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阿里巴巴系的企業都不著急上市而騰訊系的企業忙著上市?

馬繼華

無論騰訊系還是阿里系的企業,沒有不想上市的企業。就算企業負責人不想上市,阿里和騰訊的投資為了套現也會要求上市。畢竟只有IPO前期的投資才能變換為收益,也是投資變現的最佳最快的方式。

阿里和騰訊目前已經全面宣戰,雙方在人工智能、電商、物流、醫療、金融、文娛、社交等多個行業呈現膠著狀態。據不完全統計,阿里目前領投和跟投的企業超過300家,騰訊則更多,達到450家左右。這點從每年的互聯網大會不同的飯局也能看得出來。

由於騰訊鋪的面更多更廣,在相同時間段內上市的企業會多一點,這也給了外界一種假象:騰訊繫上市或擬上市企業更多一點。

不過,這種假象彷彿也符合兩家公司的發展謀劃。

在一定程度上,騰訊依靠自身流量變現能力超強,現金流也更加充足一點,而阿里掌門人馬爸爸更喜歡慢火燉好湯,習慣佈局大的謀劃。

再強調一下,不論阿里系還是騰訊系企業沒有不想上市的企業。阿里系傾向生態建設也不過是為了更高的市值。


鎂客網

是不是上市,何時上市,怎樣上市,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目標,對不同的企業,也有不同的要求。

一般情況下,對自身培育的企業,不會輕易選擇上市,而會將企業“養”得體壯肉肥時再考慮上市,以便於實現利益最大化。如螞蟻金服,講了這麼長時間,還沒有最終上市。原因就在於,馬雲想推出一個超過阿里巴巴的更大的上市公司。

對通過資本市場併購而來的企業,特別是非絕對控股企業和非主業企業,多數企業都會選擇加快上市來完成併購的利益贖回。因為,只要上市,併購所付出的代價,就會數倍數十倍地回收。所以,對這樣的企業,一定會想盡一切辦法加快上市步伐。

而從近年來阿里和騰訊兩家企業的併購情況來看,騰訊的併購速度明顯快於阿里。也就是說,通過併購獲得的企業,特別是控股的企業是非常多的。而且,不僅有直接併購的企業,也有通過支公司併購的企業,還有通過投資的企業再併購的企業。如美團併購摩拜,就是此類形式。

也正因為如此,外界對阿里和騰訊在上市問題上的感覺,就是騰訊更喜歡企業上市,而阿里不太喜歡了。很顯然,是有一些特殊情況的。

不過,從馬雲與馬化騰的辦企思維來看,馬雲似乎更講求戰略,更善於謀劃長遠,而馬化騰則更擅長戰術,更喜歡短期目標。雖然不能因此就認為馬雲是做大事的,馬化騰是做小事的。但是,至少馬雲的大局觀可能要比馬化騰更強一些。譬如CDR馬雲就積極響應了,馬化騰則暫時沒有考慮。從這一點也不難看出,馬雲的格局更大一點,馬化騰則更現實一點。急於上市,可以加快變現。不急於上市,則想在未來獲得更大的利益。馬雲與馬化騰,在如何實現利益最大化方面,都不含糊,也都不會含糊。

但是,不管怎麼說,阿里巴巴也好,騰訊也罷,都是目前最值得關注的企業之一,也是最具活力的企業之一。“二馬”也絕對是企業家中的精英,是能夠把企業做好、做出名堂、做成樣板的企業家。


譚浩俊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並不是阿里系不著急上市,而騰訊繫著急上市。兩家企業的關聯公司應該沒有不想上市的,只是可能還不具備相關資質而已。

眾所周知,騰訊和阿里在互聯網領域一直處於競爭狀態。擅長社交和遊戲的騰訊,幾乎在其所有的過往戰績中,估計電商是唯一的敗筆。成為騰訊一直都其揮之不去的心病。而依靠電商起家的阿里,在社交和遊戲方面一直難以取得較大的發展,儘管多次嘗試進攻卻總是失敗。

彼此都有弱點,但又不能被對方攻破,那就只有抱團取暖,各自建立山頭。

近年來,阿里和騰訊通過不斷地投資與收購,參股了許多企業,這些企業涉及人工智能、電商、物流、醫療、金融、文娛、社交等多個行業。據Mergermarket數據統計,2012-2017年間,騰訊在全球的投資額高達625億美元,阿里為419億美元。騰訊參股的公司總計近400家,阿里系參股近250家,雙方勢力範圍基本上覆蓋了互聯網能觸及的各個領域。

而外界覺得騰訊系公司忙著上市,可能是被騰訊系公司在一段時間能集中準備上市的表象所迷惑,讓大家誤認為騰訊系公司都在忙著上市,而阿里系都不著急上市。


全天候科技

因為IPO是資本退出的最佳方式



據統計,目前騰訊參股的公司總計近400家,阿里系參股近250家,雙方勢力範圍基本上覆蓋了互聯網能觸及的各個領域。

眾所周知,騰訊和阿里的競爭一直都很激烈。對於騰訊來說,電商一直都是其揮之不去的心病,在它幾乎所有的過往戰績中,估計電商是唯一的敗筆。

對阿里來說,似乎社交和遊戲註定是騰訊的天下,儘管多次嘗試進攻卻總是失敗。


自己不行那就拉幫結派,扶持第三方來助攻。不論阿里或者騰訊都在默默使用,這樣就逐漸形成了大家口中的阿里系和騰訊系。

一張“烏鎮飯局圖”就可看出騰訊系的一斑了:

而阿里系除了我們熟悉的淘寶、天貓、支付寶、網商銀行外,還有餓了嗎、新泰、滴滴、盒馬生鮮、蘇寧雲商、OFO單車等眾多知名企業。

據Mergermarket數據統計來看,2012-2017年間,騰訊在全球的投資額高達625億美元,阿里為419億美元。

騰訊、阿里各自的投資、收購大戰已觸及到人工智能、電商、物流、醫療、金融、文娛、社交等多個行業,兩個來自於騰訊和阿里的“投資金主”都豪擲千金,排兵佈陣,培養出自己強大的生態系統。


對於投資人來說,無一不希望所投資參股的企業儘快上市,這是資本退出的最好方式。不論阿里系還是騰訊系旗下企業都不停地開啟融資模式,之所以還有些企業未能上市,只是因為尚未達到上市的步驟和要求。

綜上所述,沒有不想上市的企業,只是暫時達不到上市的資質罷了!


東震木

個人認為:就現有的佈局來看,騰訊更有未來!

支付寶已從阿里剝離,阿里好比一個巨無霸超市,擅長運營,

騰訊就好比超市裡的產品,不管遊戲產品怎麼害人,但是產品才是核心。最主要的是騰訊的流量完虐阿里。

但是企業是不在不停發展的,任何一個決策失誤都有可能改變局面。

創始人的性格方面,理科男更專注於產品和生意,勢必導致馬雲人氣很旺!被大家詬病的就是騰訊遊戲,其實,沒有騰訊遊戲,還有飛訊遊戲,還有云訊遊戲,世界最大的遊戲公司貌似是暴風雪吧。所以,沒有什麼好噴的。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梅花香自苦寒來841025

阿里巴巴本身就在美國上市。現在試紙也幾百個億,馬雲股份8%,如果把這些股份賣掉,馬老師也是很有錢的人。騰訊在香港上市,市值也有幾千億,如果接著在a股上市的話。說個難聽的話,一女多嫁, 玩兒的有點兒太過火啦。一個網絡公司,動不動幾千億。當廣大股民是瓜子嗎?

這些網絡公司還是遠離點。畢竟網絡公司幹什麼我們都不知道。還是幹實體經濟好點兒。有工資有廠房,有辦公地方。有固定資產。

現在的社會有點兒像美國的網絡公司泡沫。巴菲特投資向來都是投資實體經濟,網絡公司從來都沒有買過。廣大的中國散戶還是要學習一下。價值投資


大成愛股票

我認為原因有以下三點:

1.阿里注重生態佈局,所以阿里系的企業一般都是阿里控股的或者全資收購的,比如餓了麼、口碑等,上市的時間都會影響到整個阿里生態的戰略規劃,而騰訊傾向於投資回報,兩家公司的目標不一致;

2.上市是為了圈錢,如果你問阿里和騰訊誰更有錢?前些年的財報中,阿里的淨利潤都會超過騰訊,騰訊近些年遊戲投入加大17年反超。同時,阿里有螞蟻金服這個盟友,旗下的餘額寶吸金千億級別以上,雖然我知道螞蟻金服也不能隨意挪用客戶資金,但是如何合法的借貸,應該是可以做到的吧;
3.相比較阿里的強控制,騰訊講究賦能,所以騰訊參股投資的企業更多,同時近些年騰訊投資的眼光確實不錯,所以相比較能感覺出騰訊系的企業更渴望上市。但是阿里系比較擅長孵化巨無霸企業,的比如螞蟻金服最近也在準備IPO了,一旦上市絕對是一個巨無霸!還有云計算、菜鳥物流等,每一個都是巨無霸級別,相比較騰訊投資上市的小公司,阿里更讓世界期待!
不對的地方,歡迎大家拍磚,也隨時歡迎大家撩我!

走心農人

其實不管是阿里系還是騰訊系企業,上市都是最好的選擇。但是,由於兩者的佈局和目標不同,所以決定了它們上市的時間不同。

我們知道,阿里系的企業中,上市的寥寥無幾。就拿阿里手中一直握著世界最大的非上市公司——螞蟻金服來舉例,卻不著急著上市。很多人都對此表示不解,明明只要將螞蟻金服上市,馬雲就有望重回中國首富,可為何阿里不這麼做呢?


據筆者分析,阿里之所以不打算將螞蟻金服上市,是因為阿里打算先構建好封閉的生態鏈再考慮上市問題。從螞蟻金服的發展趨勢來看,螞蟻金服有望成為全球範圍內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只要等到哪時候上市,螞蟻金服的市值就不只一萬億了。

而相比阿里,騰訊就顯得有些“心急”了。畢竟騰訊是以投資回報為主,能儘快上市就意味著更快就看到投資回報,以此來投資更多的公司,擴大經營範圍。


科飛貓科技公社

這就形成一個怪圈,一家創業公司想迅速發展,必須要靠雄厚的治本,而公司除了創意前景+股權外沒有任何吸引治本的東西。

一旦有了投資,你就會像一匹脫韁的野馬,控制不住,A輪,B輪就這樣一直融資下去直到上市,為何控制不住,原因很簡單為了更快得到回報,投資人了不會讓你按部就班。

他會不斷推進你的計劃,計劃的推進使得公司,無法更穩的做出決策,頻頻會出現資金鍊不穩定或破裂的危機。

另一個原因在於,一個好的創意它的時效是多少。

如果是容易複製,那麼它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帶來跟風競爭者,這樣蛋糕就會面臨切割的威脅,如果是巨頭公司就會面臨失去市場的危機,所以一些公司才會時不時就融資,因為它需要大量的資金來佔領市場。


遊泉娛樂

現在看來我們應該把騰訊看作成一個投資財團以賺錢為目的,而阿里應該是真正為中國老百姓老百姓服務的科技類公司。首先看看騰訊的財報,遊戲業務佔了很大的比例,而恰恰是遊戲業務毒害了多少中國的兒童青年,王者榮耀一個完全抄襲英雄聯盟的遊戲竟然能在中國如此的火熱,中國的監管部門就不管嗎?難怪中國的創新如此的緩慢,騰訊利用抄襲壟斷在中國賺的錢再去國外收購知名創新企業,再用錢收購打擊國內的創新企業,不給收購就等著抄襲做個一模一樣的產品出來,初創企業不被收購只能面臨被抄襲致死的結局,所以騰訊是中國創新的毒瘤,而一旦被收購騰訊就要讓其上市,謀取利益,用更大的資本收購更多的初創企業,這樣的惡性循環對未來的中國發展創新是很大的阻礙,後來創新者都面臨被收購或者被抄襲的的風險,到後來騰訊大的國家都沒辦法,國內的資本完全籠罩在騰訊下,現在是實體企業也不能倖免,阿里收購超市人家就是賣東西的說的過去,可是你看最近騰訊的動作,收購家樂福中國,入股步步高,入股永輝超市,你一個科技企業收購這些幹啥,太可怕了全中國各行各也都籠罩在騰訊下,外國的企業強大在自己的行業,而騰訊已經無處不在了,看看我們周圍用的基本都可見騰訊的身影,騰訊財團太可怕了,這種對中國絕對沒有好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