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這位暴君在位14年,卻為中國留下三大遺產,至今我們仍受益無窮


這位暴君在位14年,卻為中國留下三大遺產,至今我們仍受益無窮

"帝者,生物之主,興益之宗。"

古中國是一個以封建帝制為主體制度的國家,而皇帝便是對當時的最高統治者的稱呼。自秦始皇稱帝成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君王到大清王朝覆滅,我國一共有過494位皇帝,而其中便有有許多暴君。他們通常嚴刑峻法,大興土木使得民不聊生。而其中最著名的便數秦始皇嬴政與隋煬帝楊廣。然而雖身為暴君,他們卻依舊為中國歷史留下了巨大貢獻。就比如秦始皇的萬里長城以及我們今天要說的隋煬帝的三大工程。

隋煬帝是歷史上公認的暴君也是一名亡國之君,每次談起他歷史上也都是負面的評價。在他在位的十四年間,他大肆的派遣民力修建土木,運河,使得老百姓叫苦連天,也使得他的惡名不脛而走成為了歷史上有名的暴君。

這位暴君在位14年,卻為中國留下三大遺產,至今我們仍受益無窮

但隋煬帝真的就如同史書所說的那樣毫無值得他人稱道之處,對中國的發展沒有任何功勞嗎?

創造科舉制度

科舉制度可謂是中國選官制度上的一項壯舉,在極大程度上增加了選官制度的科學性,使得有才能之人能被相對公平的挖掘出來。並且,科舉制的創立也為唐朝的興盛做了嫁衣,對後朝可謂是影響頗深。

在這之前的晉朝為了加強皇權的統一性,便廢除了相對公平的九品中正制,採用了以家族背景定終身的制度選拔官員。這導致了貧寒人家的人才極難被發現,選官制度一度十分混亂。"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便是對當時晉朝的選官制度的完美總結。

於是,為了能相對公平的選拔出真正優秀的人才,楊廣即位後便首創了進士科,秀才試方略、進士試時務策、明經試經術,最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國家分科選才制度。而這套制度在隋朝亡國後也沒有被廢除,繼續為後世所沿用著。

這位暴君在位14年,卻為中國留下三大遺產,至今我們仍受益無窮

這一行為不僅造福了後世的各朝各代,就算是近代中國曾因為八股取士的緣故廢除了科舉制,但我們如今沿用的選拔考試製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科舉的影子。結合了西方國家的文官制度與本土化改良的現任選拔考試製度雖然在科目上有巨大差別,但在大體結構上也基本上相同。

遷都洛陽,建造洛陽城

然而,楊廣即位後並不止改進了選官制度,更是大興土木更是提出了遷都。耗費龐大的財力物力建造了洛陽城。然而,無論對於哪個朝代來說,遷都都並非是一件小事。光是建造皇宮其中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都要以千萬計數。據記載,洛陽城的建造一共花費了兩年,直到大業二年洛陽城才得以建成。

這樣的行為使得楊廣揹負了不少惡名。有很多人指出他為了自己的享樂不惜勞民傷財,但實際上他這樣的行為也並不是全部為他自己的享樂而考慮,而是考慮到了許多政治經濟方面的因素,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這位暴君在位14年,卻為中國留下三大遺產,至今我們仍受益無窮

先不論以洛陽為都城對後世的重要性,遷都洛陽後,關中河北江南這三大地區都被盤活,為維護國家的統一不分裂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在當時,因為楊廣的過於心急,這一行為因為耗費了太多的財力民力成為了楊廣的舉止奢靡貪圖享樂的罪行之一,讓他為當時的百姓所唾棄。

但實際上在後世看來,遷都洛陽的行為卻是無比正確的壯舉。

大興土木只為夜觀瓊花?

然而除了科舉制度之外,說到隋煬帝楊廣,就不得不提到後世廣為流傳的"隋煬帝看瓊花"與京杭大運河的故事。

這位暴君在位14年,卻為中國留下三大遺產,至今我們仍受益無窮

相傳,隋煬帝的妹妹楊瓊很有姿色,長相十分貌美。這便使得楊廣對他的妹妹動了色心想要將其納入後宮。但將與自己有血緣的妹妹納入後宮是何等禍亂綱常的事情?於是由於不甘逼迫,楊瓊便自盡而亡最後被葬在揚州。然而令人驚異的是,不久之後楊瓊的墓土上便開出了美麗的瓊花。

而在《齊東野語瓊花》中便有記載;"揚州后土祠瓊花,天下無二本,絶類聚八仙,色微黃而有香。"可見瓊花之美。於是為了一睹瓊花之美也為了懷念故人,隋煬帝便勞民傷財的建造了京杭大運河。

可楊廣真的昏庸至此,只為了一睹瓊花的美麗便動用成千上百的民力耗費無數的金錢建造京杭大運河嗎?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按照其登基前的作為來看隋煬帝並不像是這樣愚昧的人。

這位暴君在位14年,卻為中國留下三大遺產,至今我們仍受益無窮

反之,他的眼光放的非常長遠。從長遠上來看,運河的開通使得了船運業得到了發展,促進了兩岸經濟的發展。這一行為直接導致了江都,餘杭等地的經濟繁榮。並且,運河的修建也對南北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另外這也導致了交通的發達,使得政令暢通,間接性的加強了中央集權,為維護國家的統一做出了巨大貢獻。另外,史學家對這條運河的評價也是非常之高的,這條運河也被稱為"古代南北交流的大動脈"。

而就算如今,京杭大運河也依舊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隋煬帝下令修建運河的決定客觀來講並沒有什麼太大的錯誤。只是隋煬帝太過心急,太急於做出政績,把這項本需要好幾代人完成的任務壓縮到短短几十年,才導致國庫的空虛以及民不聊生,怨聲連天,為後人所詬病。

實際上,若是讓我們從客觀的角度考慮,隋煬帝也可謂是一位政績滿滿為後世做出極大貢獻的帝王了。

用後世的眼光來看,建立科舉制,遷都,建造京杭大運河,這三件在隋煬帝楊廣在位的13年內做出的大工程哪一件不是對後朝乃至後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呢?

這位暴君在位14年,卻為中國留下三大遺產,至今我們仍受益無窮

但他又是一位失敗的亡國之君。他失敗在太急於求成,太急於證明自己。即使隋煬帝楊廣的動機與決定並沒有錯,在短短的十幾年間完成京杭大運河與遷都兩項巨大的工程也實在是太過勉強。縱然當時的國力再強盛,以這樣的速度對民力財力物力進行消耗也難免大壞民心,從而讓這個朝代走向衰落甚至是滅亡。

但在評論這位帝王的功過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承認楊廣的這三項舉動確實是福澤後世。雖然僅僅在位14年,卻給中國留下三大遺產。也許,這便是古人所說的"功我罪我,其惟春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