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解读:汶川地震十周年祭

  那一年,神七上天,中国人第一次在太空飞船里行走;那一年,北京奥运,北京代表着“中国名片”向世界展现自己;那一年,一场罕见的雨雪冻灾把南方折腾得够呛;那一年,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变成了全球金融危机……

  一年,最难忘的一个词“众志成城”,最难忘的一句话“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那一年,汶川大地震。 短短三分钟,家园成为废墟,六万余同胞再难相见,三十万人受伤,数百万人流离失所,我们看到,中国人无论身处何地,无论身兼何职,守着电视、看着电脑,紧盯受难同胞;我们动容,我们拼尽全力渴望付出,力求能做些什么,有钱出钱,没钱出力。 晃眼间,十年稍纵即逝,往事历历在目,然不到4天,已是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日。

  十周年,似乎值得庆幸,庆幸我们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庆幸我们全国人民在天灾面前不曾退缩,拧成一股绳,聚成一团火。当然,这些值得庆幸,但是笔者却不希望就这样完成十周年的纪念。

  十周年,缅怀远比庆幸重要。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曾面对的是一场所有人都抱有过痛感的灾难,这不值得我们大张旗鼓的开展纪念、开展宣传。缅怀逝者,缅怀那些曾在地震中保护他人而放弃自己的生命的人,为所有在地震后顽强生活下去的受难者加油,更应是我们该做的事。

  一、舆论分析

  1、传播趋势

大数据解读:汶川地震十周年祭

  从上面的舆情趋势可以看出,“汶川地震十周年”相关走势在24小时内呈现较大波动,并于5月8日16时达到走势峰值,后迅速下降,截止至20日下午15时,热度趋势逐有较大的下降趋势。

  2、信息类型

大数据解读:汶川地震十周年祭

  3、 地域分布

大数据解读:汶川地震十周年祭

  由地域分布图不难看出,参与此次事件讨论的微博用户主要分布在北京,占比遥遥领先,其次是四川省,占比最高地区的讨论人数的比例占总量的33%。

  4、高频词汇

大数据解读:汶川地震十周年祭

  在对所有报道中出现的字眼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发现,排在前10位的分别是汶川,妻子,地震,汶川大地震,十年,废墟,吴家,那一刻,载着自己的妻子以及北川。

  (以上数据图片均来自微舆情官方网站)

  二、媒体报道

  腾讯新闻:在汶川地震前,不少人觉得抗震救灾,只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只要救援人员不怕苦不怕累,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人们渐渐明白,面对重重废墟,救人,救更多的人,离不开专业的救援力量。

  环球网:国家应急管理部救灾司方志勇副巡视员在致辞中强调社会力量是参与救灾减灾的重要力量,也为脱贫攻坚创新模式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共青团四川省委社会联络部副部长符俊杰在致辞中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四川防灾减灾工作,致力于四川灾后重建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和敬意。

大数据解读:汶川地震十周年祭

  三、网友观点

  @乐山快播报:十年,回家

  @胖胖胖的龙:生活多么艰苦,只有自己切身体会才知道,生活的甜,也只有他们知道,发生的已经过去了,只希望他们能够继续开开心心地生活下去,就够了。

  @网嫩草丶sweet:灾难无情人有情!

  四、复兴观点

  汶川地震发生整整十年了,十年的时间绝不足以淡忘曾经的血痕,对于5.12的记忆相信你我定会铭记于心。

大数据解读:汶川地震十周年祭

  汶川地震让我们感受了太多太多,有痛苦,有感动,有孤寂,有温暖。地震发生后我们共同见证了解放军指战员奋勇抢险,白衣天使精心救治,目睹了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也感受到了整个中国及全球华人的心在流泪,一切的一切源于我们同为中华民族共为炎黄子孙。回想到去年的今天,那时我们正为高考做最后的准备,当知道汶川地震之后我及我们好多同学就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关注着灾区的一切,总理去了,解放军到了,看到这一切内心感受颇多,但更多的是感动,不由的眼睛湿润了,我们明知高考在即,却还不知疲倦的关注着,关注着灾情的进展,在平时自己无辜浪费一点时间都会责备自己,关键时刻再不努力早晚要后悔,但那时却不这么想,总感觉这要比学习还重要,起码不会因此而有负罪感。7天后的5月19日,同样的午后我们默默的低头为遇难同胞默哀,与此同时防空警报声、汽车鸣笛声同时传入耳中,天空再次被悲寂所笼罩,我没有过为谁默哀的记忆,那是第一次然而第一次就为六万多同胞默哀也的确够悲哀的。

  我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一所大学的大一新生开学,两个来自四川灾区的同学在班里一同站起来向全班同学深深的鞠了一躬,他们说“感谢你们,感谢你们的父老乡亲,感谢全国人民。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有湿润了,他们知道感恩,经历灾难后他们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他们比我们更能理解民族是什么,国家又意味什么。灾难并不仅四川的灾难而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灾难,有难我们共同担当,全国人民,全球华人华侨都涌跃的参与进来,共同与灾难抗衡,民族凝聚力在此时空前增强,同时也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

  5.12过去十年了,许多幸存的同胞还没有完全走出灾难的阴影。天灾不免难测,可生活却还要继续,时光滑过我们驻足回首,静静的凝望那一段梦魇的记忆,泪光点点,既然要活下去我们总愿你们过的更好,为了逝去的亲人,也为全国人民共同的期望。

  十年之际我们重回山河失色的那一刻,直面曾经的痛苦,民族的脊粱不畏那地烈山崩,崛起在废墟之上,傲立于天地之间,这也印证了那句话“凤凰涅磐,浴火重生”。

  铭记5.12,铭记这个民族复兴道路上恶梦般的日子。

  最后再次愿逝者长息,望生者坚强。让我们再次共同为遇难同胞默哀!

文/冯丹丹

图/网络


大数据解读:汶川地震十周年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