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門遁甲術在古代為何被稱為帝王之學,祕而不宣

奇門遁甲術

奇門遁甲術在古代為何被稱為帝王之學,秘而不宣

奇門遁甲術是中國古代傳下的大秘術之一,即“奇門”、“六壬”、“太乙”,有“精通三式,乃為神”之說。實質上這是一種與易經八卦學相似的古典運籌預測方法。十個天干,把“甲”幹隱(遁)去。用九幹來演算,這是“遁甲”名稱的由來。而九幹中,分為“六儀”與“三奇”。八方位分為八門,如果“三奇”遇到八門中的吉門,就得了“奇門”。“奇門遁甲”之稱便由此而來。古人利用奇門遁甲術進行運籌推算,掌握未來行事的方位時辰等有關因素組合,定局排盤,擇吉避兇。它涉及到易經、陰陽五行生剋制化、干支交互變化等古代術理,被古人當作一門奪天造化的學問。

關於奇門遁甲術產生的傳說亦頗為神奇。古書記載:黃帝與蚩尤在涿鹿大戰,相持不下,一日黃帝夢見九大天女下降,傳授黃帝“奇門遁甲術”,黃帝依照此術打敗了蚩尤,並傳於後代。相傳,周朝姜太公用奇門敗紂王;楚漢相爭時黃石公傳授此術於張良,扶高祖得天下;三國時代,諸葛孔明更妙用奇門遁甲,布八陣圖,助劉備三分天下。

在古代,因此術為軍師輔佐君王行兵作戰之術,關係社稷安危,興邦治亂,故號稱帝王之學,多秘而不宣。經過久遠年代的傳抄口授,以訛傳訛。衍生出許多流派。至今雖已失傳,仍散見於民間,卻也是各行其道、難定一尊了。這門古術的科學成分尚待研究,而它與易經同為華夏文化遺產當是無疑的。

奇門遁甲術在古代為何被稱為帝王之學,秘而不宣

奇門有八,分別為休,生,傷,杜,景,死,驚,開!

天干中甲最尊貴而不顯露,六甲常隱藏於戊,己,庚,辛,壬,癸六儀之內。

三奇,六儀分佈於九宮,而甲不獨佔一宮,所以叫做遁甲。

其中又有九遁,分別是:天遁,地遁,人遁,風遁,雲遁,龍遁,虎遁,神遁,鬼遁。

歷史上奇門遁甲的代表性人物幾乎都有神鬼莫測的本事,比如姜子牙,諸葛亮,黃石公,張良,劉伯溫等等。

奇門遁甲的起源當在黃帝大戰蚩尤的蠻荒妖獸年間,蚩尤有呼風喚雨的本事,在戰場上製造了迷霧,使得黃帝軍隊迷失方向,某個夜晚之中,軒轅丘上傳來了驚天動地的響聲,驚醒了黃帝等人!

原來是一個仙女下凡,將一個玉匣送與了黃帝,裡面有一本天篆文冊龍甲神章;黃帝根據書裡面的記載,製造了指南車,終於打敗了蚩尤。

這龍甲神章自是仙界之物,當然非比尋常,黃帝讓他的宰相風后將其歸納演義成兵法十三章,孤虛法十二章,奇門遁甲一千零八十局!

後來經過周朝姜太公,漢代黃石老人,再傳給張良,張良把它精簡之後變成現在我們看到的奇門遁甲。

相傳黃帝打敗蚩尤源於一種陣法,這個陣法後來在三國中更為出名,那就是諸葛孔明的八陣圖了!

奇門遁甲術在古代為何被稱為帝王之學,秘而不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