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独立”到开放,华夏幸福的新征程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牵手合作”成为房地产行业的一大热词,但多是开发商与开发商之间的收购、合并、合作开发等行为。进入2018年,则呈现出企业间“跨界合作”的新趋势。

先是融创牵手中国铁塔、麦当劳引领“跨界合作”风潮。1月18日,融创与中国铁塔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实现了双方在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首次跨行业合作。此后一天,又与麦当劳中国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麦当劳将与融创全国八大区域综合体、社区商业、写字楼、文旅等板块进行全面合作。

短时间内的剧烈突变,给很多不了解华夏幸福的机构和媒体造成误解。

“误解”可以理解。先来看看克尔瑞研究中心2018年1月公布的数据,在200家房地产企业的排名中,华夏幸福以1538亿的流量金额、1538亿的权益金额分别高踞榜单第九和第八,均跻身行业TOP10。流量金额、权益金额均为1538亿,表明华夏幸福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完全由自己独立完成,是一家高度“独立”的企业,这与其他TOP10企业的开放形成鲜明对比。

从“独立”到开放,华夏幸福的新征程

合作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无论是融创、恒大还是远洋等企业,最爱的跨界是“教育”“医疗”和“商业配套”,房地产依然是主基业。通过跨界引进的教育、医疗、商业等配套对业主来说非常利好,能够获得子女教育、老人医疗和养老等完善的服务。

而华夏幸福早已淡化了房地产商的行业属性,成为国内领先的产业新城运营商。在以PPP模式与地方政府开展产业新城开发建设运营过程中,华夏幸福要提供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产业发展、城市运营等多种运营服务。仅以公共设施服务看,就包含了住宅、商业、教育、医疗等多个内容。如此极为综合、专业且产业链漫长的业务,仅靠自己“独立”发展,并不现实。

资本市场的眼睛是雪亮的。与媒体的谨慎和看衰不同,真金白银的资本市场却对华夏幸福的开放态度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热情。2月底,华夏幸福面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50亿公司债券的申请,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核准批复;3月初,华夏幸福再次得到银行、金融机构300亿的授信和金融合作;3月中旬,华夏幸福连续在上交所发行公司债,并获得成功,这一系列的融资动作充分说明了资本市场对华夏幸福的认可。

近几年来,房地产企业跨界合作屡见不鲜,多元发展不断为“房地产”注入新的宜居属性,提升竞争力。而华夏幸福凭借十几年产业新城运营的核心竞争力,虽属“合作”后来者,却由于产业新城产品的综合性,为更多合作伙伴的加入提供了可能。随着华夏幸福的产业新城事业不断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复制,以及从“独立”到合作的新变化,华夏幸福的新征程也将呈现出全新的活力和增长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