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獨立”到開放,華夏幸福的新徵程

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牽手合作”成為房地產行業的一大熱詞,但多是開發商與開發商之間的收購、合併、合作開發等行為。進入2018年,則呈現出企業間“跨界合作”的新趨勢。

先是融創牽手中國鐵塔、麥當勞引領“跨界合作”風潮。1月18日,融創與中國鐵塔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實現了雙方在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首次跨行業合作。此後一天,又與麥當勞中國簽訂長期戰略合作協議。麥當勞將與融創全國八大區域綜合體、社區商業、寫字樓、文旅等板塊進行全面合作。

短時間內的劇烈突變,給很多不瞭解華夏幸福的機構和媒體造成誤解。

“誤解”可以理解。先來看看克爾瑞研究中心2018年1月公佈的數據,在200家房地產企業的排名中,華夏幸福以1538億的流量金額、1538億的權益金額分別高踞榜單第九和第八,均躋身行業TOP10。流量金額、權益金額均為1538億,表明華夏幸福在項目開發過程中完全由自己獨立完成,是一家高度“獨立”的企業,這與其他TOP10企業的開放形成鮮明對比。

從“獨立”到開放,華夏幸福的新徵程

合作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無論是融創、恆大還是遠洋等企業,最愛的跨界是“教育”“醫療”和“商業配套”,房地產依然是主基業。通過跨界引進的教育、醫療、商業等配套對業主來說非常利好,能夠獲得子女教育、老人醫療和養老等完善的服務。

而華夏幸福早已淡化了房地產商的行業屬性,成為國內領先的產業新城運營商。在以PPP模式與地方政府開展產業新城開發建設運營過程中,華夏幸福要提供基礎設施、公共設施、產業發展、城市運營等多種運營服務。僅以公共設施服務看,就包含了住宅、商業、教育、醫療等多個內容。如此極為綜合、專業且產業鏈漫長的業務,僅靠自己“獨立”發展,並不現實。

資本市場的眼睛是雪亮的。與媒體的謹慎和看衰不同,真金白銀的資本市場卻對華夏幸福的開放態度表現出截然不同的熱情。2月底,華夏幸福面向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50億公司債券的申請,獲得中國證監會的核準批覆;3月初,華夏幸福再次得到銀行、金融機構300億的授信和金融合作;3月中旬,華夏幸福連續在上交所發行公司債,並獲得成功,這一系列的融資動作充分說明了資本市場對華夏幸福的認可。

近幾年來,房地產企業跨界合作屢見不鮮,多元發展不斷為“房地產”注入新的宜居屬性,提升競爭力。而華夏幸福憑藉十幾年產業新城運營的核心競爭力,雖屬“合作”後來者,卻由於產業新城產品的綜合性,為更多合作伙伴的加入提供了可能。隨著華夏幸福的產業新城事業不斷在全國範圍內得到複製,以及從“獨立”到合作的新變化,華夏幸福的新徵程也將呈現出全新的活力和增長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