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打到北京城下,崇禎皇帝殺了兩個大臣,影響深遠

崇禎二年十月,皇太極親率清軍突破長城防線,殺到北京城下。隨後崇禎皇帝接連犯錯,我們比較熟悉的一件是,他在當年十二月把袁崇煥投入牢獄,導致袁崇煥率領的關寧援軍潰出山海關。

還有一個類似的錯誤,並不引人注意,但後續的影響很大,這就是山西援軍的潰散。

皇太極打到北京城下,崇禎皇帝殺了兩個大臣,影響深遠

當初崇禎皇帝命令各地軍隊入衛北京,右僉都御史、山西巡撫耿如杞和總兵官張鴻功率領五千將士從山西奔往北京。

這位耿如杞是萬曆四十四年的進士,在擔任遵化兵備副使的時候,他得罪了魏忠賢。當時,遵化的文武官員舉行儀式,向著魏忠賢的畫像行禮,都是五拜三稽首,高呼九千歲,耿如杞不肯,只是草草做了半個揖。

這事得罪了魏忠賢一夥,以後給他安上一個貪贓的罪名,抓到鎮撫司審訊,受盡了苦頭,再送刑部,最後判了死罪。監候斬的滋味非常難受,今天某某人處斬了,明天誰誰又處斬了,說不定哪一天就輪到自己的頭上,整日裡惶恐不安。

結果當年秋天,在執行死刑之前,崇禎皇帝即位,魏忠賢垮臺,許多死刑犯一下子宣告無罪。耿如杞也一樣,可他已經被嚇破了膽,就給崇禎皇帝上疏,說自己驚魂未定,希望回家養病。

皇太極打到北京城下,崇禎皇帝殺了兩個大臣,影響深遠

崇禎皇帝說那不行,我還要重用你這種有氣節的人,於是任命他為右僉都御史、山西巡撫。

現在耿如杞和張鴻功率領五千人馬趕到北京,這些人馬都屬於邊兵,是明軍中戰鬥力最強的部分。做為外地援軍,他們只能在北京的外圍禦敵,根本進不了北京城,結果這支軍隊最終譁變。

這其中的原因,一是明軍僵化的制度,二是崇禎皇帝的錯誤。

耿如杞的部隊屬於客兵,明朝軍隊的後勤保障,是有一套嚴格制度的。

首先是部隊按照上級的要求,趕到指定的地點,當達的當天,不準開糧,第二天在劃定的汛地內結好了軍營,後勤供應才會送到汛地來。這裡說的汛地,就是你的責任區,對這個區域的敵情都由你負責。

耿如杞的部隊最先被要求去守衛通州,趕到那裡的第二天,又改派他們前往昌平,剛到昌平又改派他們奔往良鄉。就是從北京的東部跑到北部,再跑到西南部。北京那麼大,這五千人在幾天之內圍著北京繞了大半圈。這種調動很好理解,主要是根據敵情的變化,隨時調整他們的位置。

皇太極打到北京城下,崇禎皇帝殺了兩個大臣,影響深遠

問題是,因為一直沒有確定他們的汛地,後勤物資也就一直沒有送給他們。將士們辛苦奔波,卻一直吃不到飯,空著肚子在跑,自然是越跑火氣越大。

三天之後,軍中終於大亂,“噪而大掠”,他們不再管長官的號令,到民間去搶奪財物糧食。

《綏寇紀略》中說,最初軍士們只是沿山東一帶劫掠。崇禎皇帝很快得到消息,大怒,痛恨耿如杞和張鴻功不能約束軍士,下令逮問。此時距離袁崇煥被抓才十天。

巡撫和主將被抓,五千軍士沒有了首領,而且害怕被處罰,鬨然而散,一路奔回山西,於是山西也像陝西一樣亂了起來。

《明史紀事本末》中是這樣說的:“兵潰於涿鹿,叛走秦、晉間山谷。李自成出與之合,旬日間眾至萬餘,推高迎祥為首,稱闖王,轉寇山西、河南。”

皇太極打到北京城下,崇禎皇帝殺了兩個大臣,影響深遠

獄中的耿如杞再一次被定死罪,這一次沒有發生奇蹟,崇禎四年,他被斬於西市。

在袁崇煥和耿如杞的問題上,年輕的崇禎皇帝犯了同樣的錯誤,就是在錯誤的時間,抓了不該抓的人。

把袁崇煥下獄並酷刑處死,崇禎皇帝關上了議和的大門。抓拿耿如杞、張鴻功,崇禎皇帝為山陝民亂的微火添上了一大捆乾柴。

可以說,這兩件事其實已經預示了崇禎皇帝敗亡的結局。

於左 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