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找上星巴克,一场各取所需的生意

雀巢找上星巴克,一场各取所需的生意

雀巢找上老对手星巴克谈合作的事,过去好几天了。这场对手变好友的合作背后,是双方品牌发展的双赢互补。

雀巢找上星巴克,一场各取所需的生意

星巴克(Starbucks)成立于1971年,其总部坐落在美国西雅图,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星巴克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近2.8万间分店遍布北美、南美洲、欧洲、中东及太平洋区。四十多年的发展,星巴克从一家经营咖啡豆业务的小商铺发展成遍布世界的咖啡饮料连锁店,并且在全世界迅速演变为一种标榜流行时尚的符号。

星巴克1999年进入中国大陆,当时,在北京最繁华的地段——国贸开出中国大陆和华北地区第一家门店;一年后,星巴克进入华东地区,在上海人流量密集的淮海路开设了中国大陆第二家店,此后的十几年里,星巴克的店面从中国大陆的一、二线大城市蔓延,逐渐渗透到三、四线中、小城市。目前,在中国的大部分县城里都能看见星巴克的身影。星巴克在中国的130个城市拥有3000家门店,并且计划截至2021年将中国门店数扩大到超过5000家。可见,星巴克已经在中国普及,其店面影响已经波及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

更值得一提的是,星巴克的选址一直都很讲究。在都市的地铁沿线、闹市区、写字楼大堂、大商场或饭店的一隅,在人潮汹涌的地方,你总能不经意地瞥见那墨绿色商标上的神秘女子。

雀巢找上星巴克,一场各取所需的生意

那么,我们再来说一说此次合作的另一方——雀巢。雀巢于1867年创办,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湖畔的韦威 (Vevey),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制造商。雀巢是以生产婴儿食品起家,以生产的速溶咖啡闻名遐迩。

作为最早一批进入中国的全球品牌,雀巢咖啡凭借30余年的用心经营在中国成功起航。雀巢不仅在中国拥有二十多家工厂,十几家独资及合资企业,还在上海设立了研究中心。事实上,近年来,雀巢一直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并通过并购、合作的形式加码中国市场,如收购徐福记、银鹭、太太乐等中国本土品牌。雀巢在中国的销售渠道应该来说发展已经很成熟了,市场运作也轻车熟路。

一个是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一个是全球最大的咖啡企业,本是劲敌,却强强联手。

毫无疑问,任何合作都是基于双方的利益。对于星巴克而言,它的优势在于店面影响力形成的店铺品牌。通常,我们只能在星巴克店里消费它的产品星巴克咖啡。虽然星巴克也有零售业务,但并不普及。因此,与雀巢的合作可以帮助星巴克迅速打通渠道,使得其产品能够更广泛地在各个零售渠道流通。这也意味着,星巴克将开始往产品品牌发力,在店铺品牌立足的同时,“两条腿走路”,促成店铺品牌和产品品牌共同发展的局面。这样,未来的星巴克不仅在销售业绩上将会有大的提升,更多的是其品牌价值将会增值。

对于雀巢来说,花了71.5亿美元“喝了一口”星巴克,很多人很是不理解。其实,近年来,雀巢的业绩增长缓慢,发展到了瓶颈期。据雀巢公司2017年财报显示,去年公司销售额增长了2.4%,不仅不及预期,而且创下了20年来最低增速。单从中国市场来说,雀巢咖啡在中国市场的增幅远不及星巴克、costa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对咖啡的消费在增多,面临的消费选择也在增多。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6年,中国咖啡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13.5%,预计未来五年内,中国咖啡市场仍将保持较高增速。可见,未来咖啡在中国具有庞大的潜在市场。

中国的消费升级也催使着中国咖啡业的升级,加上国内咖啡品牌的强势崛起,雀巢的升级刻不容缓。只有品牌升级,雀巢才能在日益激烈的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而星巴克就成了雀巢升级自身的绝佳好帮手。

的确,相比雀巢的速溶咖啡,星巴克在中国更能代表消费的升级,在城市,手中拿着一个有星巴克图标的白色纸杯被看作是一种地位的象征。

从全球来看也是一样,星巴克的业务正在不断扩大,其品牌价值也随着其不断扩张的店面在迅速增长,雀巢的合作无疑是搭上了星巴克在全球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扩张的顺风车。

雀巢找上星巴克,一场各取所需的生意

有市场必有竞争,商业间良性竞争有利于企业的优胜劣汰。但是现今的市场竞争中,恶性竞争占有者很大比例,价格战、言论攻击、捏造谣言、侵犯商业秘密等行为,不仅对企业自身乃至整个市场造成极大的损害。

在中国的各个行业里,也不乏恶性竞争的现象,如前一段时间滴滴和美团在无锡的价格战,严重影响了行业秩序。

雀巢与星巴克的联手就是给中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整合资源,相互借力,强强联手,打造共赢的局面,才是未来中国企业竞争和发展的正确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