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信仰從未消失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敬拜天地的習俗。上到古時帝王舉國跪拜和祈願,下到平民百姓燒香求福,不論是哪個時代,中國人都以天地為敬,不敢有稍許褻瀆。從一個更深層次的角度來說,所謂的“天地”亦是中國人信仰的精神載體。


和大多數國家不同的是,中國人的信仰不是一個被條條框框束縛住的“固定模式”,所以在中國人的社會發展中,始終沒有出現全民性的宗教信仰。換一句話說就是:中國人的信仰是精神信仰,除了根本的原則性問題外,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發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到西方之後,我發現了一個很明顯的差異:西方人逢年過節,去的是教堂,拜的上帝,他們崇拜的是眾神;而中國人,每到逢年過節,回的是家,去的是祠堂,拜的是天地。這從表面上看,似乎天地之於中國人,好比上帝之於西方人,但如果深入剖析,這二者便會出現根本性的區別——雖然敬拜天地,但中國人秉著的卻是與天地斗的精神,人們之敬拜,祈求的不過是風調雨順,好讓勞動的成果更豐厚些,精神的根本還是“腳踏實地”,但西方人之信仰,是源自上帝的給予與救贖,更多的是索取。

華夏信仰從未消失

曾有一個來自美國哈佛大學的大衛教授在一次課堂中說過下面這樣一段話:

“在我們美國人的神話裡,火是上帝賜予的;在希臘的神話裡,火是普羅米修斯偷來的;可是在中國的神話裡,火是他們的祖先鑽木取火靠堅強與不屑努力得來的!這就是區別,中國人用這樣的故事教育自己的後代要與自然作鬥爭。而面對末日洪水,我們西方人在諾亞方舟裡躲避,但中國人的祖先戰勝了洪水!如果你們去讀一下中國神話,你會覺得他們的故事很不可思議,拋開故事情節,你就會發現只有兩個字:抗爭!假如有一座山擋在你的門前,你是選擇搬家還是挖隧道?顯而易見,搬家是最好的選擇。然而在中國的故事裡,他們卻把山搬開了!可惜,這樣的精神內核,我們的神話裡卻不存在,我們的神話是聽從神的安排。每個國家都有太陽神的傳說,在部落時代,太陽神有著絕對的權威。縱覽所有太陽神的神話你會發現,只有中國人的神話裡有敢於挑戰太陽神的故事:有一個人因為太陽太熱,就去追太陽,想要把太陽摘下來(夸父追日)。當然,最後他累死了。我聽到很多人在笑,這太遺憾了,因為你們笑這個人不自量力,正是證明了你們沒有挑戰困難的意識。但是中國的神話裡,人們把他當做英雄來傳頌,因為他敢於和看起來難以戰勝的力量作鬥爭。在另一個故事裡,他們終於把太陽射下來了(后羿射日),中國人的祖先用這樣的故事告訴後代:可以輸,但不能屈服。中國人聽著這樣的神話故事長大,勇於抗爭的精神已經成為遺傳基因,他們自己意識不到,但會像祖先一樣堅強。因此你們現在再想到中國人倔強的不服輸精神,就容易理解多了,這是他們屹立至今的原因。”

很顯然,這是一位對中國文化相當瞭解的西方學者。也正如他所言,中國人的精神信仰裡,是與天地間自然萬物鬥爭的強大力量,也正是這樣的信仰力量,才催生出中國人“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的豁達精神與奮鬥精神。換一句話說就是:中國人信仰自然萬物,敬拜天地風雨,一是源自敬畏,二是來自亙古不變的鬥爭精神。而中國人對天地萬物信仰的根本——是勤勞與抗爭。

無疑,曾經輝煌了五千年的超級中國,靠的就是這樣的精神信仰一路走來的,而如今,重返輝煌的中國,靠的也正是這樣的信仰之力,撼動世界的同時,也推動著自己朝著更美好的未來前進。

華夏信仰從未消失

中國人祭拜的天地先祖,從表面上看,似乎中國人信仰的是祖先,但實際上,中國人對祖先更多的是敬重,而人們真正信仰的是祖先身上優秀的精神。所以,如果一個無惡不作、臭名昭著的人去世了,那麼他就少有子孫敬拜,甚至是孤墳無人問;但如果一個德高望重、飽有功業的人去世了,那就會連左鄰右舍、甚至是全村的人都來敬拜——因為大家敬重與信仰的是精神。而在不少的中國江南地區,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曾經的家規和祖訓已經漸漸沒了實物載體的蹤跡,但其中的精神卻依舊在祖祖輩輩的口口相傳中傳達著,這樣的精神信仰與傳承,不僅有著時代的特色,更有著地方特色,人們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不斷地尋找和發展著更符合自己的精神信仰。

千百年來,我們中國人一路風雨跌宕地走來,摔倒過,但從未趴下。與天地鬥,與自己鬥,我們用自己的精神信仰,闖蕩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