們先來看看學名。今天的中國植物誌對繡球莢蒾(Viburnum macrocephalum)和瓊花(V. m. 'Keteleeri')均有記載。事實上,繡球莢蒾是瓊花偶然出現的一個變異,由於花序上沒有可育花,這個變異不能產生種子,但是它偶然被人類發現,從而成為了一個品種。

對,結論說在前:繡球莢蒾是瓊花的品種。但為什麼,從學名看是反過來的呢?明明,明明是瓊花先來的,為什麼到了命名這兒會變成這樣?

瓊花:“明明是我先的……是我!把名字還給我!”

瓊花,周圍一圈大朵的即是不育花。

這是因為拉丁學名的命名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都只有西方人參與,名稱出現的順序也體現著西方在認識世界時的過程。繡球莢蒾先於瓊花被西方的植物學家發現並定名,發表新物種時依據的是上海鳳凰山採集的花序上全為不育花的標本,所以後發現的瓊花只能屈居變型的位置。

瓊花:“明明是我先的……是我!把名字還給我!”

“後來居上”的繡球莢蒾。

另外,這種僅僅和原種有微小的變化而設立的變種或變型,現在大多重新被處理為品種了,所以瓊花的地位一再跌落。

這種現象在植物裡還是很常見的:蝴蝶戲珠花也因為比粉團莢蒾發現並定名得晚,所以被定位後者的變種,而現在和瓊花一樣,也成了一個品種。

玉蕊、山礬,另有其花

現在我們在稱呼一種植物的時候,可以將中國植物誌上記載的正式中文名作為依據。然而古時中國稱呼植物沒有統一的中文俗名系統,所以異物同名和同物異名的情況非常普遍

中國植物誌上被稱為“瓊花”和“繡球莢蒾”的植物,古時也有很多不同的稱呼,比如玉蕊山礬等等。瓊花之名自宋代有之,最早可能來自宋代王禹偁[chēng]《后土廟瓊花詩》序:“揚州后土廟有花一株,潔白可愛,且其樹大而花繁,不知實何木也,俗謂之瓊花。因賦詩以狀其態。”

瓊花:“明明是我先的……是我!把名字還給我!”

瓊花背面觀,可以看到萼筒依然存在,擴大的是花冠。

後有人指出“瓊花”即“玉蕊”,如清代《廣群芳譜》所載“玉蘂[ruǐ]按宋祁曰,維揚州后土廟有花正白,曰玉蘂,王禹偁愛賞之,更稱曰瓊花”;但是宋代周必大又有《玉蕊辯證》雲:“條蔓如荼[tú]蘼,冬凋春茂,柘葉紫莖,玉蘂花苞初甚微,經月漸大,暮春方八出,須如氷[bīng]絲,上綴金粟,花心復有碧筩[tǒng],狀類膽瓶。”

那宋人所說的瓊花是什麼?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一直相傳瓊花僅揚州后土祠有一棵,後世不斷有人宣稱瓊花之珍貴,甚至稱其為“無雙”並在其側修“無雙亭”,如宋《山房隨筆》所記:“揚州瓊花,天下祇一本,士大夫愛重,作亭花側,扁曰無雙。”

因此綜合來看,根據周必大的描述,“玉蕊”更像是植物誌中記載的瓊花,而古人所說的“瓊花”在當時很可能指的是今日的繡球莢蒾——因為瓊花在南方山野間常見,而瓊花的全不育花變異類型則很難見到,也許這也催生了隋煬帝為看“瓊花”下揚州的傳說。

瓊花:“明明是我先的……是我!把名字還給我!”

后土祠今為瓊花觀,被闢為揚州市旅遊景點。

玉蕊如今在植物誌中指的是玉蕊科玉蕊屬的植物。我國的玉蕊屬植物僅分佈在海南、臺灣和雲南狹窄的熱帶地區,和古時所說的“玉蕊”分佈上並不重合,但是它們的花蕊比瓊花更加華麗,擔當得起這個名字。

瓊花:“明明是我先的……是我!把名字還給我!”

至於山礬則可能是對瓊花的錯誤附會,植物誌中的山礬指的是山礬科山礬屬的植物。這個屬的物種大多和瓊花一樣開白色小花,但是形態上和繡球莢蒾相差甚遠。《廣群芳譜》中記載的山礬與植物誌中的山礬相似,可能為同物。

“繡球”,另有他物

揚州被金人鐵騎踏破後,后土祠的瓊花很可能隨著城破而被毀,瓊花難以尋得,後人開始種植“聚八仙”以代替瓊花。“聚八仙”又稱“八仙花”,它到底指的是什麼,也一直眾說紛紜。古人已經注意到了聚八仙和瓊花的不同,描述卻總是互相摘抄且語焉不詳,給後世帶來了無窮麻煩。有人認為“聚八仙”指的是瓊花,有人認為其與“八仙花”為一物。

“八仙花”這個名字基本穩定下來是在清代,指的就是如今的繡球《清稗類鈔》記載“八仙花為落葉小灌木,高四五尺許,葉對生,橢圓平滑。花大而美豔,多數叢集如圓球,故又稱聚八仙。其萼能變量種顏色。俗謂之洋繡球”,變色這個特徵很明確地指向了繡球這個物種。 中國植物誌誤認為《廣群芳譜》等古籍中的“繡球”指的是古時的“瓊花”,為了與現在的繡球區分,因此把今天的主角定名為繡球莢蒾。

瓊花:“明明是我先的……是我!把名字還給我!”

現在我們見到的繡球莢蒾都是扦插來的,它們往往會嫁接在瓊花的枝幹上。這些繡球莢蒾的枝條可能就來自揚州后土祠那棵“無雙”的“瓊花”,也有可能后土祠的“瓊花”早已隨著金軍入侵揚州城而消失了,我們種植的繡球莢蒾是後世重新出現的變異。

亂歸亂,花兒美就好

繡球莢蒾和繡球並沒有什麼親緣關係。它們都有碩大的不育花,開花時乍一看都是一團團的花球,無怪乎古人有時把它們混為一談,然而其實仔細看就能發現區別——它們花朵的結構完全不同,長得像只是因為趨同演化。

繡球科繡球屬的可育花都是五數花,有五枚花瓣和五個萼齒,不育花則是萼片極端擴大形成的,所以不育花的中心通常還長著花瓣和花蕊。不育花中的花瓣一般會保持一個小球的形狀,不過在某些情況下也會打開,形成“花中花”的奇妙景緻。

瓊花:“明明是我先的……是我!把名字還給我!”

繡球不育花特寫。

五福花科的莢蒾屬植物雖然也是五數花,但是花冠合生形成筒狀,一些莢蒾的花冠有明顯的長筒,比如蒙古莢蒾、壺花莢蒾和煙管莢蒾。莢蒾屬具有不育花的種類比較少,它們的不育花來自花冠(合生的花瓣)擴大,所以一般是五裂的,而且中心不會和繡球一樣再長花瓣

瓊花:“明明是我先的……是我!把名字還給我!”

花冠筒比較明顯的蒙古莢蒾。

莢蒾屬吸引傳粉者的方式更為多樣,大多數種類都採用了“花”海戰術,將較小的花朵湊在一起形成一個較大的花序增加面積,使花朵更加醒目的同時還比較節約能量。

瓊花:“明明是我先的……是我!把名字還給我!”

瓊花花序中心集中的可育花。

在莢蒾屬之中,不同的莢蒾又有不同的招數:有些種類花期極早,在其它植物開花之前搶佔先機,比如香莢蒾;有些種類單朵花就很大,靠實力吸引傳粉者,比如紅蕾莢蒾;有些種類產生了碩大的不育花,比如

瓊花、蝴蝶戲珠花和歐洲莢蒾,這三個物種都有花序上全為不育花的品種

具有不育花的莢蒾屬物種,大部分都是重要的園林觀賞植物。蝴蝶戲珠花是個非常形象的名字,瓊花的不育花花冠裂片幾乎是等大的,而蝴蝶戲珠花的不育花則是兩側對稱的,看起來就好像翩翩蝴蝶,圍繞著中心的“珠”——即可育花——在飛舞嬉戲。

瓊花:“明明是我先的……是我!把名字還給我!”

蝴蝶戲珠花。

瓊花的全可育花變異(可育花都變成不育花)即為繡球莢蒾,蝴蝶戲珠花的全可育花變異即是粉團莢蒾,而歐洲莢蒾的全可育花變異俗稱歐洲雪球。

瓊花:“明明是我先的……是我!把名字還給我!”

瓊花:“明明是我先的……是我!把名字還給我!”

←左右滑動查看→歐洲莢蒾(左)及其品種歐洲雪球(右)。

分類學很難,物種的名稱也非一成不變。隨著名稱的不斷變化,我們也可以摸索到歷史變遷的脈絡。

在物種俗名逐漸穩定下來的今天,瓊花和繡球莢蒾的栽培已遠遠超出揚州的範圍。雖然它們耐寒性稍差,但即使在北京露地栽培過冬也沒有問題,讓我們在很多地方都可以感受到瓊花和繡球莢蒾的那一份驚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