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皇上都這麼慘,你就不焦慮了(吐血推薦)

文:劉原

有位前同事,女,則跟評了一句:“他14歲時,已經將同齡人拋出60年的差距。”

我本以為這又是談不要輸在起跑線之類的雞湯文,後來才得知這是在懟最近火爆的一篇公號文,連韓寒六神甚至人民日報公號都在捲進了這個話題,而那篇文章,恰好是我的前同事,一位老實憨厚的80後。

我不是來站隊辯論的。大家看世界的角度各有不同,再說這也不是什麼大是大非的問題。我是趁這個話題來說溥儀八卦滴。

其實溥儀究竟是幾歲陽痿的,我也不知道,隨手寫個14歲。他十二三歲時已經跟太監宮女鬼混,到17歲成婚時已經不能人事,那就取個平均值唄。他自己說,有時兩三個宮女一齊推倒他,第二天起來,見到太陽都是白的。太監們四處去找壯陽藥,估計是天橋底下采購的大力丸,那時浙大的煉丹專業還沒設立,沒法進京勤王。

所以,溥儀和婉容的新婚之夜,他只是掀開皇后的蓋頭看了看,嗯,還行,然後就跑到養心殿和一群太監玩到天亮了。當然這事也不能全怪他,那夜婉容不方便。從同治皇后到光緒皇后再到宣統皇后,皆在新婚之夜恰逢月事來臨,有個老太監信修明痛心疾首,哀嘆“欽天監之選擇最不相當吉日,近世紀有三錯誤。其為命乎?”翻譯過來就是:事不過三,大姨媽竟連來三次,眼瞅大清要亡。

嗯,這就是所謂滴皇帝不急太監急。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總覺得當皇帝是最美的差事,有滿漢全席,有三千後宮。但你看看溥儀,幾個宮女就把他撲斷了腰,6歲就成了遜帝,自己的皇后被日本軍官強姦,坐完蘇聯的牢再回國繼續坐牢,出獄後娶了李淑賢卻因自己不能人道而向她下跪乞求莫要離婚。

若把你換作溥儀,你願意當這樣的皇上麼?

人世間有許多焦慮,包括對世道的焦慮、對自身命運和生存狀態的焦慮,又或是對能否飛黃騰達的焦慮。跟溥儀一比,你還有啥想不開的。

你會說溥儀是個特例。好吧,當同治、當光緒、當崇禎,你以為就爽麼。據統計,中國曆代皇帝的壽命遠低於當時人均。所以,不要羨慕他們。

我嘮叨了這一堆,只是想闡述一個道理:你有你的命,你走你的路,別跟任何人去比。

這個道理,我是直到40歲之後才琢磨明白的。

年輕時,當然要不斷跟人比:你要比別人成績好,你要更討老師歡心,你要在心愛的妹子前表現得更有魅力,你要在晉升的階梯上壓倒一切對手。原叔上篇公號《我的1998》裡邊,也說過自己當年的狀態——報紙的版面就那麼大,要麼發你的稿,要麼發我的稿,要麼你餓死,要麼我餓死,這不是雙贏遊戲,這是零和遊戲。

如果每個年輕人都淡泊名利,這個社會只怕無法進步。世界發展的每一步,都是慾壑難填的年輕人踏出的。從人文藝術到自然科學,都需要野心勃勃的人來推動。

但如果每個年齡段的人都以PK、以較勁為己任,那也夠可怕的。人間會充滿詛咒暗算、埋伏陷阱,哪怕是死翹翹了,都會惦記著到焚化爐前插個隊,KO一下同齡的屍首。

中年是一道坎。之前我們雞犬相聞,明爭暗鬥,因為惟有碾壓過同齡人,我們才有肉吃;之後才明白,同輩根本不是自己的敵人,他們只是一群和你行走在古道西風中的瘦馬,有的倒僕路邊,有的跪倒哀鳴,大家惟一能比的,是誰能在碧血黃沙中走得更遠。

記得初中時,有次考試,一個女生在交卷時仍在奮筆疾書,另一個女生斥責她耍賴不守規則,兩個妹子吵翻天。我們的青春,彼此視若敵寇。而我在無數長夜裡的掙扎筆耕,想的亦是如何PK掉無數的對手,去佔據眾多報刊的版面。

那時的我,心想如何攢錢買房,如何娶老婆,如何漲薪。所以,我很焦慮。

如今的我,眼睜睜望著舊人們自戕於抑鬱症中,或是掙扎於絕症中,已經對焦灼無感,我的心裡只剩對宿命的淒涼。

面對空前的集體無意識焦慮,我們得學會自處之道。原叔倒不是開藥方,我連煉丹都不會,哪會開藥方。我只說說自己是如何化解焦慮的。

首先,得透過現象看本質,從好事中看到壞事,從壞事中看到好事。萬事皆有轉機。

譬如最近的中美貿易戰,國內一片喊打喊殺聲。愛國小粉紅們表示吃野菜也要跟美帝拼個玉石俱焚。

這麼愛國的事情,原叔只好跟進。但一盤算,這純天然無汙染的野菜我們吃不起啊,今春的香椿,在杭州是80元一斤。蕨菜和魚腥草也貴得很。比大棚蔬菜貴多了。

好在愛國可以因地制宜、因材施愛。原叔決定用舊社會上海災民的方式,支持我的國——

他們當年窮得只能啃陽澄湖大閘蟹充飢。

雖然抱定了魚死網破、不吃野菜就吃大閘蟹的決心,但我們得明白中美貿易戰的代價:出口型企業大批倒閉;外資加速撤離;物價飛漲(美國大豆直接影響養殖業成本)。當然,我們少吃肉還可以減少膽固醇,美國人民更慘,有位朋友在夏威夷旅遊,發了些照片,美國人如今衣不遮體,正奄奄一息地躺在沙灘上曬太陽取暖。嗯,按照球球時報的邏輯(他們說不惜讓中美貿易歸零,讓太平洋成為國際貿易的天塹),美國人很快連比基尼和泳褲都買不到了,因為全是中國製造,他們很快就會回到猿人狀態。

好在,中國將放寬市場進入,主動擴大進口。大幅降低汽車進口關稅和其它產品關稅。

我和大家一樣,瞬間就不焦慮了。讓胡錫進吃野菜去吧,我的朋友們都表示準備扔掉蕨菜買特斯拉去。

化解焦慮的第二個法寶,是不去攀比。

攀比是萬惡之源。你羨慕高官巨賈麼?換了你,願不願意進秦城?或是像賈布斯一樣逃亡?不要只看到賊吃肉。賊捱打才是常態,才是宿命。

許多人心裡始終過不去的一道坎是:我們一塊玩泥巴長大,一塊進課堂,憑什麼你今天酒池肉林,我卻節衣縮食?

原叔告訴你:這就叫命。每個人的先天八字不同,後天的努力和機緣不同,當然千差萬別。

最近北大的高巖事件刷屏,我聯想到同樣發生在90年代的清華朱令案。朱令因為聰明漂亮,被人暗算下毒,鉈中毒,至今是樁懸案。下毒的嫌疑人是某個女生,這就是典型的同齡人嫉妒。

向優秀的同齡人學習,努力追趕他們,汲取他們的經驗和教訓,這是正能量;各種腹誹,各種羨慕嫉妒恨,甚至把自己折磨得深夜難眠,那叫負能量,或者說,活該。聰明人都在想著如何讓自己活得更好,蠢人都在忙著眼紅別人、惦記著如何讓別人活得不好。

我有一位僑居美國的朋友,經常帶著家人遊歷壯美山河,曬的全是美食和美景照片。我饒有興致地看,把他視為導遊,默默記下他敘述的景點和特產,準備將來帶娃們去玩。

我的朋友中還有到北極、到南極的。我特別喜歡看他們曬的照片。此生的我們,無法抵達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那麼,跟隨朋友的鏡頭去免費遊歷一次,也是極好的。生命的體驗,也可以通過影像來完成,這是另一種VR。

我應該感謝他們,而不是嫉妒他們。

最後一個紓解焦慮的辦法,是讀史。

我拿溥儀舉例,固然是一種戲謔。

但讀通曆史,確實是影響人生觀的第一要務。你得明白人類歷史上曾發生過什麼,喻示過什麼,你才會明白現今和未來的時局,才會曉得自己僅僅是驚濤駭浪中的一顆沙礫。

因為種種機緣,我見識過許多如雷貫耳的風雲人物。他們都曾是弄潮兒,卻都歸隱於歲月的深處,如今已經成為歷史的一部分。曾經石破天驚,曾經光芒萬丈,如今都是歷史的一個註腳。他們尚且如此,你我作為平庸之輩,還有什麼好怨懟的?

所以我得說一句刻薄的話:焦慮,既有普羅大眾對自身生存狀態的擔憂,也有自視甚高慾壑難填的因素作祟。你以為你本應生在帝王家,但其實你我都是村裡的鐵柱狗剩。

民國四公子之一的張伯駒,袁世凱的表侄,散盡千金去收藏文物,他一點都不焦慮。

溥儀也不焦慮。他去遷戶口時,一個受過紫禁城帝師包括英國教師莊士敦教誨的前皇上居然在學歷一欄填的是“初中”,他也認了。

49之後,溥儀去逛故宮,說光緒的照片掛錯了,這不是光緒。專家死不認錯,溥儀只好悄聲說:我好像認識這人,他是我爹載灃。

有人拿過文物去找溥儀鑑別,溥儀說這是假的。來人大怒,說你有何憑據。溥儀惴惴地說:也沒啥憑據,就是覺得它跟我家的東西不一樣。

多好的心態。

順便說一句。溥儀之遜位,是中國幾千年來惟一一次和平的政權交接。清廷若要拼死掙扎,勝負尚難說,但他們放棄了抵抗,避免了生靈塗炭。

上千萬平方公里國土說讓就讓,宣統帝都沒吱聲。來,親愛的,你給我說說,你還有啥可焦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