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隋煬帝為何三下揚州?為何獨愛揚州?為何駕崩在揚州?

說起大名鼎鼎的隋煬帝,在中國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歷史學者眼裡隋煬帝是一位才華橫溢、有遠大抱負的帝王,而在民間眼裡卻是個荒淫無道、橫徵暴斂的暴君,從古到今對於他的評價更是褒貶不一。隋煬帝開鑿大運河三下揚州的歷史卻成了後世文人墨客賦詩作詞的題材,然而隋煬帝登基後三下揚州絕對不是偶然,我認為探討隋煬帝三下揚州不能侷限理解,而是要圍繞南北朝到隋朝的歷史演變和隋煬帝的成長經歷結合起來看。

南北朝到隋朝格局的變化

南北朝是南北方長期對峙時期,北朝是合分中夾雜著內部更迭,南朝全是內部更迭,南北雙方格局很不穩定。由於南朝都城在建康(今南京),近臨長江邊,站在南朝角度上,守江必奪淮,那麼江北廣陵(今揚州)的戰略地位凸顯,一旦失去廣陵,那麼南朝就要面臨滅亡的風險,所以從南朝劉宋開始都是以王爺或重臣在這裡領銜坐鎮。站在北朝角度上,南下必佔淮,佔領不了廣陵,更別談南下斬首建康完成統一。廣陵的戰略地理位置不僅僅是南北之間,並且廣陵在開通大運河之前就有邗溝能溝通江淮,在當時那是天然的攻防轉換之地。

這裡我要提一下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關隴貴族集團,西魏、北周、隋、唐都出自這個集團。其中,西魏、北周和唐朝的始祖都曾是八柱國之一,而隋文帝父親楊忠為十二大將軍之一,因此楊家出道於關隴貴族集團領導層,屬於北方政權,楊堅代周建隋本質上是北朝政權的延續。

歷史上隋煬帝為何三下揚州?為何獨愛揚州?為何駕崩在揚州?

隋朝滅南陳完成統一

隋文帝建立隋朝穩定之後,於開皇八年(588年)拉開了統一戰爭的序幕,發兵51.8萬大軍,主力部隊由次子晉王楊廣(隋煬帝)擔任行軍大元帥,坐鎮吳州(今揚州),重點攻破南陳首都建康(今南京)。開皇九年(589年)初,隋朝攻佔建康,活捉陳後主,宣佈南陳滅亡。這次統一戰爭意義非凡,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二次大統一,結束了從東漢末年軍閥混戰到南北朝近400年分裂狀態(當中除了西晉有過短暫的統一)。當時楊廣才20歲,這是他第一次和揚州結緣,這次勝利為楊廣日後衝擊皇位積攢了不少功績。

歷史上隋煬帝為何三下揚州?為何獨愛揚州?為何駕崩在揚州?

隋朝進行統一整合

隋朝平定南陳統一全國之後,將州縣兩級行政區劃制度推行至全國,改吳州(北周今揚州舊稱)為揚州,設揚州總管府並且是由親王掛銜坐鎮,等於“大等府”。開皇九年(589年),派秦王楊俊為揚州總管掌東南44州,因為隋朝政策有缺陷加上楊俊執政不力,導致南陳全境叛亂,隋大將楊素奉詔南征討伐,很快平定叛亂,江南初定。為加強對東南地區的統治,遂調晉王楊廣為揚州總管。這是楊廣第二次與揚州結緣。

由於楊廣夫人蕭氏是南朝蕭梁後人,所以楊廣坐鎮揚州之時,採取比較高明的尊重拉攏的懷柔政策,廣結江南人士,緩和了和南陳舊地的敵對情緒。比如開皇十一年(591年),隋煬帝在揚州城內總管府內設千僧會隆重迎謁江南宗教領袖智顗,楊廣拜智顗為師,幾年後智顗圓寂,楊廣出面對其進行厚葬。楊廣從開皇十年(590年)出任揚州總管,鎮守揚州,到開皇十九年(599年)離開揚州入朝,整整10年。楊廣在揚州得到了充分鍛鍊,從一個青年才俊慢慢蛻變為能治理一方的實幹家,並且這兩次下揚州,楊廣經歷了戰爭和長期地方治理,使得他對揚州的感情越來越深,同時也對南方越來越瞭解。

歷史上隋煬帝為何三下揚州?為何獨愛揚州?為何駕崩在揚州?

隋煬帝三下揚州

1,隋煬帝第一次下揚州

正是因為楊廣在揚州的出色政績加上他平時低調生活,博得了父母喜愛,最終取代哥哥楊勇於仁壽四年(604年)繼皇帝位並在第二年改元大業。就在大業元年(605年),隋煬帝就著手下揚州。《隋書》記載:“今將巡歷淮海,觀省風俗,眷求讜言,徒繁詞翰,而鄉校之內,闕爾無聞”。

這裡要提一下,古代皇帝離開京城是很危險的事,何況隋煬帝剛繼位不久,於元年就要離開京城去相隔1000公里外的揚州城,為什麼偏偏去揚州城?怎麼不去其他城市?《隋書》還記載:“揚州給復五年,舊總管內給復三年”。隋煬帝給予揚州城免稅5年,以前他任職內的舊總管府內44州免稅三年的福利照顧政策,說明隋煬帝對揚州是真愛,是對“第二故鄉”的衣錦還鄉!

2,隋煬帝開鑿大運河

野史裡抹黑隋煬帝說他開鑿大運河只為下揚州看瓊花,那都是虛構,隋朝揚州壓根沒瓊花,到北宋才有瓊花的記載,這前後時間差約300多年。

隋煬帝開鑿大運河有更深層次的戰略考量,絕對不是單純下揚州,和揚州的感情只是原因之一,不是全部。之前提到過隋文帝時期的南陳全境叛亂的事,迫使隋朝中央政府要做出各方面快速反應。而隋朝國都大興城(今西安)地理偏西北,山遙路遠,信息傳遞很慢,軍事上北方運兵大規模到南方那是非常困難的,所以隋煬帝於大業元年(605年)命令楊素營建東都洛陽,洛陽相比大興地理上更靠近南陳和北齊故地,可以進行更有效的溝通管控,從而大大縮短針對東方,南方的緊急勢態的反應時間。同時還需要開鑿大運河創造溝通南北的交通設施,這兩者算一個體系工程。還有南方經濟發展問題,歷經魏晉南北朝五胡入華等影響,大量中原人帶著人力物力技術逃到南方來了,從而極大提高了南方的經濟發展,顯得後勁十足,成為經濟成長最快的地區,隋煬帝看出了隋朝未來的發展趨勢,所以為什麼說隋煬帝為了下揚州開鑿大運河,背後折射出來的就是南中國大蛋糕。

歷史上隋煬帝為何三下揚州?為何獨愛揚州?為何駕崩在揚州?

3,隋煬帝第二次下揚州

之前大業三年(607)年,隋煬帝改揚州為江都。大業五年(609年),隋煬帝命令楊素提前打造規模龐大的江都宮,其中極盡奢華久負盛名的迷樓,位於宮城南部。由於千門萬戶,複道連綿,幽房雅室,曲屋自通,所以才命名為“迷樓”。隋煬帝對於迷樓十分讚賞,誇耀說:“此樓曲折迷離,不但世人到此,沉冥不知,就使真仙來遊,亦當自迷”。

規模可想而知。另外圍繞江都宮還打造隋十宮,賜名:“歸雁宮、迴流宮、九里宮、松林宮、楓林宮、大雷宮、小雷宮、春草宮、九華宮、光汾宮”。它們的地點,或說在揚州城北,如《壽春圖經》記載:“隋十宮在江都縣北長阜苑內,依林傍澗,因高跨阜,隨地形置焉”。

大業六年(610年),隋煬帝開始第二次下揚州,這次下揚州意義非同尋常,此刻隋朝人口近5000萬,國力達到了歷史的巔峰,大運河也開通了,隋煬帝下詔把江都提升為隋朝的陪都,號召天下富商移居江都,在江都宮治國理政期間接見來訪的赤土國王子,還有從海路到來的林邑、倭國、百濟等國使者。杜佑《通典-州郡典十一》記載:“稱煬帝徒都而喪國焉”,並標註“煬帝制,江都太守秩與京尹同”。資治通鑑181卷《隋記五》記載:“制江都太守秩同京尹”;《隋書》中記載:“甲寅,制江都太守秩同京尹”;唐朝宰相武元衡一首詩:“揚州隋故都,竹使漢名儒”;唐朝宰相權德輿有一首詩:“廣陵實佳麗,隋季此為京”;唐朝大臣韋應物詩《廣陵遇孟九雲卿》:“雄藩本帝都,遊士多俊賢”。說明隋煬帝對於江都的打造真是不惜餘力,目的就是以大運河通濟渠為紐帶,用洛陽和揚州來控制全國南北方,此刻大興城已經淪為留都了。

4,隋煬帝第三次下揚州

大業十二年(616年),隋煬帝第三次下江都,很多人都說因為起義軍或軍閥堵死了退路,使得隋煬帝回不去只能留在江都,這完全是理解錯誤。因為大業十三年(617年),江都通守王世充能帶著江淮援軍去支援東都洛陽,更何況帶著禁軍驍果軍的隋煬帝?另外老臣蘇威,還有後來上表勸諫被殺的奉信郎崔民象、王愛仁等人當初都是提醒隋煬帝隋朝根基在關中趕快速回,也說明隋煬帝完全有能力回去。

隋煬帝到江都來是戰略性主動選擇,江都是他的起家之地,龍興之地,他之前已經把江都提升為隋朝第三個都城,也是整個南方的政治中心,不需要回去,而且他的隋朝政權核心就是揚州總管府集團,雖然北方亂了,但是南方相對穩定,何況北方重要城池還在他手裡,李淵(唐高祖)鎮守太原,他的孫子楊侑(隋恭帝)鎮守大興,楊侗(皇泰帝)鎮守洛陽。退一步說,即使北方全部丟失,隋煬帝靠著南方半壁江山將來依舊可以收復北方,因為他畢竟是合法皇帝身份,他只要活著沒有他的禪讓其他人立國稱帝都是非法的。

歷史上隋煬帝為何三下揚州?為何獨愛揚州?為何駕崩在揚州?

隋煬帝駕崩於揚州

由於驍果軍多為北方人,為了回到故土,在驍果軍將領司馬德戡和宇文化及兄弟等人教唆下決定發動集體叛變。在大業十四年(618年)夜襲江都宮,當時江都宮城外有大將來護兒駐守,宮城內有精銳部隊給使營駐守,可惜給使營被內應調出宮城,皇宮沒兵防禦,就這樣驍果軍內外勾結殺進深宮內,遂命驍果軍校尉令狐行達將隋煬帝勒死。從此一代帝王駕崩於江都宮內。最後蕭皇后和宮人拆門板做了一個棺材,把隋煬帝偷偷地葬在江都宮的流珠堂下。之後隋御衛將軍陳稜感念舊恩,為隋煬帝發喪,改葬於吳公臺下。後來唐太宗以帝禮改葬於雷塘,貞觀二十二年(648年),蕭皇后病死,唐太宗將其屍骨送至揚州以皇后禮制同隋煬帝合葬。隋煬帝駕崩後最少下葬過4次,最後一次終葬之地在2013年出土於揚州邗江區西湖曹莊。

歷史上隋煬帝為何三下揚州?為何獨愛揚州?為何駕崩在揚州?

我對隋煬帝的評價

隋煬帝一生滅掉南陳完成統一、三下揚州、四巡塞北、一次西巡張掖、開鑿大運河、開科舉進士科、吞併吐谷渾、打通河西走廊、三徵高句麗、收復琉球群島、打造揚州城和洛陽城,短期內完成這麼多功績,可以說成就相當大。可惜由於性格問題,過於“急政”,大項目推進速度太快,力度太強,超出民力承受範圍,

後世文人對他的評價是:“罪在當代,功在千秋”,我覺得評價的很到位。中國歷史上任何帝王對一個城市的感情絕對不會超過隋煬帝對於揚州的感情。我最後引用一句詩來概括:“但求死看揚州月,不願生歸駕九龍”!

歷史上隋煬帝為何三下揚州?為何獨愛揚州?為何駕崩在揚州?

結語:隋煬帝三下揚州最早是因為南北朝的對峙格局,造就了揚州的戰略地位重要性,使得楊廣有機緣在這裡作戰和長期駐守而產生了強烈的揚州城市情結,促使後來提升了揚州的地位,成了他的根據地大本營。獨愛揚州是因為他把最寶貴的青春歲月留在這裡,之後奪嫡繼位的資本就在這攢下的,他視這裡為起家之地,龍興之地。駕崩在揚州那是隋煬帝退守揚州本來打算以退為進,萬萬沒算到禁軍驍果軍會發動內部叛亂,隋煬帝是在一種意外狀況下非正常駕崩在揚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