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一家一統三國後,年號為什麼叫“晉”?

張文瑤

關於朝代的名稱,在宋朝以前,都是來自於周朝分封的八百諸侯的地理位置和封國。具體到朝代,往往和朝代創始人的始封國和籍貫有關。

漢朝的名字,來自於劉邦被義帝所封的漢王。劉邦雖然是沛縣人,戰國時期屬於宋,按照道理應該是封回本土,稱為宋王。但是項羽為了防範劉邦,把劉邦封到了偏僻的巴蜀和漢中,故而稱為漢王,所以劉邦稱帝之後,就叫做漢朝。

之後曹操封魏,並不是曹操的籍貫沛國譙郡,而是封到了戰國時期的魏國所在。為什麼呢? 因為有一句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什麼是“當塗高也”呢?魏是指馬路上的牌坊,正好是“路途上高的東西”,可不就是當塗高麼? 所以曹操寧願不封在自己的家鄉,也要佔據這個能夠“代漢”的名字。

後來司馬晉則本分的多,司馬懿的家鄉就在河內溫縣,位於現在的山西,古代是晉國的地盤,所以司馬昭就被封為晉公,後來到司馬炎以晉代魏,成為了晉朝。

後來的唐朝,也是因為李淵的祖父李虎被封為唐國公,也是周朝分封的唐國所在,後來李淵則建立的國家也叫做唐朝。

趙匡胤在兵變的時候,還沒有任何的封國和封號,只是一個軍頭,於是就按照其節度使封地所在——宋州歸德軍節度使所在地宋州作為國號。

宋朝之後的國號嘛,就開始放飛自我了,不再用周朝所封的諸侯國的名字。遼有鑌鐵之意,而金克鐵,所以完顏家建立的朝代就叫做金朝。後來的元朝由蒙古創立,直接取自易經『大哉乾元,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而明朝的明同樣取自易經,緊接著大元的那句話後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當然,明同時朱元璋所借重的明教的名字。

後來的清朝,則是因為明為火德,而水克火,火克金,所以後金改名為清。


客官請留步,先贊再關注!

————靠譜寫歷史,輕鬆聊經濟。

請關注經史通義,不負有深度的你。


經史通義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我也很納悶,為什麼古代的帝王不採用自己的姓氏來作為自己的朝代名呢

司馬炎不叫司馬朝叫晉朝、劉邦不叫劉朝叫漢朝,趙匡胤不叫趙朝叫宋朝,帝王們都在想些啥呢?用自己的名字做朝代名,這是多麼威風的一件事兒

然而事情卻並不簡單,我們認為帝王的姓氏與他們創立的朝代名毫不相干,實則不然,這裡面的聯繫很緊密。

司馬炎之所以創立的叫晉朝,是因為他老爹司馬昭曾率兵滅了蜀漢,魏帝曹奐封司馬昭為晉王,在山西一帶,所以司馬家族創立晉朝也就不足為奇了。

而漢朝不叫劉朝,是因為劉邦曾經被封為漢王,所以建立漢朝也很正常。宋朝不叫趙朝,也是因為趙匡胤是在宋州這一帶發跡的,認為宋州“是龍潛之地”,所以將朝代命名為“宋朝”。


不過好在帝王們沒有將自己的姓氏命名為朝代,比如嬴朝、司馬朝、楊朝、趙朝、愛新覺羅朝....這些都什麼跟什麼啊,我們背誦歷史的時候,豈不是更加致命啦。


青年視紀

這和曹丕代漢之後為什麼新政權叫“魏”一樣。

是為了順利過渡,

也是為了解釋其政權的合法性。

因為曹操是先被封為魏公,後又稱魏王,加九錫。

魏王是魏國的王。

是東漢封的王。

所以政權是有合法性的。

這個問題有個bug,司馬家還沒統一三國時新政權就叫“晉”了。

公元265年,司馬炎代魏稱帝,國號為晉。

這是因為公元263年(景元四年),魏帝曹奐,

把春秋時候晉國的故地,方圓七百里吧,封給了司馬昭,稱晉公。

公元264年,司馬昭又進爵為晉王,加九錫。

歷史再次重演啊,不得不說,曹操開了個壞頭。

而以滅吳為標誌的統一三國,則到了公元280年了。

公元280年三月,吳主孫皓出降,吳滅,三國時期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