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该不该一味的替孩子做主?为什么?

狂野女子


不应该。作为父母,我的观点认为不应该一味的替孩子做主。为什么不要一味的替孩子做主呢?下面我说一下自己的观点,仅供参考。



一、小孩缺乏判断分析能力,有时候父母替孩子做主是好事。

作为孩子,因为缺乏判断分析能力,对事物的好坏性质把握不准,这就需要父母替孩子去分析去判断去做主,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替孩子做主是正确的。

二、父母要注意一个度,不能凡事都替孩子做主。

孩子缺乏判断分析能力,正是因为孩子缺乏这种能力,所以从小就要注重孩子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这就要求父母给孩子做主要注意一个度,不能凡事都不经过孩子的思考,都不听一下孩子意见,直接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帮孩子做出选择做出决定。



三、凡事都替孩子做主,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大家都应该知道,每一个人的能力并不是有与生俱来的,而是后生注重培养注重锻炼而慢慢具备的。一个人的能力越强,说明他的独立生活能力越强。因此,为了孩子以后的独立生活着想,父母从小应注重孩子的能力培养、锻炼,当孩子在做某些事情拿不定主意的时候,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出选择作出决定,慢慢的培养孩子的独立处事能力。

四、父母要学会鼓励赞扬孩子。

对于孩子自己独立去完成事情,不管结果如何是理想还是糟糕。父母都应该为孩子自己独立去完成事情的这种表现,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赞扬。通过对孩子的鼓励和赞扬,让孩子知道父母对自己所作所为是持肯定和支持的态度,有助于孩子树立坚定的信心,有助于孩子更好的做好一件事情,更有助于孩子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文字源于创作图片源于网络,欢迎关注,转发,留言互动,共同探讨育儿话题。


2019小二谈育儿


说到这个问题,我想先说一下我前天带孩子去参加比赛的经历。

女儿学轮滑,去比赛。比赛完之后,有颁奖仪式,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

由于雨大,我就站在旁边,没有进颁奖现场。一个拿了一等奖的小姑娘和她妈妈,还有几个熟悉的阿姨在聊天。

小姑娘想要电子琴,但是二等奖的孩子拿了滑板跟她换了电子琴。小姑娘有点不乐意。

但是她妈妈却在一旁说:“滑板更好。妈妈替你选的不会错。我是你妈,又不会害你。”

几个阿姨也在旁边帮腔:“电子琴有什么好的,要学就要学钢琴。”

“拿二等奖的孩子不懂,她比较傻,所以找你换了电子琴。”

“要是我,我就选滑板,不选电子琴。”

小姑娘脸了挂着不悦,几个大人在旁边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仿佛要做出选择的是她们。

为什么不要替孩子做主?这个问题值得每个大人思考。

首先,孩子的选择,一定是出于他内心的喜好。我还记得很久之前看了一部电视剧,叫《美味情缘》,里面有一个情节:

富家女CANDY喜欢唱歌,但他爸爸一直要她学经商。

送她出国学经营,她却悄悄地把志愿改了,学音乐。

学成归来的时候,爸爸发现她没有学经营而去学了音乐,勃然大怒。

后来,一些机缘巧合,爸爸在酒吧听到了她唱歌,恍然大悟。

那些曾经被忽略的细节,渐渐地浮现出来:比如,女儿还小的时候,只要一哭,爸爸放音乐给她听,她就不哭了;

上学时,生病了,只要当天有音乐课,一定要坚持去。

父女两也因此冰释前嫌。

所以,孩子的人生,终归是他们自己的。

我特别喜欢一句话,就是家长只是孩子的陪跑人。我们不可能一辈子都陪在孩子的身边,总有那么一些时刻,要他们自己面对。

所以,作为父母,要尊重孩子,不要事事替孩子做主。

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和力量。在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上,帮他们把握方向,避免风险就好。

那些一直被父母“做主”的孩子,一是缺少自信,不敢自己做主;二是什么都听从父母的,缺少主见。

所以,适当放手,让孩子遵从内心,做出他们自己的选择,也是为人父母的必修课。


小陌有话说


不应该,孩子的小脑袋里总是奇思妙想,有些可以自己做主,比如有次带我宝贝去买雪糕,他喜欢小七彩,我就觉得小七彩各种颜色,色素太多,就决定给他买小布丁,可是他当时当着那么多人哭了,可是我当时我还是一狠心没给他买,告诉他,给你买啥你就吃啥,回家以后,买回来的小布丁他一口没吃,并说讨厌妈妈,我看出他并不开心,后来我深深意识这件事自己做错了,处理的方式伤害了孩子的心理,我们做家长的在保护孩子同时,也要培养他独立自主的意识



小采


你能为孩子一生做主吗?

在孩子小时候,你什么都替孩子做主,等孩子大了,你老了,没能力替他做主时,却想让孩子能独立自主。请问,是谁给他的独立自主能力?从天而降吗?

如果你想孩子长大后有独立自主的能力,那么就要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选择。

孩子的自我意识在吃喝拉撒中开始萌芽。

很多家长给孩子把尿,按时按点把,这就是替孩子做主,在孩子控制不了自己身体机能时,为什么不能想尿就尿?这是他的本能,而成人却去破坏它。

孩子第一次吃辅食时,会很兴奋的去抓勺子和食物。你会担心宝宝吃不进嘴里或者怕宝宝把食物抹到脸上,衣服上给你添麻烦,而选择一口一口的喂。甚至,连吃多少宝宝都不能做主,必须让你感觉他饱了。

其实,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独立意识的发展。孩子想尿就让他尿,你负责换尿布就行。孩子想玩食物,自己拿餐具,就让他玩,搞脏了衣服,你负责洗就行。孩子不想吃了,就不用再喂,饿了他自然找食物吃。孩子到处跑,就让他跑,你负责侦察周边环境,告诉他哪里危险,注意防范就行。孩子喜欢什么样的衣服,就让他穿什么衣服。喜欢什么玩具,就尊重他的选择。

这样在生活中一点点培养孩子独立做事,自己做选择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他独立自主的能力会越来越强。


带娃爸爸


孩子的事情

  听不听孩子意见

  很多家长有个奇怪的习惯,就是孩子很小没有选择意识的时候偏偏让他们自己做主,比如让刚满百日的孩子“抓周”等;等到孩子慢慢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主张,想自己选择时,家长们反而认为小孩子懂什么,哪能想干啥就干啥。甚至有些家长在孩子成年以后,还是想着要做子女的主。

  不可否认,现在许多家长越来越民主,但是,仍有一些父母,对已经上学了的孩子指手画脚,完全不顾孩子的感受,替孩子们做选择。近日,西祠胡同上有一位名叫“蓝天一笑”的网友发帖说道:近期碰到一些家长,对孩子真是关心备至,大事小情都要亲自去过问,一切都为孩子去做主。更有一些家长不会引导孩子的选择,如果孩子不想学习了,想出去“放松”,家长反而开始考虑孩子的意见了。建议家长们在学习上给孩子一些主见,如果什么都安排,会给孩子带来不可预知的灾难。

  孩子的事该不该听孩子的意见?家长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第三方调查日前就此问题进行了调查。

  七成受访者认为

  应尊重孩子意见

  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当孩子和家长有不同意见时,家长是否应该认真聆听孩子的意见呢?昨天下午,记者在南京街头随机调查了10位市民。

  调查显示,10位受访者中有7人认为,孩子的意见应该得到家长的尊重。凡事都由家长做主,从表面上看来是一种关心爱护,实际上会导致孩子过分依赖家长,长大后无法独自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3人则表示,现在的孩子接触的信息太复杂,年龄太小无法分清是非,所以,家长替孩子做选择比较让人放心。

  尊重孩子,家长“说一套做一套”

  401位网友参与了本期“孩子的事情,要不要听听孩子的意见”的主题调查,其中,80%的网友是孩子的家长。在本期调查的网友留言中,有网友认为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家长不会尊重孩子的意见。而调查结果却显示,87%的网友认为孩子的事情,应该听听孩子的意见。在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上,很多家长都懂得尊重孩子意见的道理,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尊重可能走了样——综合起来,很多家长是“说一套做一套”。

  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孩子在每个成长阶段都有着不同的特点,父母要在学习相关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础上,适时对孩子采取合乎其年龄特点的教育方式,而不应该只凭常识或者经验来教育子女。现在的家长通常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呢?调查显示,49%的网友认为现在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讲究专业,会学习一些教育学方面的知识;38%的网友则认为,现在的家长通常只凭常识,从自己的主观意志出发教育子女;5%的网友认为很多家长照搬过去父母教育孩子的那套经验。

  家长该不该尊重孩子的意见呢?调查显示,87%的网友认为孩子的事情要听听孩子的意见,这样可以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意识;13%的网友则认为孩子年龄太小容易犯错,不应该去听孩子的意见。就像网友在帖子中所说得那样,现在的孩子很多事情都是由父母一手操办,父母总是认为孩子提出来的意见都是任性妄为,没有参考的必要,所以就算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也从来不询问孩子的意见,就拿选择兴趣班这种最常见的事来说,有多少家长真正尊重过孩子的意愿?

  既然孩子的意见应该被尊重,那么,家长们平时都是怎么做的呢?参与调查的321位家长中有45%的家长称,平时尊重孩子的意见;46%的家长则表示是否尊重孩子的意见要看具体事情,毕竟孩子阅历有限,家长要在尊重孩子意见的基础上正确引导;9%的家长则称孩子的所有事情都是自己说得算。

  和孩子交流也要讲究技巧,父母只有与孩子进行平等、耐心地交流,听听孩子的意见,才能了解孩子的兴趣和想法,对孩子提出来的意见加以引导,使自己的意见也能在最大程度上被孩子理解和接受。家长们是否了解孩子的兴趣和想法呢?调查显示,76%的家长称理解孩子的兴趣和想法,平时经常和孩子平等交流;24%的家长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因为和孩子互动太少。

  不尊重孩子的意见,凡事都由家长做主,会给孩子带来哪些不良影响呢?调查显示,网友最担心这样会导致孩子依赖性强,87%的网友选择该项;其次是遇到问题不知如何应对,接下来分别是“经不起挫折”;“责任感差”;“没有自信”;“目标感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