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成語故事:奉辭伐罪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出自《三國志·劉表傳》注引《零陵先賢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至十三年(公元208年)之間,主要人物有兩個,曹操和劉先。原文如下:

三國成語故事:奉辭伐罪

先字始宗,博學強記,尤好黃老言,明習漢家典故。為劉表別駕,奉章詣許,見太祖。時賓客並會,太祖問先:“劉牧如何郊天也?”先對曰:“劉牧託漢室肺腑,處牧伯之位,而遭王道未平,群兇塞路,抱玉帛而無所聘俯,修章表而不獲達御,是以郊天祀地,昭告赤誠。”

三國成語故事:奉辭伐罪

太祖曰:“群兇為誰?”先曰:“舉目皆是。”太祖曰:“今孤有熊羆之士,步騎十萬,奉辭伐罪,誰敢不服?”先曰:“漢道陵遲,群生憔悴,既無忠義之士,翼戴天子,綏寧海內,使萬邦歸德,而阻兵安忍,曰莫己若,既蚩尤、智伯復見於今也。”太祖嘿然。拜先武陵太守。

三國成語故事:奉辭伐罪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劉先字始宗,知識淵博,記憶力超強,尤其喜歡黃老的言論,認真研究過漢代的典故。做劉表的別駕時,曾奉命前往許昌去見曹操。當時不少賓客在場,曹操問劉先:“劉表為什麼到郊外祭天?”劉先答:“劉州牧受漢室的囑託,擔任荊州州牧職位,意識到君王之道並不平坦,各種兇頑堵塞道路,懷抱玉帛卻無處朝拜,寫了表章又送不到皇帝手中,因為這個才在郊外祭祀天地,想要告訴世人他的忠誠之心。”

三國成語故事:奉辭伐罪

曹操又問:“各路兇頑之人指的是誰?”劉先回答:“舉目可見的都是。”曹操說:“如今我有熊羆一樣勇猛的武士,有十萬步兵、騎兵,奉皇帝之命討伐有罪之人,誰敢不服從我?”劉先回答:“漢朝的政權已被分割,老百姓飢寒交迫,沒有忠誠義氣之人輔佐擁戴天子,安撫平定天下,讓各地都歸順朝廷,只有依仗強大的軍隊、醉心用殘酷的刑罰、還說沒有自己天下就會如今的虛偽之人,就像蚩尤、智伯這樣的人再度出現一樣。”曹操聽完,默不做聲,加封他為武陵太守。

三國成語故事:奉辭伐罪

本文要說的成語,便出自曹操之口,叫做“奉辭伐罪”,意為奉嚴正之辭而討有罪。該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尚書》中的“肆予以爾眾士,奉辭伐罪。”

三國成語故事:奉辭伐罪

文中曹操提到的劉表祭天,原本是僭越之舉,故此曹操想以此為難劉先。劉先的回答非常巧妙,借劉表的宗室身份予以反擊,同時暗指曹操專權篡政。曹操用“奉辭伐罪”進行威脅,劉先也毫不客氣,直接將曹操比做蚩尤和智伯,言辭之犀利,讓曹操無言以對。而當時曹操正在集中經歷對付袁紹,不便發作,只要將劉先拜為太守了事,不想因此得罪劉表。

參考書籍:《三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