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管狹窄患者應該怎麼樣鍛鍊

腰椎管狹窄的影響是很大的,大家應該對其有所重視。瞭解腰椎管狹窄的鍛鍊方法,對於防治腰椎管狹窄疾病,起到關鍵性的作用,能夠提升防治的效果。那麼,腰椎管狹窄患者應該怎麼樣鍛鍊?

腰椎管狹窄患者應該怎麼樣鍛鍊

腰椎管狹窄患者應該怎麼樣鍛鍊

1、飛燕點水式背伸肌鍛鍊:病人俯臥位,使腹部著床,四肢、頭部抬起,像飛燕一樣。

2、直腿抬高鍛鍊:主要鍛鍊膕繩肌和股四頭肌。病人平臥於床上,雙腿交替抬高、放下,反覆進行,抬腿時應儘量使下肢與身體成直角。

3、游泳:這是醫生最推崇的鍛鍊方法,游泳(建議蛙泳)在不增加脊柱重力和衝擊力的同時,可以同時增加腰腹的力量,有助於腰椎的穩定性。

4、梨狀肌舒縮鍛鍊:病人側臥於床上,上邊的腿抬高,抬腿時應儘量使兩腿之間的角度為直角,兩腿交替進行。此方法可使下肢的外展肌群和臀部得到鍛鍊。

拱橋式背伸肌鍛鍊:病人仰臥於床上,雙腳掌、雙肘部、後枕部著床,小腿與床垂直用力以這五點撐起身體,使身體其他部分離床拱起像拱橋一樣。此方法可使脊柱兩側腰背肌得到鍛鍊。腰背肌發達保持平衡,可保護脊柱在受力時不擠壓腰椎間盤。

得了腰椎管狹窄之後有哪些症狀

1、由於腰椎管狹窄也伴隨神經根管的狹窄,所以患者也有神經根受壓症狀。除了會感到腰痛以外,也會有下肢放射性痛,而且感到下肢乏力麻木。但是不同患者下肢疼痛的部位可能會不一樣,壓痛點也不侷限,患者在向醫生講述時只能描述某一區城有疼痛或麻木,而且症狀一般不會持續,發病的時間也沒有規律。

2、最典型的表現為間歇性跛行,很多患者在就醫時會向醫生反應,自己走不多遠就感到下肢像灌了鉛似的,感到沉重乏力,而且還伴有麻木,不得不蹲下或坐下歇一會,繼續行走的時候還是會出現這些症狀,但是騎自行車時一般不會出現這些不適感。雙下肢乏力主要是指小腿肌肉有時會累及足部,但有些患者可能是單側的,而且症狀的輕重也會不一樣。

護理腰椎管狹窄患者有什麼方法

1、注意患部活動姿勢:為預防椎管狹窄復發,不要做劇烈運動,如掃地和拖地、彎腰搬重物等。避免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工作。

3、注意保暖:受涼所致的腰肌纖維炎、痙攣常引起椎關節的僵硬,椎間盤突出復發,神經根水腫。由於局部肌肉損傷,血液循環較差,患部比其它部位更容易受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