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典故是虛構的?

專業啃蘋果


在歷時彌久的歲月長河中,發生了數不清道不盡的歷史故事,這些故事有些已經被歲月掩埋,至今不為人所知,而有些則隨著人們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直至今日。在這中間也有許多讓人迷惑的事情,雖然有些事情隨著時間的發展已經被研究的知根知底,有了科學的官方解釋,全是虛構的,但是有些謊言至今還有人深信不疑,並且許多人還信以為真。 1.空城計。這個典故很多人都聽過,故事發生在三國時期,曹魏的大都督,司馬懿率軍攻打蜀國。當時守城的正是蜀漢丞相諸葛亮,因為事發突然,諸葛亮城中留守的部隊數量微乎其微,根本不是司馬懿大軍的對手。面對司馬懿數十萬雄師,諸葛亮心生一計,他命令人打開城門,並且自己抱琴攜童端坐在城樓上,開始焚香彈琴,司馬懿本來就謹慎甚至有些疑神疑鬼,面對諸葛亮的淡定自若,司馬懿以為是中了埋伏,當即下令退兵。然而,這件事情確實假的,在正史當中雖然有發生,但是主角二人確實曹操和呂布,並不是諸葛亮和司馬懿。

2.三英戰呂布

《三國演義》中的“三英”即指劉備、關羽、張飛哥仨,實際上呂布是被孫堅所打敗。

史實還原:

公孫瓚沒有參加討董卓的聯盟,所以劉、關、張三人也未曾參加,再說那時他們三人只是兵長,根本也就沒有資格且不會有虎牢關三英戰呂布。呂布實為孫堅所擊退。

據《後漢書·董卓列傳》記載:“孫堅收合散卒,進屯梁縣之陽人。卓遣將胡軫、呂布攻之。布與軫不相能,軍中自驚恐,士卒散亂。堅追擊之,軫、布敗走。”“堅進洛陽宣陽城門,更擊呂布,布覆破走。”從中看出:呂布曾經兩敗於孫堅。

3、鞭打督郵

此乃劉備所為,非張飛也。

史實還原:《三國志·先主傳》說:劉備討黃巾有功,拜官安喜縣尉。督郵因公事到縣,劉備去拜謁,門下不給通報,劉備直闖而入,捆綁了督郵,用棍棒打了二百下,解下印綬,掛在督郵的脖子上,把他綁在拴馬樁子上,棄官逃亡而去。

還有很多經過民間或小說家的加工改編的歷史故事都是虛構的或者是張冠李戴的,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日常讀書時留意。


楊老師和他的學生們


故是虛構的?我看過一些介紹,大家都知道《水滸傳》上寫得是清河縣武大郎是潘金蓮害死的。其實武大郎是明代的人,本名武植,身高超1.8米,雖出身貧寒,但聰穎過人,崇文尚武,中年考中進士,出任山東陽穀縣縣令。潘金蓮乃知州家的千金,住在清河縣潘家莊(後改為黃金莊)。史載,武、潘二人和睦恩愛,育有四個孩子。武植早年貧苦,接受過好友黃堂的資助。武植做官後,黃堂家的房屋失火,他便投奔武植,希望謀個一官半職。武植沒滿足他,為發洩心中怨恨,黃堂在回鄉路上四處編造武潘二人的“醜事”。當地惡少西門慶與他添油加醋。但黃堂回到家裡後,卻發現家裡建起了新房子。妻子告訴他,這是武植派人建的。黃堂無比懊惱,但他捏造的武潘倆人的醜惡形象,早已轟動四方,並被施耐庵寫進了小說《水滸傳》。這一事件,見於施耐庵後人的道歉詩中,也在武大郎本人的墓誌銘中得到了證明。

“鍘美案”說的陳世美的故事,家喻戶曉。戲劇中的陳世美是個不折不扣的壞男人,但現實生活中的陳世美不僅是一個好丈夫,還是一個為政的好官。只因為當官期間得罪了人,才被惡意醜化。陳世美原名叫陳年穀,是明末清初的人,清順治十五年,他的同窗好友仇夢麟、胡夢蝶從均州到京城找陳世美求官,被他婉言拒絕。仇,胡大為不滿,他們接濟過陳世美,現在反而忘恩負義,不念舊情。二人懷恨而歸,途中,在河南南陽遇上當地上演曲劇《琵琶記》。二人不惜花費銀兩,請戲班子按自己的意願,把《琵琶記》的情節加以改造,把戲中忘恩負義的男主人公蔡伯喈換成了他們怨恨的陳世美。秦香蓮的生活原型名叫秦馨蓮,是陳年穀的第二任妻子。夫妻相敬如賓,白頭偕老。編戲人為了掩人耳目,把秦馨蓮改成 秦香蓮,把陳年穀化名陳世美,並把事件發生的時間改為宋朝,由此也為鐵面無私的包公添加了一項本不屬於他的“政績”。

這些被歪曲的歷史成了家喻戶曉的故事,而原實的歷史鮮為人知,俗話說寧得罪君子不能得罪小人,願我們能從這些歷史故事中領悟待人處事的道理。我分享就這些,歡迎大家關注,點贊。謝謝!




生活之路一帆風順


在歷史長河中,發生了無數的故事,這些故事有的已經被歲月掩埋,有的流傳至今。有些歷史典故還有人深信不疑,下面我就為大家介紹幾個虛構的歷史典故吧。


三殺三宥

文中的歷史典故是這樣的:堯當政時,皋陶是掌管刑法的官。要處置一個人時,皋陶三次說當殺,堯帝卻一連三次說應當寬恕。因此天下人都害怕皋陶執法堅決,而讚美堯帝用刑寬容。


有一個名叫四嶽的人曾經給堯提過建議:“鯀可以任用。”堯說“不可,鯀違抗命令,毀謗同族。”過後,他還是說“試用一下吧。”


其實,這是蘇軾在九百多年前的考試時,在《刑賞忠厚之至論》中證明聖人心意的歷史典故,其實在歷史文獻上根本就沒有記載,而這段對話實際所引的事例是周公的,出自於《禮記·文王世子》。


空城計

這個典故很多人都聽過,故事發生在三國時期,曹魏的大都督,司馬懿率軍攻打蜀國。當時守城的正是蜀漢丞相諸葛亮,因事發突然,諸葛亮城中留守的軍隊數量極少,根本不是司馬懿大軍的對手。


這時,諸葛亮心生一計,他命人打開城門,然後自己在城樓上焚香彈琴。因此,司馬懿以為中了埋伏,立刻下令退兵。


然而,這件事卻是假的,歷史上雖有這樣的事,但主角是曹操和呂布。


草船借箭

據《三國志》記載: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須,權與相拒月餘。曹公望權軍,嘆其齊肅,乃退。但在《魏略》中,所謂“草船借箭”卻是孫權所為。


《魏略》曰:權乘大船來觀軍,公使弓弩亂髮,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


正史中諸葛亮並沒有參與其中,所謂“草船借箭”卻是孫權所為。


當然,像這樣虛構的歷史典故還有很多,我就分享這幾個故事吧。


言念


提問不夠嚴謹,應該是區分歷史(真實)典故與文學(虛構)典故,主要看來源。

比如:

《三國志》是史書,編撰於西晉,記錄的典故真實性較高。而《三國演義》卻是歷史類小說,虛構的典故較多。

再比如:

《大唐西域記》是玄奘和尚留下的歷史地理著作,但《西遊記》則是神話類小說。

具體點:

真實典故——白馬之盟、白登之圍(劉邦),渭水之盟(李世民),請君入甕(①唐·張鷟《朝野僉載·周興》、②宋·司馬光《·唐紀·則天皇后天授二年》。)

源於歷史小說的虛構典故難分真假——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七進七出單騎救主、七擒七縱孟獲、三氣周瑜、連環計、空城計、過五關斬六將、草船借箭等。

源於神話小說的虛構典故容易區別——牛郎織女、嫦娥奔月、吳剛伐桂、三打白骨精、水漫金山等。

真假參差不齊的典故——孟姜女哭長城,史料記載確有“其人其事”,但各朝各代民間持續了深度的藝術加工。


什麼都要懂一點


首先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歷史是人記載下來的,而且經過幾千年才流傳下來,在歷史的洪流中,早已經有一些真實故事已經變質,而我知道的就有兩個歷史典故其實是假的。

第一個是氣死周瑜

《三國演義》中將其歸功於諸葛亮的智慧。實際上是周瑜本身英年早逝,無關其他。

史實還原:

蘇軾詩詞描述:“遙想公瑾當年...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一個少年英才,怎麼可能是一個心胸狹窄的人呢?三國志正史描述周瑜是一個氣度恢弘的人,可惜操勞病死,英年早逝。

《三國志》記載:“數陵侮瑜。瑜折節容下,終不與校。普後自敬服而敬重之,乃告人曰:‘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時人以其謙讓服人如此。”又同傳有蔣幹“稱瑜雅量高致,恐不久為人臣耳”,“瑜威聲遠著,故曹公、劉備鹹欲疑譖之”。至於周瑜病逝後,蜀國弔唁的代表是龐統,而不是諸葛亮。

第二個烽火戲諸侯

烽火戲諸侯這個典故其實也是經不起推敲的。典故中,周幽王為了哄自己的愛妃褒姒開心而點燃了烽火臺,讓諸侯都以為周幽王出了大事,紛紛趕去救駕,後來才知道被戲弄。後來等周幽王真的出事點了烽火臺讓人救駕時,眾諸侯已經不再相信他了,於是周朝滅亡。

關於褒姒的記載,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裡面,關於褒姒的記載只有一句話,“赫赫宗周,褒姒滅之”。沒有交待起因經過結果,因此後面才需要學者去解讀和註釋。所以褒姒這個人物是不是真的存在就有很大的爭議。再就是周幽王真的點了烽火臺,眾諸侯也不可能這麼快就趕過來,而且還是率領軍隊趕過來,所以這個烽火戲諸侯的典故其實也是假的。


早安夏天的風


歷史上有很多的故事都是虛構的。

第一個就是我們熟知的“花木蘭替父從軍。”

花木蘭的形象最早在《木蘭辭》中出現,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有血有肉,英勇無畏的女英雄的形象。但是花木蘭的真實性在歷史中是存疑的,甚至可以說沒有其人的存在,或許有其原型,但是木蘭從軍的存在的真實性不高。


再一個就是“滿門忠烈楊家將。”

楊家將的傳說是通過小說“楊家將”才廣為流傳的,其中真實存在的是老令公楊繼業,而其他的人物,則是小說虛構的了。


小先生348


歷史上有很多典故是虛構的,如:

葉公好龍:是指表面上非常喜歡,實際上不喜歡,這個故事,用很生動的比喻,辛辣地諷刺了葉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這些人們只會唱高調,做好表面功夫,不務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也同時諷刺了那些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名不副實,表裡不一的人。

刻舟求劍:是指劍落水中沉底,船在不停的行走,在船上刻上落劍的地方做記號,再找劍,只是愚蠢可笑。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所有的事情,都要與客觀事實一致,才能找到真理。這則寓言故事也適應於當今很多地方,就比如說: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這句話和刻舟求劍有異曲同工之意。這則典故,更深層次的意思是在表達唯物主義辯證思維。

等等,還有很多!!!!


知識就是力量3009


歷史虛構的典故很多,給你來幾個流傳最廣,也是最瞪掉眼睛的。

1、桃園三結義

桃園三結三義,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然而正史中只記載 “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並無提及三人義結金蘭。

2、諸葛亮三氣周瑜。

赤壁之戰最大功臣刻畫成了了心胸狹窄的反面形象。

《三國志》中周瑜本傳記其為人“性度恢廓,大率得人”;孫權對周瑜的評價很高,說他“雄烈,膽略兼人”; 劉備評價周瑜“器量廣大”。

《三國演義》對周瑜性格的刻畫同歷史真實差距之大,意在通過展示吳蜀矛盾,讓周瑜與諸葛亮鬥智鬥勇,從而烘托出諸葛亮的智慧和才能。

3、過五關斬六將

關羽被尊為“武聖”,是可以和“文聖”孔子相媲美的歷史人物,幾千年來,他的忠勇無雙的形象能夠深入人心,《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絕對居功至偉。

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斬顏良誅文丑,溫酒斬華雄,單刀赴會,水淹七軍等等耳熟能詳的故事大多數是虛構神話了的內容,特別是過五關斬六將。

關羽離開曹操後,直接從許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劉備,並非北上到河北,而且沒有攜兩位皇嫂,過五關斬六將之事也自然是虛構的。

小說中被斬的六將是孔秀、孟坦、韓福、卞喜、王植和秦琪,而這幾個人都不見史書記載,連名字也是虛構的。他們的出場只有一個任務,就是挨關老爺一刀。

4、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非諸葛亮所為,這是羅貫中借鑑歷史故事改編的內容。

三國志中記載草船借箭是發生在孫權與曹操的濡須之戰,孫權借水面有薄霧,乘輕舟闖入曹軍前沿,觀察曹軍部署,被曹操發現命令士兵射箭攻擊。

孫權的輕舟因一側中箭太多,船身傾斜,有翻沉的危險。孫權下令調轉船頭,使另一側再受箭。一會,箭均船平,孫權安全返航。並且此事發生在赤壁之戰後五年。所以諸葛亮沒有借箭,而是借了故事。







史海逐浪大徐


太多太多!


儒釋道玄機


封神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