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解“龍”恐有誤——《周易·乾》

《易傳·文言》是孔子對《乾》《坤》卦的講解。在對《乾》卦的講解中,有兩處需商榷,

一是對“元亨利貞”的定義:“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後面又寫:“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把“元亨利貞”作為“四德”講,實為誤解,孔子不明白文王的戰略思想,認為“君子”可行此四德。其實元亨利貞是文王講給繼任國君的,是國家大政方針,君子只是具體政策的貫徹者,沒有資格去涉及“元亨利貞”戰略思想的制定。孔子沒有領悟文王戰略思想,也可能希望以此教化民眾,但不管怎麼說,“四德”之說不符合文王原義。

二是對“龍”的解釋。孔子在對龍的闡釋中並沒有明確爻辭中“龍”的具體指向,而是作為一個概念講的,是一種高尚的德行。潛龍是“龍德而隱者也”;見龍在田是“君德也”;飛龍在天是龍德與大人相應;亢龍有悔是“貴而無位”。如此看,孔子對文王寫《周易》的緣由和目的是模糊的,只能用自己的思想來詮釋卦爻辭。對龍的明確指向不清晰,就沒法正確解讀乾卦。

孔子解“龍”恐有誤——《周易·乾》

龍的真正含義不是君德,而是大賢(可參看《還原乾卦之龍的真實身份》)。周文王很重視人才的重要作用,在《坤》卦和《同人》卦中幾次提到要尋訪隱居的高人。但文王的思路不僅僅限於引進人才,還在《乾》卦通過對龍的描寫談如何重用人才,駕馭人才的問題。需要注意的是,《乾》卦卦辭和爻辭的主題是不同的,應當區別解讀。

文王寫周易的故事23篇-乾

文王對使者說:“前面在‘元亨利貞’系列卦中,我先談了《屯》卦,在革命初期我們應該採取明靜暗動,走發展壯大的路線;在《隨》卦中談了應當積極發動社會力量,採取擴大革命陣營的戰略思想;又在《革》卦中談了先稱王,後伐商的政治路線;在《無妄》卦中談到戰爭勝利後要妥善處理商王遺族,堅持高壓手段監視、鎮壓那些叛亂者。下面我再給你講講‘元亨利貞’系列卦的最後一卦,戰爭徹底勝利後我們應當怎麼做。”說著劃了六個陽爻:

孔子解“龍”恐有誤——《周易·乾》

小丁:“哇!都是陽爻,沒有陰爻了,敵人都被我們消滅乾淨了。”文王嚴肅地說:“不要認為我們勝利了,就高枕無憂了。舊的敵人消滅了,新的敵人又會出現……”小丁:“啊,還有敵人?”

文王說:“對,新的敵人就是我們自己。消滅我們自己的惰性,消滅自己的滿足感,消滅自己高高在上的優越感。”隨手寫下卦辭:

乾,元亨利貞。

使者分析道:“倝,太陽在中間;乙,上升。乾是不是講要保持上升的意念,不斷進步啊!”“對,不能滿足,不能躺在功勞簿上停止不前,要不斷前進,創造比商朝更加輝煌的成就。只有不斷創造新成就,才能使我們的國家繁榮昌盛,有利於這樣做。”

孔子解“龍”恐有誤——《周易·乾》

初九潛龍,勿用。

使者問:“我看爻辭寫了這麼多龍,龍是傳說中的動物,在現實中不知指什麼?”

文王解釋:“因為龍看不見,才成為傳說。一旦看見,就是不同於常人的大才。我們所進行的事業,不是常人和尋常智慧能實現的,所以真正的高人就像傳說中的龍。我們要尋訪隱身在民間的高人,幫助我們實現偉大的理想。”

使者:“我記下了,我們要出去主動尋訪有沒有隱居的高人。初九在下,龍潛於水中好理解。‘勿用’是誰不用?不用誰?”

文王笑了笑:“用是做事。並不是因為龍在下而潛,是因為國君境界低下。如果國君沒有遠大的志向,沒有容人的胸懷,龍寧肯潛於水下也不發揮自己的才能而現身於朝堂。所以初九所指是境界低下的國君。”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九二為內中,指我們治理有方的國度,田泛指國境之內。使者問:“見是看見還是顯現?”“自然是顯現了,哪有一個句子中的同一個字有兩種說法的。”小丁心裡嘀咕:後世都是一個解顯現,一個解看見。“‘見龍在田’是賢人現身於我國境內,有輔助國君之意。‘利見大人’我的理解是有利於去謁見大人。”

文王搖搖頭:“這樣理解是不對的。‘田’是田野之中,既非賢人之家,也非廟堂之上。如果他主動去見大人,說明他不是龍,只是個追求功名利祿的小人;如果大人坐等賢人來投奔,說明大人沒有求賢若渴之心,不會放心把大權交付旁人。所以真正的大人是顯現,要及時主動現身,找到賢人,真誠傾談。是用還是不用,是輔助還是離開,只有傾談後才能各自做出決定。強強聯合,誰也別端著架子做事。”

孔子解“龍”恐有誤——《周易·乾》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九三為武;君子指個人。九三君子就是尚武之人。終日乾乾,一天都在忙碌著籌劃發展事宜。夕惕若,晚上也在兢兢業業的做事情。使者問:“為什麼此君子這麼敬業地做事還‘厲’呢?”

文王曰:“小的局部戰爭強調個人的作用,勇猛頑強可以獲得勝利,但我們所進行的是改朝換代的革命戰爭,這種戰爭強調的是政治先行,必須發揮集體的作用,還要有高度智慧的戰略思想作指導才能成功。這就是我們期許高人的緣由。尋訪高人,委以重任,首先這些武將心裡就想不通。其實他們不知道,真正的戰爭不是由刀槍劍戟能決定勝負的,而是由國力和綜合政治因素決定的。所以我寫了‘厲’,指出堅持這種依靠武力就能奪取天下的想法是很危險的。而且又寫了‘無咎’,再一次強調這種思想的危害性:沒錯!”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小丁道:“侯爺這句爻辭字數雖少,動感卻很強。九四是動於外;‘或’是不安而動;‘躍’是騰空而起;‘淵’是迴旋之水。整個就是一個變動的世界。亂世出英雄,真到了亂世,龍也不會甘守寂寞而默默無聞於一生,他要拯救世界於水火,幫助正義者獲得江山,這才是真英雄。以此看,那些所謂飽讀詩書,不能在亂世建功立業的人,只是空負虛名罷了!”

孔子解“龍”恐有誤——《周易·乾》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九五為君位,飛龍在九五,指對賢人賦予重任,享有國君一樣的決斷權限。飛龍在天,指賢人得其所宜,大展宏圖。使者問:“侯爺在九二爻寫‘利見大人’,是大人主動現身迎見賢人。在九五爻‘利見大人’又怎麼講呢?”

文王答:“所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看準了就要賦予決斷的職權。但是,國君把天下事務交給他了,並不意味著把天下一併交給他。君還是君,臣還是臣,他管理國家的人和事,國君必須要有能力管控住這個人才行。‘利見大人’,指在涉及到一些國家前程的重大決策和人事安排上,國君必須保持絕對權力,體現出自己的大人身份。這就要求把相應的職責劃分清楚才行,這是一個很高明的領導藝術。”

上九亢龍,有悔。

使者看到上九爻辭,心想:亢龍是賢人功高蓋世,得意忘形,沒有人能約束得了,賢人變成了惡人。“既然賢人立了大功,難免我行我素,勸誡的話也聽不進去,怎麼會有悔呢?”

文王曰:“這是寫給國君看的,什麼時候放權,什麼時候收權,要做到張弛有度。儘量不要發展到殺功臣的程度。如果功臣到了難以制約的程度,他沒有悔,那就是國君有悔了。”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此爻疑非原文內容,不做解釋。)

作者詳盡易學觀點,請參閱《周易說解》,楊吉德著,齊魯書社2018年5月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