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为何重赏引清军入关的吴三桂 联合清军打农民军

1644年3月,随着崇祯帝自缢于煤山,享国276年的大明王朝宣告结束。

此时,一部分明朝宗室和文武官员已经南渡,并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称帝,改元“弘光”,创建了存在39年的南明政权。

朱由崧,是福王朱常洵的庶长子。1641年,朱常洵被李自成农民军杀死。两年后,崇祯帝让朱由崧袭封福王爵位——当然,那时候崇祯帝做梦都想不到,再过一年,自己将会被逼自缢,朱由崧将会延续大明王朝的国祚。

南明为何重赏引清军入关的吴三桂 联合清军打农民军

盘点1644年5月时的国内局势,堪称错综复杂。

在北方,是清廷和李自成农民军的天下。清廷已经占领了京师;李自成从京师败退后,正在陕西积蓄力量,意图东山再起。

在南方,是张献忠农民军和南明的天下。张献忠已经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权,影响力波及西南各省;南明则以南京为根据地,偏安于江南。

在这4支力量中,清廷实力最强。李自成和张献忠次之。南明最弱。那么,南明政权将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在这错综复杂的局势中生存下去呢?

弘光帝采取了“联虏平寇”的策略。

南明为何重赏引清军入关的吴三桂 联合清军打农民军

什么是“联虏平寇”呢?简言之,就是联合清廷,荡平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

弘光帝为何要采取“联虏平寇”的策略呢?原因也很简单,在南明政权看来,大明王朝之所以会覆灭,祸根就是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正是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给了大明王朝致命一击,导致崇祯帝死于非命,导致清军入关,导致明朝宗室到处逃命。所以,南明对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恨之入骨,意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另外,这也与清廷的“怀柔”政策有关。

清廷入关之初,由于兵力有限,无法攻占更广的地盘。因此,在攻克京师后,多尔衮没有打算迅速南下,一举灭掉南明,而是对南明采取“怀柔”的政策。清廷发布谕旨,称:“本朝江山取自流寇,非取于明,且为明报君父之仇,自古取天下之正,未有如此者!”便是在拉拢南明,共平“流寇”,实现南北分治。

在“联虏平寇”的政策下,南明沉浸于联合清廷扫灭“流寇”的美梦中……

南明为何重赏引清军入关的吴三桂 联合清军打农民军

“联虏平寇”并非南明政权的首创,早在崇祯帝时期,兵部尚书杨嗣昌就提出“攘外必先安内”,建议与清廷达成协议,然后集中精力清除“流寇”。这时候,杨嗣昌并无借助清军来对付农民军的意思。

及至后来,情形越来越恶化。一部分幕僚开始学习“唐朝借用李克用的沙陀兵平定黄巢起义”等历史经验,提出借助清军来“荡寇”的建议。这些建议便是“联虏平寇”的理论来源。

在“联虏平寇”政策下,南明闹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

弘光帝即位之初,正值吴三桂投降清廷,打开山海关,引入清军,打败了李自成大军。南明小朝廷竟然高兴坏了,一个个兴高采烈。

收到消息的第二天,弘光帝就决定“封关门总兵平西伯吴三桂为蓟国公,给诰券、禄米,发银五万两、漕米十万石,差官赍送”。

当然,吴三桂未必稀罕南明小朝廷的封赏。因为清廷早就封他为“平西王”,比区区一个“蓟国公”分量重得多。

在南明政权的鼓动下,各地明朝将领纷纷聚集兵马向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发起进攻,与清军形成夹击之势。

南明为何重赏引清军入关的吴三桂 联合清军打农民军

弘光小朝廷里面,全是这些目光短浅的蠢货吗?当然不。在弘光小朝廷里,也有头脑清醒之人。

他就是崇祯朝大学士蒋德璟。蒋德璟南渡后,不肯入阁。他在给朝廷的疏中说:“昔唐、宋在江南时,河淮以北皆虏,故不得不偏安。今奴雏(指顺治帝)方幼,诸虏争权,河淮之北,奴骑不到。而闯寇闻亦久奔,间有一二逃将士兵假名行劫而已。中原士民,椎牛洒酒,以待王师之至。但使中外合力,文武同心,分道北征,指日清廓,大非晋、宋可拟也。”

在这里,蒋德璟分析了清廷皇帝年幼,存在争权夺利等因素,无暇南下。李自成农民军也已经逃到陕西。中原地带陷入权力真空,百姓都在期盼王师。正好趁此机会,进行北伐,所取得的成绩一定不是晋朝、宋朝能够相比的。

蒋德璟的建议可谓一针见血。然而,弘光小朝廷根本就没人听。他们贪生怕死,一味退缩,哪里敢向清廷主动发起进攻?甚至当李自成农民军撤出山东等地后,他们都不敢派军入驻,只是委派几个官员,也未实际到任。最终,起兵反叛大顺政权的当地士绅,不得不投降了清廷。

清廷很快就粉碎了南明“联虏平寇”的美梦。

1644年10月,清廷已经在北方站稳了脚跟,决定分兵两路。一路以阿济格为首,同吴三桂、尚可喜等降清汉将一道,取道山西与宁夏,向李自成农民军发起最后的攻击。一路由多铎率领南下江南,一举灭掉苟延残喘的南明弘光小朝廷。

南明弘光小朝廷毫无准备,在清军的攻击下不堪一击。到1645 年5月,多铎就率部攻克了南京,宣告南明弘光小朝廷的灭亡。弘光帝在逃往芜湖时被俘获,后被斩首于菜市口。时年40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