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把劉邦,曹操,朱元璋放三國時期誰能最終勝出,誰第一個出局?

中國夢4174009


個人認為題目說的應該是把劉邦和朱元璋放到曹操同一時代的東漢末年,如果原時空的背景如果不產生變化的話,還是會有十八路諸侯反董卓的,其他的各路英雄也會悉數上場,那麼加入了劉邦與朱元璋兩位皇帝大佬之後,會產生什麼樣的變化呢?首先我們來看看三人出身:

劉邦出身平民崛起於秦末亂世,曹操出身富商之家宦官子弟崛起於漢末亂世,朱元璋出身赤貧崛起於元末亂世,三人之中以朱元璋的成就最高曹操的成就最低,如果將三人拉到同一出生年歲的話,那麼晚年才起兵的劉邦境況可能不妙。

因為既然是在漢末,那麼劉邦也只是個普通穿越者,要不然無法解釋漢朝從何而來,所以劉邦不能不享有大漢宗親的主角光環,或許他可以靠著同姓劉來搏一個皇叔叔或者皇大爺的大義名分,丟掉這點節操在劉邦看來無所謂的。

劉邦自身本領並不是特別強,可能不如曹操的文武雙全,劉邦知人善任的優點曹操與朱元璋也有,所以在劉漢朝廷威望與人心喪失的局面下,劉邦未必能夠像秦末時期面對項羽那樣的優秀的發揮。

再說經過項羽的教訓之後,劉邦再碰上鴻門宴那樣的場合估計凶多吉少了,所以作為三國前年代的皇帝,劉邦掌握的知識典故要少於曹操、朱元璋二人,而在這點上朱元璋是最佔便宜的,所以劉邦很可能第一個被淘汰出局。

其次出局的可能就是曹操了,雖然曹操文武雙全,但是朱元璋也不差,而且做為中國歷史白手起家最成功的皇帝,朱元璋對於如何拉部隊搞鬥爭非常在行,而且本身朱元璋的謀略也不差,這從他的《奉天討元北伐檄文》中可以看出來,朱元璋從乞丐到皇帝只用了27年,曹操與之相比就要遜色許多。

劉邦、曹操與朱元璋的崛起都與他們的家鄉父老大力支持有關,不過他們三人的老家離得並不遠,所以基本就忽略這個問題,反正“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是人才總不會埋沒的。

所以綜合各方面,即使不考慮朱元璋的後來者的優勢,就三人的學習能力和領導能力來看,笑到最後的人很有可能就是朱元璋。

飛凡看歷史


這又是一個關公戰秦瓊的問題。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不過從三個人的出身上尋找答案還是可以找到一些端倪的。

首先看這是那個人的出身。曹操的出身最高費,雖然是冒姓曹但是也是高官顯貴,所以曹操在年輕的時候可以好遊獵、喜歌舞,所以養成了有權謀多機變的個性。所以曹操的耐受力比較差,沒有經歷過苦難生活的洗禮。在看朱元璋,這傢伙的出身及其低微,幾乎就是社會最底層了,家裡人全都餓死,他沒辦法出家當和尚,據說也是快餓死了,餓昏了。人類社會的底層的疾苦和粗暴朱元璋是領教夠了,除了沒死啥苦都吃了。再看劉邦,指個人的出身介於曹操和朱元璋之間,是個小流氓,還混上過亭長的職務,是個遊手好閒的人,品行也不好好吃懶做。基本上是一廢柴。這樣看來朱元璋的勝算在這各領域第一,劉邦第三,曹操居中。

再看事業發展。劉邦的成功他機子總結了就是善於用人,他自己沒什麼本事,只不過把蕭何、張良和韓信的本事發揮出來了,所以才能成功。舉個例子韓信要求當代理齊王就是假齊王,劉邦和項羽守在爭奪韓信這股勢力,劉邦很生氣一拍桌子就罵當假齊王?張良趕緊給他使眼色,劉邦立即改口當就當真的,於是把韓信爭取過來了。曹操也是在眾多的謀士的幫助之下才建立功業的。朱元璋主要依靠了劉伯溫等人的輔佐。在這一點上,朱元璋自己的征戰經歷比較多,獨立自主的能力較強,所以在失去羽翼的情況下應該繼續排第一,曹操排第二,劉邦排第三。


再看,內心殘暴的程度。曹操是個狡詐的人,基本上並不殘暴,就是在他父親一家被殺之後要屠殺徐州百姓,再就是誣陷糧官王垕,另外就是盜墓,設置了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進行有組織的盜墓活動。這在歷史上留下了罵名。劉邦建功立業之後也沒有大肆屠殺功臣,只是殺害了韓信遭人詬病。朱元璋則不然首先是屠殺功臣。從這一點上說,朱元璋內心最殘暴排第一,劉邦排第三,曹操介於二者之間。

最後看智謀,劉邦沒有什麼智謀,就是個小混混,所以排名最後。曹操的智謀很厲害但是他的功業比較小,劉邦和朱元璋都是開國皇帝,曹操沒有開國。所以他的智謀排第二。朱元璋經歷過元末農民大起義的鍛鍊,而且從基層成長起來有一定的謀略,排第一。

把這幾個方面的要素綜合起來看朱元璋的勝算最大,劉邦的勝算最小,曹操介於二者之間。


江南不缺水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在回答之前,我認為應該確定兩個前提:

第一,時間應該放在東漢末年,因為曹操不是三國時代的人物。(曹操死後,魏、蜀、吳才分別稱帝)

第二,劉邦的身份,應該設定為一個普通的小官(亭長),而不是漢高祖。否則,憑藉劉邦的身份,一定一呼百應,這對曹操和朱元璋就太不公平了。

有了以上兩個前提,我們來進行一個歸納:

時間:東漢末年

人物:

  • 劉邦,出身平民,三四十歲的年齡,做了一個小官(相當於鄉長),為人仗義豪爽,喜歡結交當地官員;
  • 曹操,出身官宦世家,二十出頭就到京城做官,有謀略、善用人,家族勢力龐大(曹家、夏侯家);
  • 朱元璋,地地道道的農民,無錢無勢,二十多歲參加起義(放在東漢末年,可能會參加黃巾軍),軍事才能出眾。

時勢造英雄。在我看來,這三個人的才能高下無法比較,也不重要。誰能夠適應時代,誰就能夠取得成功。

放在東漢末年,曹操一定是三個人之中最容易成功的,其次是朱元璋,最次是劉邦。

具體原因分析如下:

第一,東漢末年的主流是軍閥混戰,農民起義沒有市場

著名小說《三國演義》,在開篇不久,就講到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十八路諸侯是軍閥,董卓也是軍閥,整個時代,就是各路軍閥的大混戰。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就要從漢代的州牧開始說了。

最初,漢武帝將全國劃分為十三州,每州設置一個刺史,負責監察地方官員。

到了東漢,刺史升級為州牧,執掌地方軍政大權,其官職還可以世襲。這樣一來,東漢各州逐漸演變成割據政權,甚至不服中央管轄了。

東漢之所以給州牧這麼大的權力,就是為了鎮壓農民起義。從實際結果來看,這一措施確實起到了重要作用。

漢末黃巾大起義,號稱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之一,其聲勢不亞於秦末農民起義和元末農民起義。但不同的是,黃巾起義沒有成功。為什麼呢?因為地方州牧實力強大,他們聯合起來,擊敗了黃巾軍。董卓、曹操、劉備等人,都是在鎮壓黃巾軍的過程中揚名立萬的。

由此說明,農民起義是幹不過大軍閥的。即使朱元璋能力再強,以他的身份,最多成為張角這樣的起義軍領袖,最終也難逃被鎮壓的結局。要翻身做主人,很難。

至於劉邦,他既不是軍閥,也不算農民,作為一個小官,家庭條件過得去,他不會鋌而走險。如果他勇敢一些,也許會學習劉備,踴躍投軍報效國家。但最終的結果,也不會比劉備更好。畢竟,劉備好歹是漢室後裔,有一定名望,而劉邦卻只是一個“平民”(有前提的)。

所以,在這個時代,有地盤、有軍隊的曹操,才能笑到最後。

第二,東漢末年重視出身門第,平民沒有市場

三國時代有名的人物,哪一個沒有好的出身?

曹操有家族勢力的支持,劉備則憑藉“漢室後裔”的名頭收服人心,孫權則是承襲父兄的江東基業。其他諸侯,如袁紹、袁術、劉表、馬騰等等,都是有名望、有地盤的人物。

至於謀士,如諸葛家族、司馬家族以及江東的顧家、陸家,都是上百年的世家大族。魏、蜀、吳乃至於後來的晉朝,都得依仗這些家族的支持,才能建國立業。所謂的門閥士族、九品中正制,就是這個時代孕育出來的。

出身不高,就沒有名望、沒有號召力,自然也就得不到支持。

像劉邦、朱元璋這樣的平民,他們唯一的出路就是投奔一個好的主公,如果這個主公能夠唯才是舉,那麼他們就能夠混出頭,否則就只能默默無聞了。

所以,有權有勢有背景的曹操,比較容易成功。

第三,奪取天下的正義性問題

秦朝暴政,劉邦起義反秦,是正義的;元朝不但暴政,還挑起民族矛盾,朱元璋起義反元,也是正義的。名正則言順,因此他們能夠一呼百應,勢如破竹。

然而,以上的理由,在東漢末年,卻行不通。為什麼呢?東漢朝廷並沒有虐待百姓,它雖然十分孱弱,卻沒有失去民心。

百姓在大多數時代都過得很苦,但苦得原因不一樣有的是因為政府的苛捐雜稅和剝削欺凌,有的是因為自然災害,有的則是因為常年戰爭。只有第一種苦,才會逼迫百姓去革命,秦朝和元朝就是這樣。

東漢百姓苦,不是苦於朝廷,而是苦於軍閥混戰和自然災害。

對於百姓來說,最大的願望就是不要打仗,軍閥們都消停消停,這樣他們就可以安分地過日子了。這也就是為什麼,黃巾軍起義不得人心,因為他們挑起的戰爭傷害了百姓。

在這個時代,誰要是想推翻漢朝,誰就是大逆不道,天下共誅之。

就連曹操這麼大的勢力,也得老老實實做一個漢朝丞相,表明上還得對漢獻帝稱臣。別說曹操不敢,就連有皇室血統的劉備也不敢,只有等漢獻帝被廢掉之後,他才“勉勉強強”稱帝。

所以,擺在劉邦和朱元璋面前的是一個巨大的難題:起義的理由是什麼?答案是:所有的理由都不正當,不成立。

只要他們敢起義,就會有人指著他們的鼻子罵:你們一個是無賴,一個是農民,何德何能敢做皇帝?然後史書上也會給他們狠狠記上一筆:劉邦、朱元璋,反賊也。

起義不行,那他們可以學習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嗎?當然也不行。他們沒有地位、沒有軍隊,憑什麼能夠挾持天子?不光天子不答應,其他諸侯也不答應。

因此,在東漢末年,劉邦和朱元璋是沒有發展空間的。

結語

我一直認為,歷史人物的才能是不能夠量化和比較的,必須結合時代背景去評價他們。

劉邦、曹操、朱元璋在各自的時代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從另一面來說,也是時代選擇了他們。倘若將他們放在不同的時代,恐怕也就無法取得成功了。

題主這個問題,將東漢末年,或者說三國時代作為背景,那我只能說:這是曹操的主場,最後取得成功的一定是曹操。並不是說曹操多厲害,只是他適應這個時代。

朱元璋,他的上限就是農民起義軍的首領,類似於張角。但他的領導才能和軍事才能勝過張角,或許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就,但最終還是勢單力孤,不得民心,逃不過被各路諸侯剿滅的下場。

劉邦,是一個投機分子,如果沒有機遇,他恐怕只能一輩子做一個小官;如果運氣好,他也許會被某個諸侯賞識,但由於自身才能有限,最終也很難出頭。

綜上,我認為在東漢末年這個時代,曹操會最終勝出,而劉邦會第一個出局。

各位朋友,對此還有別的看法嗎?歡迎指出!


造作的楚狂人


劉邦、朱元璋、曹操都作為歷史有名的開國帝王,如果把這三個梟雄放在諸侯割據的三國時期,我仍然認為三國的格局不會改變,最終勝出的還會是曹操,劉邦會第一個出局,具體分析如下。

曹操的個人能力強於劉邦和朱元璋。

如果將劉邦、曹操、朱元璋三人在謀略、膽識、用人等方面的綜合個人能力做個排名,我認為曹操應該排在首位。

1、劉邦勝之於“豬對手”。

在三人的發跡史方面,劉邦屬於“竊取”項羽的勞動果實,如果劉邦在鴻門宴遇到劉備、孫權、袁紹、袁術等三國諸侯中的任何一位,斷然不會像項羽那樣活著讓劉邦走出鴻門宴。因此劉邦當年能夠勝出,很多方面都在於遇到了項羽這樣的“仁慈對手”。所以我認為把劉邦放在三國時代,生命值最低,第一個出局。

2、朱元璋個人謀略遠輸曹操。

朱元璋雖作為歷史上少有白手起家的帝王,但是朱元璋當年在軍事、政治謀略等方面基本全靠劉伯溫、李善長等人出謀劃策,其個人謀略和見識遠不如曹操,曹操本身就是三國時代一等的謀略家,如果將朱元璋放在軍事和政治局勢更為複雜的三國時期,不一定能有曹操駕馭的嫻熟。

三國諸侯實力遠比元末的陳友諒和張士誠實力強勁。

1、朱元璋是站在巨人肩上的“起義二代”。

東漢末年和三國時代的政治局勢遠比元朝末年更為複雜,朱元璋作為明末農民起義的第二代力量,明顯繼承了第一代起義軍郭子興等人的力量,此外與朱元璋爭天下的陳友諒、張士誠等人的謀略和政治智慧遠遠不如三國孫權和劉備高明,更沒有周瑜、諸葛亮、魯肅等等高明的謀士輔佐。

2、元朝末年沒有周瑜、諸葛亮般的高超謀士。

假如張士誠和陳友諒具有諸葛亮和周瑜“聯吳抗曹”的亂世默契,朱元璋就不一定能集中兵力將張士誠和陳友諒各個擊破,這也符合劉伯溫當年建議朱元璋避開雙線作戰才能取勝的歷史事實。

因此,如果將劉邦和朱元璋放在三國時代,面對孫權和劉備這兩個強大的諸侯集團,不一定能夠取得曹操那樣的成績。

張士誠劇照(只知貪圖享樂,胸無大志)

劉邦和朱元璋對人才的尊重程度與曹操相差甚遠。

在諸侯割據的亂世中爭霸,要想取勝的核心因素就是尊重人才,招攬最優秀的人才。劉邦沒有韓信相助,難以滅項羽,朱元璋沒有劉伯溫輔佐難以安天下,曹操更是戰將、謀士如雲,才能夠在諸侯實力強大的三國稱霸,但是劉邦和朱元璋對人才的尊重程度遠遠不如曹操,曹操降張遼、關羽可以很好的佐證,換成劉邦、朱元璋斷斷沒有如此胸懷。

因此從以上幾個方面分析,假如把劉邦、朱元璋、曹操放在三國,第一個出局的應該就是劉邦,最終成勝利的仍然是曹操。

以上是我的全部回答內容,謝謝觀看,歡迎留言討論!


曉看歷史


曹操將第一個勝,劉邦將第一個出局。因為劉邦當了皇帝后把為他指揮大軍的韓信殺害,接著又殺了一個大將,弄得最後一位大將起兵造反。而曹操則深得民心手下的謀士就有一群,而且他也很愛才,所以他手上的大將個個言聽既從。又長年東征四討,具有很豐富的做戰經驗。


用戶6755726421920


大家好,我是熱愛生活的濤娃子。假如把劉邦曹操和朱元璋放在三國裡面做比較的話。我認為朱元璋最有可能先出局。我是這樣認為的。劉邦在楚漢紛爭之前,他是一個縣令,他在官場方面,他是有一定歷練的。他做起事來是有一定手段的。當初項羽要殺他的老爸。他竟然說出要分他一杯羹。然後我們再分分析一下曹操。曹操他從小就是在宮中裡面長大的,他的爺爺是一個宦官,從小就見過官場的裡面一些事,曹操他做事也是有一定手段的,是比較狠辣的。而朱元璋他雖然殺了很多功臣,但是他只是在他的晚年才這樣做的。朱元璋他在很小的時候就是窮人家的孩子。所以朱元璋他在年輕的時候兒還根本都沒有意識到官場的厲害。所以我認為如果他們三個做比較的話,我認為朱元璋應該最先出局。我的分析只代表我個人的意思。


用戶濤娃子1517243842


這五個人都是響噹噹的實力派,假如他們五個處於同一個時代,那一定相當熱鬧了,整個天下非得攪得天翻地覆不可,地球都要抖上三抖。

那麼,五人來場皇帝大PK,誰能勝出,摘得皇帝桂冠呢?

直接選擇一個的話,有難度,不妨採用排除法,把那些機會最渺茫的人排除掉。

第一個排除的是曹操,有人或許會質疑,曹操乃三國之奸雄,文有郭嘉、荀彧、賈詡、荀攸等智謀之士,武有張郃、張遼、徐晃、典韋等猛將,更兼其知人善任,頭腦靈活,雄才大略,怎麼會首先排除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曹操壓根沒有統一天下,更沒有做過皇帝,他連劉備、孫權都沒消滅,就含恨而終了,其實就算多給他二十年壽命,他依然不能平定天下,時也命也!

第二個排除的是趙匡胤,因為他的天下得來的太過容易了,是竊取來的,來的不是那麼光明正大,他利用後周皇帝的信任,搞了個陳橋兵變,之後黃袍加身,威逼後周皇帝下臺,就這樣不費一兵一卒篡了位。

其實以趙匡胤的實力,假如與朱元璋處於同一個時代,他的下場就是陳友諒的下場。趙匡胤沒有通過武力奪取天下,沒經過大大小小戰爭的歷練,沒真正體驗過戰爭的殘酷,根本不是朱元璋的對手。

第三個排除的是李世民。有人會說,李世民雄才偉略,精明能幹,武藝高強,從善如流,一手締造了大唐盛世,乃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帝。

此言不假,但是大唐是他打下來的嗎?至少有一多半不是,可以說,大唐是李淵父子三人打下來的,李淵居功至偉,李世民其次,李建成第三,就連李淵的長女安陽公主也出了不少力。

倘若以李世民一人之力,沒有李淵、李建成、安陽公主的幫助,他能取得天下嗎?怕是不能吧!李世民最倚仗的一幫人是瓦崗軍,但是瓦崗軍首領李密是個腹黑之人,李世民能不能搞定他還是個未知數呢!

排除了三個之後,最後只剩下劉邦和朱元璋了,這兩個都是農民領袖,嚴格來說,劉邦算是半個農民半個官員,因為他大小幹過泗水亭亭長,而朱元璋是地地道道的貧下中農,成分絕對又紅又專,反抗封建剝削的願望最為迫切。

這二人爭奪天下,絕對是一場好鬥,他倆誰會勝出呢?

我覺得是朱元璋,原因有以下兩點:

1、朱元璋意志力驚人,反抗意志最強。

你瞧瞧朱元璋年輕時過得日子,可以說是生不如死,像狗一樣活著,父母和大哥餓死了,四處乞討,與野狗搶過食,當過和尚,後來當了兵,親自上場殺敵,有了上述種種歷練,朱元璋練就了超人般的意志力。

反觀劉邦,年輕時悠哉悠哉,喝喝小酒,調戲婦女,打打麻將,生活萎靡奢侈,精神懈怠。後來,劉邦攻入咸陽之後,別的地方不去,第一個衝進了後宮,喝著美酒,玩著美女,別提多荒淫無恥了,和昏君一模一樣。

2、朱元璋是個軍事天才,劉邦根本不會打仗。

朱元璋白手起家,從一個戰士幹起,一步步成長為戰略家和軍事家,是一場場戰鬥,一場場指揮,一次次總結,讓朱元璋成熟起來了。

朱元璋統一之路,十分艱難,南面有虎視眈眈的張士誠、陳友諒,北門有餘威尚在的北元。朱元璋先是在鄱陽湖,利用火攻滅了實力雄厚的陳友諒,又一舉消滅了張士誠、方國珍,統一了南方之後,又繼續北上,最終統一了北方。

朱元璋的可貴之處,在於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為了目標,他會拼盡全力,不達目標,決不罷休。

反觀劉邦,只知貪圖享樂,楚漢戰爭打響了之後,劉邦趁著項羽北上,帶著五十萬諸侯聯軍,迅速攻佔了項羽的大本營彭城。

項羽得知消息之後,帶著三萬精兵火速回援,一路勢如破竹,打到了城門口之時,劉邦還摟著美人喝美酒呢!

此戰,漢軍慘敗,傷亡慘重,劉邦狼狽而逃,急急如喪家之犬,逃跑途中,生怕追兵追到,甚至幾次三番把孩子踹下車去,又被車伕一次次拽上車來。

五十萬對三萬,居然敗得如此之慘,你覺得這樣的劉邦遇到鐵血的朱元璋,會有好果子吃嗎?

綜合來看,劉邦、曹操、李世民、趙匡胤、朱元璋五人如果處於同一時代,朱元璋勝出概率最大。


寧靜致遠321


把劉邦、曹操、朱元璋放三國裡,那劉備、孫權還在裡面嗎?朱元璋其實跟曹操是很相似的,都是文武雙全的政治家、都有傑出的軍事才華,又都節儉痛惡腐敗,有時也喜歡懷疑,也都有很大的人格魅力,吸引打動大量人才為其所用。

劉邦跟起其後代劉備也很像,都肯放低身份禮賢下士,都求賢若渴,都有知人善任之能。劉邦說過: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論統兵征戰攻城拔地我不如韓信,論管理後方都運糧草我不如蕭何,然終能克勝項羽者,是因為我充分的信任他們,給他們足夠的權利,讓他們盡情的發揮自己的才幹。

所以其實把劉邦、朱元璋和曹操一起放進三國,跟把劉備和兩個曹操一起放進三國差不多。最終的結果可能是劉邦先出局,朱元璋與曹操誰也很難消滅誰。也不排除劉邦、朱元璋和曹操共存的局面,畢竟能白手起家創立一代王朝的人絕對也有非凡的才華,絕不是吃素的。

如果把劉邦、朱元璋放三國裡而其它諸侯,曹操、劉備、孫權等都還在,那麼其結果很可能劉邦、劉備、曹操、朱元璋、孫權五大巨頭並存一起統治中國,也可能劉備出於感情忠誠歸附劉邦,孫權臣服於某一個或幾個大勢力。反正幾大勢力並存的幾率很大,誰都很難消滅誰。


南公懿


我們需要界定什麼是勝利,如果勝利的定義是誰做皇帝到了最後,並且死之前一 統天下,綜合考慮個人綜合能力、時代背景,那麼我個人認為朱元璋會最後勝出 ,劉邦第一個出局。原因有二:

一、個人年齡原因。古人壽命大多都沒那麼長,劉邦大澤之變時47歲;朱元璋參 與郭子興的紅巾起義時25歲,曹操陳留起兵時34歲。撇開其他的因素不談,在那 個群雄並起,人才輩出的冷兵器時代,動輒征伐拉鋸戰爭幾年的時代,沒有足夠 的年歲是耗費不起的。從這一點上來看,劉邦47歲才起事,是耗費不了這麼長時 間的,故第一個出局;

二、稱帝之心。熟悉歷史人物的讀者朋友們都知道,朱劉二人都是有稱帝之心的 ,而曹操的思想是:“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自己甘願作為輔弼之才, 也不願意篡漢稱帝。雖然曹操是這三人當中綜合能力最強的,可是到最後也不會做皇帝、勝出,所以曹操也不會最終勝出,最後勝出的就只剩下朱元璋了。


餘生很長慨當以慷


曹操最終能勝出,朱元璋先出局。因曹操懂兵法有謀略,朱元璋之所以能當皇帝說白了就是農民起義的成功案例,跟元朝氣數已盡有極大關係,所有蒙古當官的已經幾十年沒打過仗了,戰鬥力早已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