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岳说的就都是对的吗?

如果这个问题放在逻辑学考试中,那它的答案非常标准:不是。而且前面换任何人,答案都一样,不管是牛顿还是爱因斯坦,不管是罗斯福还是凯撒,不管是托尔斯泰还是柏拉图。

来,让我们再做一个逻辑题:我上面说的这一段话就一定是对的吗?

答案是,不是。

因为会有个特殊情况,如果这个人一生只说了一句话,然后就再也不说话了,而且他说的这句话是:“任何人说的话都不一定对。”那他说的话就都是对的。

希望你还没晕,这是个简单的逻辑问题,有时候又叫做“思维实验”。

我们小学学过一个课文,说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上做一个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说法(两个铁球,重的降落速度更快一些)。其实我很怀疑这个实验的真实性,毕竟自由落体的速度太快,以那时的测量技术,估计很难测出谁快谁慢,而且还有空气阻力。

实际上伽利略通过一个简单的思维实验就证明了亚里士多德是错的。

我试着用最简单的话来讲一下这个思维实验。

假设在地表的真空环境中,有一个大铁球和一个小铁球,大铁球的下落速度快,小铁球下落速度要慢一些。那么现在我把大铁球和小铁球绑在一起,理论上来说,小铁球下落速度慢,大铁球下落速度快,小铁球会拖累大铁球,那么绑在一起的两个铁球应该下落速度比大铁球慢。

可是,大铁球和小铁球加起来却比大铁球还重,所以它应该比大铁球下落的速度更快才对。

这是一个矛盾的推论,所以,我们用思维实验的方式就可以证明,大铁球不可能比小铁球的下落速度更快。

扯的似乎太远了,现在来解释一下为什么会有连岳老师的名字。

前一阵子有人在知识星球问了我一个问题,说他听连岳讲玩德州可以锻炼人的投资思维,可他下载了天天德州,玩了很久,也没有觉得自己的投资思维有加强。

巧得很,连岳老师人生中第一次玩德州,就是跟我玩的。那晚他输了大概几千块,他很兴奋,觉得德州很好玩,后来回到厦门,就常常玩德州。

我们听人讲道理,一定要听清楚,或许他说的并没有错,但到你这里,可能就理解错了。德州是一个基于概率的赌博游戏,附带还有投资的决策,也就是说你要根据你的赢面来下注,不管这个人的风险偏好是高还是低,最终它依然依靠概率。

所以这也可以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活动(是个零和游戏),一般来说,投资做得好的,打德州也会打得不错。它不仅仅有预期收益的计算,还会考验人能不能坚持原则,好的投资者,输再多,不能穷尽资产去博翻本;赢面再大,也要考虑小概率事件,避免自己一败涂地无法翻身。

这跟股市里做投资一样,不能让情绪影响你的投资决策。

但为什么他觉得没有锻炼能力呢?我想可能有两点,第一点是他还没有成为一个德州高手,要知道天天玩德州和成为高手是两回事,你天天玩台球也打不过潘晓婷一只手。

这就像有人说,读这本书能让你变成高手,可是你读了觉得没用。其实在学校里学霸和学渣读的书是一样的,读书和读书的效果天差地别。

第二点原因,他只是用游戏在玩。如果游戏里给你一堆虚拟币,你输赢跟你真实的钱财没关系,那你就会毫无顾忌,一不爽了就玩ALL IN,这不是正确的玩法。如果真的想练习,建议直接带钱玩,而且多少应该到你输了会心疼的地步。

比如你月薪2万,那一晚的输赢应该在2000以上才会让你觉得心疼(我同样不建议你随便试,很可能你因此迷恋上德州,还总是输钱)。

连岳老师说的没错,只是,在他那里做错了。要记住,几乎所有的道理,都是有背景和限制条件的。

这让我想起最近有人问我的另一个问题,这位同学应该看过我的个人经历,在那篇文章中我说当时我下载了2万份创意,然后收集了大量的经典文案背诵抄写,他也想这么干,可是不知道从哪里收集经典文案。

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就是看了某人的经历和他做过的事,然后行动力还很强,马上就行动了。这倒挺好的,可是要有自己的思考才好。

我刚进入广告公司的时候,是2003年,那时候一个广告公司的文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写平面广告。这些平面广告的文案都很简单,无非就是那种“别说你爬过的山只有早高峰”那一类,一句话一个标题,再配上两三句内文就完事了。

所以在那个时候,我反复背诵、锻炼这样的能力,是有效的。可是时代变了,现在文案的工作反倒不是以平面海报为主了,而是要大量创作自媒体文章、段子、软文、商品详情、H5、小故事等等,然后这位同学就迷失了,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更不知道自己未来如何把营销知识融会贯通。

这种时候,我觉得你就不要把自己当做一个文案了,否则你会死得很惨。

你要把自己当做一名营销人员,而不仅仅是一个文案。

如果你还很迷茫该如何提升自己,建议你首先掌握一门比较硬的营销技能,这个技能是完全可以用技术指标比拼高低的。

比如SEO,比如淘宝店的导流技巧,比如你可以研究所有自媒体大号的转化率,你熟悉这个后甚至可以成为一个自媒体投放专家,比如商品详情页提升转化率的技巧,甚至你应该学习一下简单的爬虫技术(相信我,真的不难,我就是在学),这样可以让你更好的分析消费者或者竞争对手的一些数据。

等你在某一项技能上高出80%的从业者后,再说什么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融会贯通的问题吧。

思考是件很难的事,大部分人都懒得思考,这让我再次想起我说过的一句话。

而下面这个问题,完美地代表了大部分人的做事风格。

事情是这样的,有位圈友问我(没有冒犯和指责的意思,举这个例子只是因为它很典型,值得我们思考),因为他的工作需要跟各地的心理咨询师合作,怎么才能找到各地心理咨询师进行合作呢?

我当时的回答并不具体,但我觉得作为指导他工作的思路足够了。

而评论区有圈友提供信息说有壹心理这样的平台,可以去看看。我觉得这已经很明确了,但很遗憾,他回复说:“好像没有直接的联系方式,我们是寻找合作。”

然后就结束了。

这就是许多人不会工作的原因所在,我认为知道有壹心理这样换一个平台,是个很重要的信息,有人却轻易放过了。

为了示例,我做了这么几个动作:

1,下载壹心理

2,看app上有没有壹心理官方联系方式,然后没有。

3,那就看有没有意见反馈的通道,给客服写信,或许他真能帮我联系呢?你知道搜狗输入法之父马占凯当年就是给搜狗的客服邮箱写信而获得机会的。

4,付费约一个这个平台上最红的心理咨询师,看见面能不能通过他联系到壹心理官方的人。

6,关注微博认证为壹心理的员工,私信他们来联系。

7,发朋友圈问一下,有没有朋友认识壹心理的创始人。

8,到网上搜一下壹心理的投资机构以及合作伙伴有哪些,有没有我认识的人在里面,直接联系。

9,查询他们公司地址,直接到公司陌生拜访。

这不是我随口一说,当年我们创业就是这么干的,第九课堂一年搞定了1000个各行业达人,用的无非也就是这种方法,而且主要靠我们几个合伙人完成这个工作。

其实你能做的还有很多,我就不啰嗦了。我见到的年轻人都不笨,就是因为读了几年大学,变得越来越懒得思考了。

希望大部分人毕业后,还能好好工作。

写这篇文章时,我在嘉兴海宁,金庸的故乡,窗外飘着小雪,想起射雕英雄传的开篇,亦是大雪纷飞,豪气顿生。

今天就到这里。

【鸡汤时刻】

很多人可以容忍生活中的奇怪现象和模糊性。在他们眼里,世界已经变得如此熟悉,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见怪不怪了。

但是我却无法容忍这种模糊性和一知半解。

——李叫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